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菜(老實說北京就沒有本邦菜,這還都是刨出來的古董呢)

[複製鏈接]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自春秋戰國以來一直是我國北方重鎮,先後有遼、金、元、明、清五朝建都於此,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中心,漢、滿、蒙、回等各族人民大量在此定居。世界和全國各地文化在此融會交流,在飲食文化方面,形成了蔡萃百家、兼收並蓄、格調高雅、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北京菜"。

  "北京菜"是由北京地方風味菜, 以牛羊肉為主的清真菜,以明清皇家傳出的宮廷菜,及做工精細、善烹海味的譚家菜,還有其它省市的菜肴組成。

  山東菜對北京菜系的形成影響深遠,北京菜的基礎。山東風味的菜館在北京四處林立。山東的膠東派和濟南派在京相互融合交流,形成了以爆、炒、炸、火靠、熘、蒸、燒等為主要技法,口味濃厚之中又見清鮮脆嫩的北京風味,廣而影響齊魯、松遼、三晉、秦隴等北方風味的形成,在烹飪園地中一枝獨秀。

  清真菜在北京菜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它以牛羊為主要原料。如著名的"全羊席"用羊身上的各個部位,可烹制出百餘種菜肴,是北京菜的重要代表。另外"烤肉"、"涮羊肉"、"煨羊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深受北京群眾喜愛。

  宮廷菜在京菜中地位顯著,它選料珍貴,調味細膩,菜名曲雅,富於詩情畫意。現在的宮廷菜多是明清宮廷中傳出來的菜肴。著名菜品如:抓炒魚片、紅娘自配、脯雪黃魚等。

  譚家菜是官府菜中的代表,講究原汁原味,咸甜適中,不惜用料,火候足到,如選料精細的"黃燜魚翅"是譚家一等代表菜,居各魚翅菜之首。

  綜上所述, 京菜由地方菜、清真菜、宮廷菜、官府菜等融合而成,口味濃厚清鱒,質感多樣,菜品繁多,四季分明,有完善、獨特的烹調技法,以爆、炒、熘、烤、涮、燜、蒸、氽、煮見長。形成京菜特色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為全國首府,特化天寶,人傑地靈。全國各風味菜技師多匯於此,菜肴原料天南地北,山珍海味、時令蔬菜應有盡有。而以北京"填鴨"製成的烤鴨,更是馳名中外,還有以此為原料而製成的"全鴨席"更是名傳遐邇,名品如"火燎鴨心"、"燴鴨四寶"、"北京鴨卷",常單菜應席。

  北京菜隨著社會的改革和發展, 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烹飪技術的飛躍,京菜正以其古樸的文化,淳厚的風味,精淇湛的技藝,醇正的調味,絢麗多彩的特色為人們服務。

  五香魚

  配料

  鯉魚…………500克 鹽…………20克 花椒…………10克 味精………10克 大料…………10克 糖…………10克 桂皮…………10克 料酒…………100克 醬油…………50克 醋…………150克 蔥姜各…………50克 香油…………50克

  製作方法

  

  1、 將魚刮鱗,去頭,去鰭,去尾取內臟,沖洗乾淨待用。

  2、 用刀順魚脊骨由頭向一破兩片,再斜刀改成小塊,用鹽、蔥姜、醋、醬油、料酒腌30分鐘入味。

  3、 鍋中留油,油八九成熱時下魚,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待用。

  4、 鍋中留底油,油熱后先下大料、桂皮、花椒煸炒片刻,再加入蔥姜,煸炒后依次加入適量醬油、料酒、醋、鹽、糖、味精(稍後放),最後下魚,加水,水量以稍低於魚量為宜。先用大火燒開,然後改用小火火靠,直至汁濃味厚。取出魚放於凈盤中。鍋內濃汁打明油,淋在魚上面即可。晾涼后入冰箱待上菜。

  注意

  1、 魚塊宜炸稍硬,煨火靠時成形不碎。

  2、 武火燒開,文火慢火靠,味汁十之七八收入肉內,酥透為止。

  風味特點

  口味咸鮮,五香濃郁。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沙發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4 | 只看該作者
  醋椒魚

  配料

  活鱖魚……1尾 薑末……5克 香菜………10克 白鬍椒粉……2.5克 雞湯………1000克 熟豬油……50克 蔥………10克 醋…………50克 紹酒………10克 味精………2.5克 薑汁………5克 芝麻油………10克 精鹽………3.5克

  

  

  製作方法


  1. 將活鱖魚一尾(約重90克)去鱗、鰓、鰭,開膛去內臟,洗凈后,用開水燙一下,再用涼水洗一遍,颳去魚身外面的黑衣,然後,在魚身的兩面剞上花紋:一面剞成十字花刀(即先坡著刀在魚體上每隔1.65厘米寬切入1刀,深及魚骨,再直著刀在已切的刀口上交叉切,即成十字花刀);另一面則剞成一字刀(即直著刀生隔1.65厘米寬橫切1刀,深及魚骨)。香菜洗凈清毒,切成長2厘米的段。蔥一半切成長3.3厘米的細絲,一半切成末。

  2. 將熟豬油倒入炒鍋里,置於旺火上燒熱,依次放入胡椒粉、蔥末和薑末,煸出香味后,倒入雞湯,下入薑汁、紹酒、精鹽和味精。這時,將鱖魚在開水裡燙4~5秒鐘,使刀口翻起,除去腥味,隨即放入湯中(花刀面朝上)。待湯燒開后,移到微火上,約燉20分鐘,放入蔥絲、香菜段和醋,再淋芝麻油即成。

  注意

  1. 普通宴席可選用草魚,製作方法:同上,鯉魚上腥味大,最好不用。

  2. 北京風味,魚不過油,清鮮爽嫩,別是一格。

  風味特點

  1."醋椒魚"是一湯菜,以豐澤園飯莊做得最出名。早年間,豐澤園店備有幾個大木盆,養著許多活魚,專為烹制"醋椒魚、醬汁活魚"等菜之用。

  2.製作"醋椒魚",鱖魚、草魚、青魚均可,但必須是活魚,講究現殺現做。

  3. 此菜魚肉鮮美,湯色乳白,酸辣開胃,解酒醒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3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4 | 只看該作者
  涮羊肉

