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京津山陝走馬觀花(16)-故地重遊

[複製鏈接]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7-23 14: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7-24 15:01 編輯


石家莊
這次沒看河北, 以後再訪, 幾個地區典故不少.


便宜坊燜爐烤鴨-非遺美食
第20代傳人當過農民, 如數家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WkPuP_JaRA





吃高脂食物得悠著點兒, 最好是能量供需均衡-中餐大快朵頤, 晚飯稀粥減肥. 最近聽了一位主要醫學院人物的段子-心衰與糖尿病/心肌脂類滯留通路. 離經叛道, 曲徑通幽(找到了幾篇行尊綜述, 還沒弄明白, 稍後再續).









記得一次春節小聚后, 一位前輩講過得意門生的故事; 第二夫人品學兼優, 物理/英文出類拔萃. 當年京城得歐美真傳的學子每個專業不過寥寥數人, 一般都是幾所大學兼課, 加上九三學社和同鄉會聯誼, 千絲萬縷, 如果子女有心向學, 門門都能找到最好的老師.




原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右側為輔仁/師大操場.


這個地方是楊成武將軍老宅舊址, 前商人/十九路軍司令官邸(文革中早期為地段醫院/北京印刷技術研究所/印刷廠, 在這兒學工混過一個暑期, 順了一根三角鐵自製魚缸). 裡邊雕梁畫柱裝修非常考究.


恭王府閉門謝客

規矩改了; 新官上任, 人走茶涼, 徐帥亦不能倖免.
http://i54.tinypic.com/2n6dmi1.jpg



后海邊兒, 剛剛打開一瓶酸奶, 老太太說人家巴兒巴兒的瞅著您呢, 欣然與朋友分享. 這一帶從龍入關的旗人後代不多, 散在分佈著不少中小型宿舍-計經委, 勞動部, 婦聯, 公安部, 北京軍區, 幾所大學, 衛生部宿舍在河對面. 總參的兩家中將僅能分享一個小院子, 中小學同學中有三品大員(有功夫搜一下, 估計也有在軍中子承父業的)和不少下崗職工. 浪跡天涯者亦不乏其人.















家常炸醬麵一般黃醬與甜麵醬平分秋色, 這色素有點嚇人.

麻醬尚可爆肚兒火候不對, 根本嚼不動.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7-24 15:22 | 只看該作者

北京故宮南大庫傢具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7-25 15:28 編輯


護國寺小吃店分店
-

-

-

-

-

-

-

-

-

-

-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傢具甚為豐富, 總量多達上萬件, 其中明代傢具三百餘件. 清代傢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櫃、屏聯、台座等一應俱全, 還有東洋傢具和西洋傢具近五百件. 質地有紫檀、黃花梨、花梨、鐵梨、烏木、雞翅木、酸枝木、櫸木、楠木、樺木、榆木、癭木、黃楊和漆等. 這些傢具除部分由清宮造辦處製作外, 絕大多數來自全國各地, 其中以廣作、京作、蘇作、晉作最為著名. 這些作品可全面反映明清傢具風格特點, 對研究其藝術成就和明清時期思想文化具重要借鑒和參考價值, 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s.html
-

說明還沒找到, 在線明清傢具目錄沒有這件. 有些人也拍了這幅但沒有文字說明, 倒是也沒白費工夫, 皇宮屏風種類繁多, 應接不暇.
-

紫檀邊座嵌玉石花卉寶座屏風
通高237厘米, 屏高204, 座高33, 通寬304, 中屏寬48, 側屏寬38厘米
九聯活頁八字式. 光素紫檀木邊框(不加雕飾), 嵌鑿繩紋銅錢. 屏心米黃色地, 分聯鑲嵌各色玉石花卉, 每聯首均刻乾隆題詩. 屏每聯上下端飾紫檀木雕開光勾蓮花紋, 並各附紫檀木雕如意紋邊開光勾蓮毗盧帽, 下設紫檀雕開光勾蓮沿板三聯木座, 黑漆描金雲蝠紋屏背. 此種紫檀雕刻嵌飾百寶的工藝以其精妙華美著稱當世, 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贊雲: 「其費心思工本, 為一代之絕.」     -撰稿人: 芮謙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28904.html