  配料

  羊肉…………1000克 醬豆腐…………1塊 白菜頭…………250克 腌韭菜花…………50克 水發細粉絲…………250克 芝麻醬…………100克 糖蒜…………100克 醬油…………50克 紹酒…………50克 辣椒油…………50克 鹵蝦油…………50克 蔥花…………50克 香菜末…………50克

  

  

  製作方法


  1、 肉選凈肉,放在-5度的冷庫中冷藏12小時,待肉凍僵后,再行切片,切時將冰凍肉去掉邊緣和肉頭,片去雲片(即附在肉上的一層薄膜)、脆骨和未剔凈的筋膜,剩下最精緻的肉核。然後橫放在砧板上,蓋上白布,右邊露出1厘米寬的肉塊,左手五指併攏向前平放,手掌壓緊肉塊和蓋布,防止滑動。右手持刀,緊貼著左手拇指關節下刀,如拉鋸似的來回拉切。當每刀切到肉的厚度一半時,將已切下的上半片,用刀刃一撥,把肉片折下,再繼續到底,使每片肉都成對摺的兩層,也可切成卷如刨花形的肉片。每250克肉可切出長20厘米、寬5厘米的肉片40至50片,但冰凍肉只能切到30至40片,切出的肉要求長18厘米、寬4.5厘米、厚薄度不能超過0.3厘米。將肉整齊碼入盤中,白菜頭切塊。

  2、 將各種調料分別盛在小碗中,端到席面,由食者根據個人喜好適量調配。

  3、 火鍋內放入清水,也可加入適量清水和口蘑湯。用炭火燒開后,下入肉片,稍稍一涮,肉一變色馬上夾出,蘸汁食用。

  注意

  1、 精選原料:羊選內蒙古集寧所產小尾巴綿羊,且要閹割過的公羊,這種羊沒有膻味。1隻羊以出肉20公斤左右最佳。其中能夠涮食的肉只有7500克左右,是用羊的"上腦"、"小三岔"、"大三岔"、"蘑襠"、"黃瓜條"這五個部位。

  2、 傳統凍肉方法:冰池內埋肉,一層肉、一層冰,中隔油布,層層埋好。冰凍兩天左右,使肉內外凍實,其目的,清除膻味,改善肉質。

  3、 調料不少於七八種,如可用香油炸制的辣油,用香油高速稀的芝麻醬、鹵蝦油、醬豆腐、腌韭菜花和醬油等。輔料還可加酸菜、凍豆腐、熱芝麻餅等。

  4、 食用時一次夾的肉片不宜過多,一般來2至3片,過多就會靠民生熟不均的現象,影響口味。

  風味特點

  1、"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是北京最著名的風味佳肴,它已有千百年的歷史。據傳,"涮羊肉"始於我國東北和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最初稱作"煮羊肉"以厚片小塊為主。到了南北朝出現了銅製火鍋,使用火鍋煮羊肉就逐漸發展了。《魏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4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泡菜

  配料

  大白菜………1000克 鴨梨………50克 白蘿蔔……50克 味精……10克 胡蘿蔔……50克 蔥…………50克 辣椒末……20克 蒜………50克 牛肉湯……50克 鹽………35克 蘋果………50克

  

  

  製作方法


  將大白菜擇洗乾淨,控去水分,剝下外層的菜幫,劈成兩半。菜心從頭部劈成四半。再改刀切成約5厘米長的希。將蘋果、梨一起放入搪瓷盆內,下入蔥、蒜、鹽、味精、辣椒末攪拌均勻,倒入牛肉湯。在原料上面壓上一塊乾淨的大石頭或一個盤子,然後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約40℃左右),五天即可食用。

  注意

  製作此菜時,所用的溶器一定要清潔,以免泡製時間稍長,產生大量細菌,造成疾病。

  風味特點

  此菜為黃白色,清淡鮮香,酸辣咸甜適中,加入水果的香味,直切與眾不同,是北京人冬季家家都制的一道家常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5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5 | 只看該作者
  拔絲山藥

  配料

  淮山經…………500克 桂花鹵……2克 冰糖……75克 熟白芝麻……5克 熟花生油……1000克

  

  

  製作方法


  1、 山藥颳去皮切滾刀塊;冰糖碾碎成面兒;菜肋中塗上少許抽。

  2、 勺內注入油燒至五成熱,放入山藥至金黃皮脆里熟,倒入漏勺內。勺內留油少許,放入冰糖面和和一調匙清水,加桂花鹵熬糖,待糖汁表面的大氣泡變小,糖以開始變微微有點淺紅色時,馬上將炸過的山藥倒入勺中攪動,用糖汁將山藥包均,倒入塗油的盤中,迅速上席即可。另上涼開水一小碗。

  注意

  京人喜做俏活。冰糖葫蘆手藝在於熬糖,糖脆而不粘牙,行家叫糖活。拔絲屬於這熬糖的手藝。火小,不是拔不出絲來就是糖呈沙粒;火大,糊了,成糖色了,更甭提拔絲了。

  風味特點

  清代宣統翰林學士薛寶辰在他所著《素食說略》中提到"拔絲山藥"說:去皮,切拐刀塊,以油灼之,加入調好水冰糖起鍋,即有長絲。但以由糠炒之,則無絲也。京師庖人喜為之。 "拔絲山藥"是北京傳統名菜,少說也有百餘歷史。而今拔絲葯又加上點兒桂花鹵,撒上點熟白芝麻。吃得時候您得趁熱,夾塊山藥一拉,常吃的主兒就這麼一拉,這糠絲能拔一丈多遠!入口之前一定要在涼開水碗里蘸一下,避免燙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6 | 只看該作者
  海紅魚唇

  配料

  水發魚唇…………750克 精鹽…………25克 蟹黃…………125克 蔥段…………10克 紅胡蘿蔔…………100克 姜塊…………5克 濕澱粉…………15克 雞鴨湯…………600克 紹酒…………20克 熟豬油…………125克 味精…………7.5克

  

  

  製作方法


  1、 水發魚唇用涼水冼凈,切成長10厘米、寬1.65厘米的條,放入開水鍋里氽一下,初步去掉腥味。撈出后檢查一下,把比較軟的挑出來,放在碗中待用;把蓁比較硬的放在另一碗中,加入紹酒5克、精鹽1克、味精2.5克、蔥段、姜塊和雞鴨湯300克。上屜用旺火蒸約10分鐘,直蒸到魚唇象豆腐一樣柔軟時取出。然後,將以上兩碗魚唇合在一起,潷去原湯待用。

  2、 將胡蘿蔔洗凈削去皮,切成細絲。把熟豬油倒入炒鍋中,用旺火燒至三四成熱,放入胡蘿蔔絲,立即改用微火炸10分鐘。待豬油變成紅色后,撈出胡蘿蔔絲,史留紅油待用。

  3、 將雞鴨湯100克倒入炒鍋中,加入精鹽0.5克、紹酒5克、味精1.5克,放入魚唇,隨即用微火煨煮。待湯燒開后,潷去湯,將魚唇整齊擺在盤中。

  4、 將炒鍋置於火上,倒入一半紅油,放入蟹黃和紹酒5克、精鹽0.5克、味精2克、雞鴨湯100克,用旺火燉至6至7分鐘,使紅油和紹酒等味都滲入蟹黃中。待蟹黃成為碎末時,再淋入調稀的濕澱粉勾芡,使汁變稠。這時,端下炒鍋,倒入剩下的一半紅油,炒成蟹黃紅汁燒在魚唇上即成。

  注意

  1、 魚唇蒸不要過久,防止將魚唇蒸化。

  2、 煸炒胡蘿蔔絲,用小火,應避免胡蘿蔔絲炸糊,油色不能變紅。

  3、 澱粉勾芡后的濃度以能掛住手勺為度。

  風味特點

  1、 魚唇:用梨頭鰩和鯊魚等魚的上唇加工而成。梨頭鰩的唇最好,呈"△",色近似白,有光澤,透明度大,質量好。廣東的湛江、汕頭、福建寧德、山東沿海、海南島、浙江舟山、溫州等地均有產。

  2、 "海紅魚唇"是北京仿膳飯莊的名菜之一該店坐落在北海公園瓊島迤北。辛亥革命后,清宮御膳房的廚師先後流散到民間。1925年,曾在清宮菜庫當差的趙仁齋,在北海公園開設了一個飯館,聘來幾位原清宮的廚師,仿照清宮御膳的作法,製作各種菜點,因而取名仿膳。其菜品主要的特點是選料精,製作細,色彩美觀,質味醇鮮,獨具一格,別有風味。

  3、 此菜蟹黃調味,胡蘿蔔取色,汁濃味厚、色澤紅潤、柔軟有勁,蟹味濃郁,適於秋季蟹肥時製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6 | 只看該作者
  醬汁活魚

  配料

  活鯉魚………1尾 薑末……15克 甜麵醬………125克 熟豬油……125克 白糖………125克

  製作方法

  

  1. 將活鯉魚去鰓、鰭,颳去鱗,開膛去內臟洗凈,在魚身兩面每隔0.83厘米距離橫切1刀(切到魚骨為止,不要切斷魚腹)。然後,手提魚尾在開水鍋中約燙2~3分鐘,使刀口張開,除去腥味。

  2. 將炒鍋放在旺火上,先下人熟豬油、白糖、甜麵醬,用清水100克調均,再續入清水1150克。燒開后,放入燙好的魚,湯再燒開時,改用微火約火靠20分鐘。待湯汁已剩2/3,再用旺火燒開。最後,將魚撈出,放入盤內。

  3. 將有湯汁的炒鍋繼續放在旺火上,用手勺不斷攪動(防止糊底),待湯汁火靠濃后,燒在魚上,再撒上薑末即成。

  注意

  1. 高檔宴席,可用活桂2魚。用草魚較用鯉魚為好,土腥味不重。

  2. 魚不可油煎炸,以免失去北京正宗風味。

  3. 不可勾芡,湯汁火靠濃,所謂"自來芡"是也。

  風味特點

  1."醬汁活魚"是京味特色名品。烹制過程中,以水為加熱體;燒 火靠醬汁的滋味全部浸漬到魚中,使全有醬香,醬有魚味,成菜為深醬紅色,油亮潤澤。因為沒有用油煎炸,魚肉水分失去得少,因此肉質十分鮮嫩。

  2. 豐澤園飯莊已故特級廚師王士珍,在50年代時,就以此菜蜚聲廚壇。如今,其入門弟子特級廚師王義均,也精於烹制此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8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7 | 只看該作者
  芫爆百葉

  配料

  牛百葉…………250克 精鹽…………3克 香菜…………75克 醋…………5克 蔥末…………10克 清湯…………40克 薑末…………5克 熟雞油…………25克 胡椒粉…………2克 芝麻油…………15克

  

  

  製作方法


  1、 將百葉清理后,隨冷水下鍋,煮3小時7成爛時,離火泡冷。

  2、 把百葉平鋪砧板上,剔去黑色外層切成長5厘米、寬1.3厘米塊,再煮1分鐘。香菜擇洗乾淨,切成長3厘米段。

  3、 將熟雞油倒入炒鍋內,用旺火燒熱,下入蔥末、薑末稍一冒出香味,迅速放入百葉塊爆炒幾下,隨即加入清湯、精鹽、胡椒粉、醋和香菜段,顛翻幾下,淋上芝麻油即成。

  注意

  1、 用新鮮香菜的三叉梗切段,此味最佳。

  2、 煮至七成熟的百葉塊,放入清水煮開摻鹼漂洗乾淨。摻鹼量按1000克百葉,放鹼20克,摻鹼是為了使百葉更加白潔,纖維體鬆懈,烹制易入味。

  3、 此菜要求烹炒迅速,無湯汁,可將各種調料入碗,一同下鍋,后入香菜。

  風味特點

  1、 北京鴻賓樓烹制嘴菜最有名。其店創立於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9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8 | 只看該作者
  芥末白菜墩