-

-

-


紫檀嵌畫琺琅雲龍紋櫃格
清乾隆, 高185厘米, 橫96厘米, 縱42厘米
邊框紫檀木質. 上部為多寶格, 共五格, 正面及兩側透空. 每格大小不一, 呈不規則排列, 其中四格的正面為四邊形, 一格正面為多邊形. 每格均鑲飾拐子紋及番蓮紋的琺琅券口牙子. 五格的側面底邊安裝銅製卡子花圍欄, 多寶格的後背板上鑲有玻璃鏡子. 櫃格中部矮佬兩側分別安裝抽屜, 屜面鑲銅質絛子線並飾鏤空番蓮花紋, 正中為圓形銅拉手. 抽屜下為櫃, 對開兩門. 門邊框採用外圈混面大、內圈混面小的雙混面做法. 邊框內鑲畫琺琅雲龍紋板心,以藍色為地,凸現五色斑斕的流雲和上下兩首相望的金黃色升龍。門框上鑲有銅質鏨雲龍紋合葉、面葉及拉手。櫃兩側嵌有雲蝠紋掐絲琺琅絛環板. 櫃下的正面及側面皆有纏枝花卉紋窪堂肚式琺琅牙子. 腿足有銅鏨雲龍紋套足. 品質高超、形制秀美. 雙混面的門框既顧及承重而使用了大料,又採用了大小混面的做法,從而在視覺上消除了笨重的感覺. 此櫃格使用珍貴的紫檀木,將嵌畫琺琅、掐絲琺琅、銅製鏤空花卉、鏨銅等多種工藝集於一身, 反映了清乾隆時期廣式傢具製作的特點及精湛的工藝水平.    -撰稿人:宋永吉

羅鍋棖加矮佬
通常相互配合使用, 固定四腿和支撐桌面. 這種部件都用在低束腰或無束腰桌子和椅凳上. 所謂羅鍋棖即橫棖的中間部位比兩頭略高, 呈拱形或曰「橋樑形」, 現在南方匠師還有稱其為「橋樑檔」的. 在北方人們喜歡把兩頭低中間高的橋用人的駝背來形容, 稱「羅鍋橋」, 因而把這種與羅鍋橋相似的傢具部件稱為羅鍋棖. 羅鍋棖中間大多用較矮的立柱與上端的桌面連接, 矮柱俗稱矮佬, 一般成組使用, 多以兩隻為一組, 長邊兩組, 短邊一組. 羅鍋棖的造型在結構力學上的意義並不大, 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是加大棖下空間, 增加使用功能, 同時又打破那種平直呆板的格式, 使傢具增添藝術活力.
明式傢具的部件大多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賦予必要的藝術造型, 很少有毫無意義的造作之舉. 每個部件在傢具的整體中都用得很合理, 既能使傢具堅固持久, 又能收到裝飾和美化傢具的藝術效果, 更重要的是它主要以滿足人們日常起居生活的需要為目的, 這便是部件裝飾的基本特點.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30808.html
http://jiaju.sina.com.cn/news/hm ... 1577617678807.shtml    胡德生談古典傢具結構部件裝飾

-

-

-

-

-

-

紫檀嵌琺琅綉墩
通高52厘米, 面徑28厘米
造型仿腰鼓, 面、底徑相若. 上下兩端各雕玄紋兩道, 玄紋外側浮雕象徵固定鼓皮的乳釘, 玄紋之間以浮雕卷草紋卡子花界出6格, 每格各嵌夔龍紋琺琅片一塊. 腹腔中間為6組海棠式開光, 彼此銜接. 開光內另鑲紫檀木板, 邊緣雕出雲紋圈, 當中鑲蝙蝠紋及寶相花紋琺琅片. 設計巧妙, 結構合理, 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撰稿人: 胡德生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34412.html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7-25 14: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7-26 14:57 編輯


-

-

-

-

-

-

方形抹角文竹凳
清中期, 高46厘米, 凳面34.5×34.5厘米, 清宮舊藏
通體以文竹包鑲. 凳面為方形抹角, 束腰/上裝曲尺牙子, 細長矩形開光, 四腿作鼓腿膨牙式, 均有長方形透孔. 採用貼竹黃作法, 造型端秀, 清宮珍藏文竹包鑲傢具精美之作.    -撰稿人周京南

鼓腿膨牙
帶束腰傢具常見裝飾手法. 四腿自束腰下向外鼓出, 然後又向內兜轉, 形成內翻馬蹄狀, 牙板亦隨腿的弧度向外膨出.
貼竹黃
又稱「包鑲竹黃」、「文竹」, 以竹里作面故亦稱「翻篁」. 木胎包鑲一層竹黃, 顏色清新淡雅, 靈秀可人. 貼竹黃法始於清代中期江南一帶, 盛行於乾隆朝. 清人謝堃在《金玉瑣碎》中記: 「孰不知竹性最脆, 獨嘉善所產大可翻轉其里, 雕鏤人物, 制筆筒、筆瓶諸器, 謂之『翻篁』, 對江南地區嘉善一帶所產翻篁器物備加推崇.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29335.html
-