  配料

  大白菜………500克 白糖………10克 芥末………100克 白醋………5克 精鹽………20克 香油………10克

  製作方法

  

  1、 將大白菜擇洗乾淨, 去掉尾部,將根部切成4厘米長的墩,下入開水中焯一下,控凈水待用。

  2、 將芥末放在碗中,用沸水沖開,並按一個方向攪動,同時加入醋、鹽、糖、香油。

  3、 將調好的芥末汁,塗在白菜墩上,碼在一個盤子里,上邊再取一個盤扣上,置於屋內暖和的地方,第二天取出,碼盤,即可食用。

  注意

  焯白菜墩時,為使其下鍋不散,最好事先用線捆一下,以保持成菜的美觀。

  風味特點

  此菜脆嫩爽口,甜、酸、辣具全,具有解膩通氣之效,為冬春兩季的時令佳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0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38 | 只看該作者
  黃燜魚翅

  配料

  水發黃魚翅……1750克 鴨子…………750克 老母雞…………3000克 白糖…………15克 乾貝…………245克 紹酒…………25克 熟火腿…………250克 蔥段……250克 精鹽……………15克 姜塊…………50克

  製作方法

  

  1. 將魚翅整齊地碼放在竹箅子上。

  2. 將乾貝用溫水泡開后,用小刀去掉邊上的硬筋,洗去表面泥沙,放入碗中,加適量的水,上籠蒸透,取出待用。

  3. 將火腿肉5克切成細末,待用;將火腿肉45克切成薄片,待用。

  4. 將兩隻母雞、一隻鴨子宰后煺盡,由背部劈開,掏出內臟,用水洗凈血污,待用。

  5. 將水發魚翅連同竹箅子放入鍋內,將洗凈的雞鴨放在另備的竹箅子,然後壓在魚翅上面,將蔥段薑片也放在鍋內,注入清水,用大火燒開后,潷掉水,去掉蔥段薑片,以去掉血腥味。

  6. 注入鍋內4000克清水,放入45克火腿肉片和蒸過的乾貝,用大火煮15分鐘,撇盡沫子,再用小火燜火靠6個小時左右。這時下火,先將雞、鴨、火腿、乾貝挑出,揀凈雞、鴨碎渣,取出魚翅(連同竹箅子)。

  7. 將燜火靠魚翅的濃汗放入煸鍋內,燒熱,再把魚翅(連同竹箅子)放入煸鍋,煮一小時左右。然後加入清湯及乾貝湯,用火煮開,放入雞油、糖、鹽、燉煮2~3分鐘,使其入味后,取出放在平盤裡,將魚翅翻扣在另一盤裡內;將鍋內的魚翅濃湯放入少量水澱粉,收成濃汁。這時,將濃法澆在魚翅上面,撒上火腿末,即成。

  注意

  1. 選整隻黃魚翅,即呂宋翅。

  2. 反覆出水水腥味。

  3. 用小火燜煮,一般6至7小時。一是入味,二是魚翅軟爛不散。

  4. 水要一次加足,中途不宜加水、加湯。由於燜火靠時間較長,最後調味。

  風味特點

  1. "呂宋翅"是一種產於菲律賓的黃魚翅。這種翅中有一層象肥膘一樣的肉,翅筋層層排在肉內,膠質豐富,質量最佳。

  2. "黃燜魚翅"是北京著名官府--"譚家菜",本出自於清末年間譚宗浚家中。譚宗浚一生喜食珍饌美味,從他在翰林院中做官時起,便熱衰於同僚相互宴請,以滿足口腹之慾。其子譚王彖青講究飲食,更勝其你。譚家女主人及家古裝為滿足其你子慾望,很注意學習本地名古裝的特長和絕招,在烹制上精益求精,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譚家菜",後來它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官宦名流為了一享口福,輾轉託人,借譚家宴客,擲千金而不異到了30年代至40年代,北京地區幾乎無人不曉,以至於度曾有"戲界無腔不學'譚'(指譚鑫培),食品店界無口不誇'譚'(指譚家菜)"的說法。在譚家菜中,著名菜肴有100種,以海味菜最為著名,尤其對魚翅烹制更為出色,一向為人們所稱道。如"三絲魚翅"、"蟹黃魚翅""砂鍋魚翅"、"清燉魚翅"、"濃湯魚翅"、"海燴魚翅"等,在所有魚翅美菜中,又以"黃燜魚翅"為上上之品。

  3. 此菜翅肉軟爛,杏黃透亮,柔軟糯滑,味極醇鮮,整翅多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1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41 | 只看該作者
  羅漢大蝦

  配料

  對蝦………1250克 番茄醬………25克 凈對蝦肉………150克 濕澱粉………50克 豬肥膘肉………75克 雞湯………150克 罐頭荸薺………75克 蔥白段………150克 黑芝麻………25克 薑片………50克 雞蛋清…………2個 芝麻油………75克 精鹽………7克 花生油………1000克 白糠…………20克 (約耗75克) 紹酒………25克

  

  

  製作方法


  1. 將對蝦洗凈,剪去足、須,再從脊背剪開,去掉頭部沙包和背部沙線,從中腰切成兩段。前半部分備用,後半部分剝去外殼,保留蝦尾,用刀從脊背部橫著片開(但不片斷),使腹部相連成扇形。在片開的蝦肉里側輕輕剞上交叉花刀后,放在盤內,用精鹽(3克)、紹酒(5克)、蔥白段(25克)、薑片(25克)攔腌入味。

  2. 半凈蝦肉片去表面的紅膜,同豬肥膘肉放在一起,用刀背砸成蝦肉泥。荸薺用刀拍碎后剁成末。蔥白段(125克)、薑片(25克)、切成細絲。黑芝麻洗凈,瀝凈水。雞蛋清打散,放入蝦肉泥、荸薺末、精鹽(2克)、紹酒(5克),順一方向攪拌上勁。

  3. 將腌過的後半部分是段逐個平放在砧板上,先用凈布搌干蝦段表面的水,再將蝦肉泥均勻地分攤在上面抹勻,中間要凸起一些,成彭肚狀。然後撒上黑芝麻,用手輕輕按實。

  4. 將炒鍋置於火上燒熱,倒入花生油(100克),把前半部分蝦段放入炒鍋內,用中火把兩面煎一下,接著下入蔥絲、語錄絲、精鹽(2克)、白糖、紹酒(15克)、番茄、雞湯,改用微火火靠逐個取出整齊地碼在橢圓形盤的一端,鍋里留下的湯汁,用調稀的濕澱粉勾芡,淋上芝麻油,澆在蝦上。

  5. 另將一炒鍋置於旺火上,倒入花生油(900克),燒至七成熱,放入瓤好的後半部分蝦段炸透,當外部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去油,碼在盤的另一端即成。

  注意

  1. 選用每500克4至5頭的大蝦,新鮮頭體緊密相連,外殼與蝦肉緊貼成一體,頭足完整,蝦身硬挺,有一定彎曲度,皮殼發亮,呈青白色,肉質緊實細嫩。雌蝦略呈青藍色(漁民稱青蝦),一般雌蝦比雄蝦稍大,入饌則雌佳雄次。

  2. 火靠蝦的前半部,用手勺輕壓蝦頭,擠出蝦腦,成菜色紅油潤;炸蝦的後半部,外部呈嫩黃色撈出,不可重油,避免炸老。

  風味特點

  "羅漢大蝦"為"京味三大蝦"之二,又是北京"譚家菜"中的著名菜肴。此菜講究加工藝術,注重菜肴造形,並運用了兩種烹調方法,將對蝦分成2段做成種形狀:前半部分帶殼燒火靠成甜咸適口的紅色蝦段;後半部分去殼瓤餡用油炸成酥香鮮嫩的金黃色的蝦段。裝盤后,上紅下黃,因其外形凸起似袒腹大肚羅漢,故名"羅漢大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2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41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烤鴨

  配料

  填鴨………………1隻 精鹽………………2克 飴糖水……………35克

  製作方法

  

  1、 鴨的處理

  宰鴨:取碗一隻,放入溫水100克及精鹽。把鴨的兩上翅膀並起,左手拇指和食指攥住鴨膀根部,鴨背靠近手背,小指勾起鴨右腿,再用或手捏住鴨嘴巴,脖頸向上彎,把頭送給攥鴨膀根的拇指和食指,捏在鴨頭和頸部之間,這時,呈現鴨脯朝上的姿式。用刀在鴨脖處切一小口,如黃豆粒大小,以切斷氣管為準。隨即用或手捏住鴨嘴,把脖頸拉成上下斜直,將血滴在碗內,斷滴至鴨子停止抖動,便可下鍋爐燙毛。

  燙毛:水溫61℃時將鴨下鍋,64℃出鍋。根據燙鍋的大小,下一隻至數只均可。下鍋後用左手拉動鴨掌,使鴨子在鍋內浮動,右手用一木棍隨時撥動鴨毛快透水。 煺毛:鴨毛燙透出鍋后,趁熱開始煺毛。

  煺毛順序:先煺脯、后煺脖頸、再煺背、抓下襠、揪尾尖。根據鴨身不同部位,左右手均可使用。

  擇毛:先用鑷子刀刀頭一端,以拇指配合,貼近鴨毛捻撥,必要時用鉗頭扦撥,千萬不要把鴨皮擇破,尤其是鴨脯部位更要注意,以免開胚時漏氣,烤時出油,影響外形美觀。

  打氣:將鴨洗凈放在木案上,從小腿關節下切去雙掌,割斷喉部的食管和氣管,從嘴進而拽出鴨舌。左手拿著鴨頭,右手從喉部開刀處拉出食管,左手拇指沿食管向嗉囊推進,使食管與周圍的結締組織分離。食管剝離后,不要抽斷,仍留在頸腔中。或手把氣泵的氣嘴由刀口插入頸腔,左手將頸部和氣嘴一起握緊,打開氣門,慢慢將空氣功充入鴨體皮下脂肪與結締組織之間,當氣充到八成滿時,關上氣門,取下氣嘴,用左手食指緊緊卡住鴨頸根部防止跑氣,拇指和中指握住鴨頸和右膀,右手拿住鴨的右腿,鴨脯向外倒卧,兩手向中間一擠,使氣體充滿鴨身各部。鴨子打氣后,不能再用手拿鴨脯,只能拿翅膀,腿骨及頭頸。因為手指碰著打氣的地方,就會有凹 陷的指印,影響烤鴨質量。

  掏膛:左手繼續握緊鴨頸和右膀,食指卡緊根部堵住氣,右手食指插入肛門略向下一彎,拉斷直腸勾出體外,以使掏膛時便於取出腸管。用右手拇指在鴨右腋下向後推兩下,以排出該處皮下的氣體,再用小刀開一個約長5厘米彎向背部的月牙形刀口。用右手拇指伸入刀口,將鴨脊椎骨上附著的鋸齒骨推倒,伸入食指緊貼鴨胸脯掏出心臟。再貼著背伸向頭的方向,拉出氣管、食管。食管取出后,交左手拉緊,右手食指再進去剝離聯接胗、肝周圍的結締組織,勾住鴨胗向外拉,同時左手放開鴨頸只拉住食管,軒同右手將鴨胗掏出體外。再用右手食指將肝、腸掏出。最後伸進食指沿著脊骨把兩肺與胸壁剝離取出。 內臟全部掏凈后,用高梁桿1節,一頭削成三角形,一頭削成叉形,做成"鴨撐"。然後,右的拿著三角形的一端,從體側刀口伸入鴨膛,把叉形的一端先卡在刀口部的脊骨上,再將三角形的一端向前一搬,使其直立起來,撐在胸脯的三岔骨上,這樣就能使鴨脯隆起,烤制時,體形不致扁縮。再從鴨膀根部第一併節下,剁去兩翅。