-

-

-

-

黃花梨百寶嵌蕃人進寶圖頂豎櫃(同型異件)
明末清初, 高272.5厘米, 橫187.5厘米, 縱72.5厘米
雜木骨架, 黃花梨三麵包鑲. 分上下兩節並各裝四門, 正中可開, 兩側可卸, 門上裝銅合頁與銅鎖鼻. 櫃面用各色葉臘石、螺鈿等嵌出各種人物、異獸、山石、花木,上層為歷史故事畫, 下層為蕃人進寶圖, 櫃肚為嬰戲圖, 邊框飾螭龍紋. 方足銅包腳. 此類櫃又稱頂箱立櫃, 由底櫃與頂櫃兩部分組成. 一般成對擺設, 所以又稱四件櫃. 此櫃即為成對櫃之一. 櫃面所嵌飾件高於面板, 具立體感. 黃花梨鑲嵌裝飾, 傢具工藝中較為少見.   -撰稿人黃劍

百寶嵌
一種工藝名稱. 用各種珍貴材料如翡翠、瑪瑙、珊瑚、青金、象牙、松石等製成各種浮雕形象, 鑲嵌於木或漆器之上, 其作大如屏風、書櫃,小如筆筒、硯盒,色彩艷麗、構圖精美. 明嘉靖時揚州有周翥擅長此技, 錢泳"履園叢話"雲: 「周制之法, 惟揚州有之. 明末有姓周者始創此法, 故名周制. 清乾隆時期有王國琛、盧映之, 其後又有盧葵生等名家輩出, 作品名噪一時.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29542.html

-

-

-

紫檀嵌玉寶座
清乾隆, 高104厘米, 長109, 寬84, 清宮舊藏
紫檀木製, 三屏式座圍. 後背正面雲紋地, 嵌青白玉正龍一條, 周圍點綴火珠及五隻蝙蝠, 背面描金雲龍紋. 兩側扶手內外兩面均雕雲紋地, 鑲嵌青白玉行龍. 面下有束腰, 直牙條, 嵌青白玉珠花及蝙蝠紋. 三彎式腿, 外翻雲紋足, 帶托泥. 座前設紫檀腳踏一個. 利用黑白反差使圖案格處生動.   -撰稿人胡德生
-
紫檀嵌黃楊木雕雲龍寶座屏風
清乾隆, 通高306厘米, 橫356, 清宮舊藏。
紫檀木質, 八字三屏式. 光素邊框, 凸雕夔鳳紋三聯毗廬帽及站牙, 勾蓮蕉葉紋八字式須彌座. 屏心以紫檀雕雲紋地, 嵌黃楊木雕龍戲珠紋, 雙勾萬字方格錦紋邊. 屏心黃楊木雕龍紋, 與紫檀木所雕雲紋地形成色差, 使雲龍表現得更加生動. 其位置用於寶座之後. 出自宮廷造辦處, 做工極精, 堪稱乾隆朝傢具精品.    -撰稿人宋永吉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30928.html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28998.html

-

-

-

-

清紫檀雲龍紋頂箱櫃

-

-

-

-

-

-

-

-

-

-

黃花梨邊座雕鸂鶒木染牙山水樓閣寶座屏風
寬212厘米, 通高172厘米
黃花梨木製, 嵌以鸂鶒木、染牙及玉石雕鏤之山水人物等. 獨座式, 邊框雕回紋打窪起線. 屏心為天青色釉地, 鑲嵌雕鸂鶒木、染牙及玉雕山石樹木、樓閣亭橋、雲水、人物等. 屏框底部以回紋站牙相抵, 下有須彌座. 屏座浮雕勾蓮紋, 兩端十字形雲紋足. 工精料細, 畫面山林蓊鬱, 飛泉流澗, 雲霧飄渺間掩映富麗堂皇界面殿宇樓榭, 山道樓台緩步而行. 此件是清乾隆時木雕鑲嵌中精品.   -撰稿人周京南

須彌座
又名「金剛座」、「須彌壇」, 源自印度, 系安置佛、菩薩像的台座. 須彌即指須彌山, 在印度古代傳說中世界中心. 另一說指喜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須彌山做底顯示佛的神聖偉大. 我國最早的須彌座見於雲岡北魏石窟, 是一種上下出澀、中束腰形式. 迨至唐、宋,上下澀加多且有蓮瓣之類為飾, 束腰部分顯著加高並有束腰柱.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28807.html

-

-

-

-

-

-

-

-

-

-

-

花梨鏤雕方几(同類精品)
清乾隆, 高92厘米, 幾面邊長33厘米
四方香爐形. 幾面之下與幾腿之上為兩層束腰, 每面束腰中央凸起鏤雕萬字紋, 兩側透雕回紋. 上、下束腰之間向外拱出四邊框, 邊框外面起兩條陽線. 下束腰從牙條根部起8條陽線, 沿刀形腿足向下至足部頂端. 側沿、牙條、立框、托腮及透雕紋飾表面均飾打窪線條. 仿古青銅器造型, 具典型清代宮廷傢具風格, 原置符望閣, 應擺在寶座之前.   -撰稿人芮謙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gear/231114.html
-
傢具部分知之甚少, 勉為其難, 掃盲一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7-26 13: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7-26 18:24 編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7-27 14: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7-28 21:50 編輯