  洗膛:左手拿鴨右膀,右手拿著鴨左腿,脯朝上,平放在清水池中,由刀口處灌滿清水。這時,左手拇指伸入體側刀口,壓在脊骨上,食指和中指夾住鴨頸,用手掌將鴨托起,使尾部向下,右的食指伸入肛門內勾出回頭腸即掏膛時,在肛門端剩下的一小段彎曲的腸,把水從肛門放出。接著再將鴨灌滿清水,右的拇指伸入刀口,用手撐托起鴨背,頭朝下,使水從鴨頸口流出。如此反覆清洗,直到洗凈為止。

  掛鉤:是將鴨掛起,便於燙皮、打糖、晾皮和烤制。左手拇指在後握住鴨頭,將鴨提起,用右手拇拽和食指把鴨頸皮膚捏舒展,再用右手食指伸進體側刀口,挑著"鴨撐",其餘手握住鴨右膀,使鴨體垂直,這時,左手放鬆鴨頭,順勢向下移,使手掌握住鴨頸1/2的部分,用拇指向上一挑,把鴨頸折彎,頭朝下,其餘四指握穩鴨頸;右手持鴨鉤,立即將鉤豎起,穿過頸背側約3.3厘米,再從頸骨內側的肌肉內穿出,使鴨鉤科穿於頸上。

  燙皮:是將掛好的鴨子用100℃的開水在鴨皮的澆燙,以使毛孔緊縮,表皮層蛋白質凝固,皮下氣體最大限度的地膨脹,皮膚緻密綳起,油亮光滑,便於烤制。 燙法:左手提握鉤環,使鴨脯向外,右手舀一勺開水,先洗燙體側刀口,使水由肩而下,封住刀口防止跑氣,再均勻地燙遍全身。

  打糖:是往鴨身上澆灑糖水,使烤鴨具有棗紅色,並可增加烤鴨的酥脆性。糖水系用飴糖50克,摻清水450克稀釋而成。使用權烤鴨周身沾滿糖水,用澆的方法打兩次。然後,瀝凈膛內的血水,持在通風處晾乾。如果當時不烤,可將鴨入在冷庫存內保存,在烤制入爐前,再打一次糖,以增加皮色的美觀,並彌補第一次打糖不勻的缺陷。如在夏季進行第二次打糖時,糖水內要多加飴糖5克。

  晾皮:是為了把鴨皮內外的水分晾乾,並使皮與皮下結締組織緊密連起來,使皮層加厚,烤出的鴨皮才酥脆,同時能保持原形,在烤制時胸脯不致跑氣下陷。晾皮必須在陰涼通風處只干,不能放在陽光下晾曬,以防表皮流油,影響質量。

  2、 烤制過程

  灌水:在烤鴨入爐這前,先在肛門處塞入長8厘米的高梁桿1節,即"堵塞。"有節處要塞入肛門裡,恰好卡在括允肌處,防止灌入開水外流。而後從體側刀口處灌入八成滿的開水。烤時,使鴨子內煮外烤,熟得快,並且可以補充鴨肉內水分的過度消耗,鴨肉外脆里嫩。

  烤制部們:鴨進爐后,先烤鴨的右背側,即刀口聽一面,使熱氣無從刀口進入膛內,把水烤沸。6至7分鐘,當鴨皮呈桔黃色時,轉向左背側烤3至4分鐘,也呈桔黃色時,再烤左體側3至4分鐘,並撩左襠30秒鐘;烤右體側3至4分鐘,並撩右襠30秒鐘;鴨背烤4至5分鐘。然後,再按上述順序循環地烤,一直到全部上色成熟為止。

  3、 片鴨方法

  鴨烤好出爐后,先撥掉"堵塞",放出腹內的開水,再行片鴨,其順序是:先割下鴨頭,使鴨脯朝上,從鴨脯前胸突出的前端向頸奶部斜片一刀,再以右胸側片三四刀,左胸側片三、四刀,切開鎖骨向前掀起。片完翅膀肉后,將翅膀骨拉起來,向里別在鴨頸上。片完鴨腿肉后,將腿骨拉起來,別在膀下腑窩中,片到鴨臀部為止。右邊片完后,再按以上順序片左邊。1隻2000克的烤鴨,可片出約90片肉。最後將鴨嘴剁掉,從頭中間豎發一刀,把鴨頭分成兩半,再將鴨尾尖片下,並將附在鴨胸骨上的左右兩條裡脊撕下,一起放入盤中上席。

  注意

  1、 鴨的處理階段,宰鴨時,脖頸皮捏的越緊越好,以利於鴨;燙毛時,根據透水情況進行翻轉,使鴨毛透水均勻,達到頭部的鴨毛用手輕輕一推即可脫掉時,說明全身鴨毛燙的適度;打氣時不要過足,以免造成破口跑氣,相反,充氣太少會使外形皺癟不豐滿;掏膛過程中,鴨背要一直靠著木神機妙算以防鴨體跑氣變表;洗膛時不能側放鴨,以免把氣擠跑;掛鉤不要鉤破頸骨,或只穿過皮膚而沒穿上肌肉,以免頸折斷,在烤制時掉下來。燙皮時水不要澆的過多或過少,多則易使脂肪溶化,在鴨皮晾乾后,從毛孔向外流油,油流過的地方不易著色,烤出來的鴨色澤不勻;水澆少則毛孔不能緊閉,容易跑氣,並且皮面松馳,外形不美,也不要將尾泡在開水鍋中,以免把尾部燙得抽縮難看。晾皮因季節而異夏季陰雨連綿,可在第一次要糖后,先放入冰庫內保存,在烤制前2小時取出晾乾,冬季須在0℃左右的室內晾乾;春、秋兩季在8℃的室內晾約10小時左右即可。晾時鴨身不要互相擠碰,以免碰碎外皮而跑氣。

  2、 烤爐有掛爐、燜爐和轉爐,通常都用掛爐。掛爐烤鴨是依靠熱力的反射作用,即火苗發出熱力由爐門上壁射到爐項,將頂壁烤熱后,再反射到鴨身的結果,不完全領帶火苗的直接燎烤。爐溫要穩定在230℃至250℃之間,避免過高或過低。過高,會命名鴨皮收縮,兩肩發黑;過低,會使鴨胸脯出皺褶。烤制時間要根據季節不同和鴨的大小、數量多少而定,不能地長或過短。一般說,冬季烤1隻2000克的鴨子約45分鐘,夏季只需35父兄我克重的鴨子,冬季要40分鐘,夏季30分鐘。烤制時,注意不要使胸脯直接對著火烤,因此處肉嫩容易烤焦,甚至會發生裂縫起泡現象。兩腿肉厚,最不易熟,烤時間長一些。鴨襠不易上色,須用人工來挑撩,方法是:將鴨挑起,在火焰上微微晃動幾下,把鴨襠燎上色,要注意,哪裡缺色就燎哪裡,不能影響其它部位,特別是胸脯肉。

  3、 片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皮肉不分,其本是片片帶皮,可以片片成片,也可片成條;一種是皮肉分開片,先片皮后片肉。通常都採用第一種方法,左手扶著鴨腿骨尖或鴨頸,右手持刀拇指可以活動地壓在刀刃的側面上,刀片進肉后,拇指按住肉片及刀面,把肉片掀下。

  風味特點

  1、"北京烤鴨"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元朝天歷年間的御醫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有"燒鴨子"的記載,燒鴨子就是"叉燒鴨",是最早的一種烤鴨。而"北京烤鴨"則始於明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后,明宮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製作菜肴,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採用炭火洪烤,使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受到人們稱讚,即被皇宮取名為"烤鴨"。公元十五世紀初,明代遷都於北京,烤鴨技術也帶到北京,並被進一步發展。明萬曆年間的太監劉若遇在其撰的《膽宮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3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42 | 只看該作者
  核桃酪

  配料

  核桃仁………200克 紅棗………50克 粳米………50克 白糖………200克

  

  

  製作方法


  1、 將核桃仁用開水浸泡后剝去外皮,再用涼水洗凈。紅棗放在開水鍋中煮到膨脹時撈出,去皮、去核。粳米淘凈,用溫開水泡2小時。

  2、 馬核桃仁和紅棗一起剁成碎末,加入泡好的粳米和清水200克,攪成粥狀,再用磨磨成極細的核桃漿。

  3、 將核桃漿放入銅鍋里,加入白糖和清水500攪勻,放在火口上,用小鈾勺不斷推攪,待漿燒開即成。

  注意

  1、 核桃漿放置時間不要長,否則變酸。

  2、 忌用鐵器,不灰變黑。

  風味特點

  1、 核桃亦稱胡桃,羌桃,我國北方地區都有,據史料記載桃是由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進的,至今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其果仁富含蛋白質15.4%、脂肪6.3、碳水化合物10粗纖維5.8%、熱量677千卡/百克、鈣110毫克、磷362毫克、欠0.32毫克、胡蘿蔔素0.17克、維生素B10.32、維生素B20.11毫克、以及維生素C、E等。其味甘香。《本草綱目》說:"食這令人肥健,潤肌、黑鬚髮。"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腳重疼,小腹疝痛、血痢腸辟"等功效。

  2、 此菜呈漿狀,色淺灰而略紅,細膩香甜,潤滋不糊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4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42 | 只看該作者
  燴 烏 魚 蛋

  配料

  烏魚蛋………100克 醋 …… 1.5克 香菜末………1.5克 紹酒………7.5克 胡椒粉………0.5克 精鹽……1克 薑汁………7.5克 味精………3克 醬油………1克 濕澱粉………75克 雞湯………250克 熟雞油………5克

  

  

  製作方法


  1. 先把烏魚蛋用清水洗一洗,剝去脂皮,放在涼水鍋里,在旺火上燒開后,端下鍋浸泡6小時。然後把烏魚蛋一片片地揭開,放進涼水鍋里,在旺火上燒到八成開時,換成涼水再燒,如此,反覆五六次,以去掉其咸腥味。

  2. 將湯勺置於旺火上,放入雞湯、烏魚蛋、醬油、紹酒、薑汁、精鹽和味精。待湯燒開后,撇去浮沫,加入用水調好的濕澱粉,攪拌均勻,再放入醋和胡椒粉,翻攪兩下,淋入熟雞油,倒在碗內,撒上香菜末即成。

  注意

  1. 發好的烏魚蛋薄片,行話名"烏魚錢",如果當天不用,必須用清水浸泡起來,每天要換一次水。

  2. 味精、醋和胡椒宜後下,拌勻即可,開鍋易致變質變味。

  風味特點

  1. 烏魚蛋,乃烏賊(俗稱墨魚)的產卵,呈橢圓形,外面裹著一層半透明的薄皮(即脂皮),它含有大量蛋白質,產於我國山東青島、煙台等地,一向被視為海味珍品,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5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43 | 只看該作者
  蔥燒海參

  配料

  水發小海參……1000克 精鹽……2克 大蔥………105克 味精…………3.5克 青蒜………15克 濕澱粉 ……10克 薑末………5克 雞湯………200克 薑汁………27.5克 糊蔥油……50克 白糖………27.5克 熟豬油……150克 醬油………12.5克 (約耗75克) 紹酒………………15克

  製作方法

  

  1. 將水發嫩小海參洗凈,整個放入涼水鍋中,用旺火燒開,約煮5分鐘撈出,瀝凈水。把大蔥分別切成長5厘米的段(100克)和末(5克)。青蒜切成長3.3厘米的段。

  2. 將炒鍋置於旺火上,倒入熟豬油,燒到八成熱時下入蔥段,炸成金黃色時炒鍋端離火中,蔥段端在碗中,加入雞湯(50克50克)、紹酒(5克)、薑汁(2.5克)、醬油(2.5克)、白糖(2.5克)和味精(1克),上屜用旺火蒸1至2分鐘取出,潷去湯汁,留下蔥段備用。

  3. 將炒鍋置於旺火上,倒入熟豬油(25克),燒到八成熱時,下入白糖(25克),炒成金黃色,再下入蔥末、薑末、海參煸炒幾下,隨即下入紹酒(10克)、雞湯(150克)醬油(10克)、薑汁(25克)、精鹽、糊蔥油(20克)和味精(2.5克。)待燒開后,挪到微火上火靠5分鐘,把湯汁火靠2/3,再改用旺火,邊顛翻炒鍋,邊淋入調稀的濕澱粉勾芡,使芡汁都掛在海參上,隨即倒入盤中。

  4. 將炒鍋置於旺火上,倒入糊蔥油(30克),燒熱後下入青蒜段和蒸好的蔥段,略煸一下,撒在海參上即成。

  注意

  1、 湖蔥油的製法:將熟豬油500克放入炒鍋內,燒到八成熱時下入蔥段100克、薑片75克、蒜片50克,炸成金黃色,再下入香菜段100克,炸焦后,將以上原料撈出,余油即為糊蔥油。

  2、 芡汁下鍋,不要馬上攪動,稍等三四秒鐘,再將其攪勻,澱粉糊化,使之明汁亮芡。

  風味特點

  1、 大蔥燒海參,原著為山東名餚,蔥香濃郁,風味獨特。傳入北京后,北京的廚師們根據本地人口味的嗜好,改成了小汁小芡,用油量減少,口味卻更加清新、醇和。

  2、 此菜北京豐澤園飯莊製得最好。海參入味,柔軟滑嫩,清鮮可口,食后盤無餘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6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43 | 只看該作者
  醬爆雞丁

  配料

  雞脯肉………150克 薑汁………2.5克 雞蛋清………0.5個 紹酒…………7.5克 黃醬……25克 熟豬油………500克 白糖…………20克 (約耗40克) 濕澱粉………7.5克 芝麻油………15克

  

  

  製作方法


  1、 將雞脯肉用涼泡1小時后,去掉其脂皮和白筋,切成0.8厘米見方的丁,加入雞蛋清、濕澱粉和清水5克,拌勻漿好。

  2、 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用微火燒到四成熱時,放入漿好的雞丁,迅速用筷子撥散,滑到六成熟,倒在漏勺里瀝去油。

  3、 將熟豬油15克和芝麻油倒入炒鍋內,用旺火燒熱,隨即下入黃醬,炒干醬里水分(醬一下鍋就發出嘩嘩的響徹雲霄聲,等響聲變得極其微小時,水分就基本上炒幹了),再加入白糖。待糖溶化后,加入紹酒和薑汁,炒成糊狀時再倒入雞丁,繼續炒約5秒鐘即成。

  注意

  此菜特別注重火候,火大了醬易糊、發苦,火小了醬又掛不到肉上。做到食后肋內只有汕而無醬,是這一名菜的特色。

  風味特點

  "醬爆雞丁"是北京地區的傳統名苛。紅潤油亮,咸中帶甜,肉嫩透鮮,醬香濃郁,堪稱醬爆菜中的魁首。此菜用的是北京特產黃醬,這種醬油是用黃豆、麵粉、精鹽製成的。顏色深黃,質地細膩,滋味咸午用來炒菜、拌餡和炸醬拌面,均為相宜,與甜麵醬風格迥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17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4-30 15:44 | 只看該作者
  炸羊尾

  配料

  雞蛋清…………6個 白糖………100克 豆沙餡…………150克 花生油……100克 干澱粉………75克

  製作方法

  

  1、 將雞蛋清攪打泡沫狀的糊,加入干澱粉攪拌均勻。豆沙餡分成10份,轉(團)成10個小圓球。

  2、 將花生油倒入炒鍋中,在火上燒到五成熱,端離火口放在灶旁。用筷子夾著豆沙球蘸上蛋清糊,逐個放入油內,把炒鍋端到火口上。待到束沙外面掛的蛋清糊炸成金黃色,隨即撈出瀝去油,放在盤內,撒上白糖即成。

  注意

  1、 豆沙餡製法:紅小豆5公斤用清水洗凈。燒開水,加入紅小豆和鹼水65克,水要溫過小豆10厘米,大火燒開后,用小火馬豆煮爛,取出過羅,邊攪邊加水,否則粘信不好過。過好羅裝入布袋壓干水分,即成豆沙。鍋內放入花生油2公斤,砂糖7.5公斤、豆沙,上火炒1小時,然後加10克鹼水,待炒透炒逍后,用手度不粘手,取出放入盆內即成。

  2、 打蛋泡糊時要先輕后重、先慢后快,一氣呵成。因為蛋清中的濃厚蛋白和系帶這兩部分有較好的彈性和韌性,所以在抽糊剛剛開始的時候,動作要緩慢,並要輕一點兒,盡量使濃厚蛋白和系帶附著在帛制工具止,不然這兩部分就抽打不開或脫落下去,直接影響蛋泡糊的漲發率和使用效果。當抽糊工具一旦把濃厚蛋白和系帶抽打起來后,即可猛烈抽打,加快頻率,達到最佳效果。 3、 炸時掛勺、掛滿糊,鍋內油要寬,不然出現粘連或脫糊現象。

  風味特點

  1、"炸羊尾"是北京清真風味中的一道甜菜,名為"羊尾,"實則雞蛋清糊和豆沙餡製成。此菜創始於、清朝末年,原是用羊尾作餡炸的,因其油味膻,沒有什麼人愛吃。後來廚師將羊尾換成豆沙餡,形狀和顏色都還保持原來的樣子,所以仍繼襲了"羊尾"的名稱。

  2、 此菜色澤金黃,味道甜而不膩,外皮軟而酥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4: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