-

-

問了一下, 這位師傅說是打一次麻刀灰可以保持至少20年.
-

-

-

-

-

-

-

-

-

-

-

-

-

-

-

琉璃羅漢像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高121厘米, 寬61厘米
面頰豐滿圓潤, 眉清目秀, 口微閉, 大耳, 年輕僧人形象. 身穿袈裟, 袈裟以綠、黃色為主, 邊緣飾精美的花紋圖案, 衣紋簡潔自然. 身後墨書「功德施主楊□同妻楊張氏, 化主道濟, 匠人劉□. 成化二十一年十月初一日」等字. 琉璃釉料一般用鉛、鐵、銅、鈷、石英配製, 素胎施釉, 經低溫燒制而成. 傳統琉璃以山西河津、太原、陽城和山東博興最為著名, 河南禹縣等地也有製作. 明清時期琉璃造像並不少見, 但記錄明確製造時間和製造者姓名的卻較少, 為研究明清琉璃造像提供了時代標尺.    -撰稿人馮賀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0947.html

-

-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s.html
-

三彩駱駝
唐, 高87厘米, 長82厘米
此為雙峰駝, 兩峰之間的馱囊上搭掛絲綢、水壺等物. 馱囊所飾臉譜圖案通常稱作虎面紋,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四雲: 「突厥事祆神, 無寺廟, 刻氈為形, 盛於皮袋, 行動之處, 以脂蘇塗之. 」姜伯勤先生認為「盛於皮袋」當與馱囊上的圖案有關, 故此圖案不應稱作虎面紋而應當稱為火祆神. 駱駝引頸張口, 四肢作行走狀, 生動地再現了絲綢之路上駝隊不畏艱險、長途跋涉的真實景況. 此駱駝形體高大, 神情刻畫準確, 釉色明亮, 堪稱唐代大型動物雕塑佳品. 鄭振鐸先生捐贈故宮博物院, 鄭先生對它愛不釋手, 然而賣家12兩黃金的要價令只有10兩黃金的鄭先生只能欠債購買. 1952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由國家代還欠債, 才使得這件國寶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胡國強

火祆神-即瑣羅亞斯德教中的各種神. 除了阿胡拉·瑪茲達作為最高主神外, 還包括其他六大天使和眾多小天使和守護神等.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29963.html
-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4222.html

-

石羊, 東漢永和五年, 山東臨沂石羊鎮
高98厘米, 長105厘米
用整塊石頭圓雕而成. 羊角側捲成「C」形, 體兩側羊毛為同心圓狀, 腿屈曲, 跪卧姿. 胸部刻有銘文「孝子徐侯」. 此件石羊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石羊, 從原存放地點、大小形制、雕刻手法上看應是一對. 二者聯繫考察,孫仲喬應為雕刻者, 出資者為徐侯.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3900.html
秦始皇陵一號坑出土陶武士俑, 陶馬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7-28 22: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7-29 17:59 編輯


-----

-

-

-

-

-

陶庖廚男俑, 東漢, 高45厘米, 寬28厘米
身著右衽衣, 雙袖上挽, 跪坐於地, 前置圓盆, 盆上架案. 右手持刀, 左手按魚, 作切魚狀. 此類作品在四川東漢墓中屢有發現, 是漢人注重飲食生活的真實反映.    -馮賀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3370.html

-

-

-

-

-

陶醬黃釉牛車, 隋, 高41.5厘米, 長53厘米
牛四足直立昂首前行. 牛車以醬黃釉為主基調, 車身塑造寫實, 給人真切之感. 底座、車輪、車篷、牛均為單獨製成后粘接而成. 魏晉南北朝及隋至初唐, 陪葬明器中既有馬也有車, 前者多為男性提供, 後者則為女性準備. 為女性提供的牛車取其行駛穩健, 無顛簸勞頓. 此外, 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以牛車為清玄高遠的標誌, 乘坐牛車遂為時尚. 墓室中牛車的大量出土既是墓主人出行的生活寫照, 也是社會思潮的具體物化.    -馮賀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3395.html

-

陶彩繪女舞俑, 唐, 高21厘米
唐代舞蹈與音樂結合緊密, 特別是從中亞、西亞及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樂舞, 深受人們的歡迎成為時尚. 不僅在節日慶典上有歌舞表演, 富貴之家外出郊遊也要帶上伎樂. 樂舞在人們生活中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 此女舞俑上穿翻領半袖衫, 下著長裙, 束腰, 頭微側. 兩臂一上舉, 一下垂, 雙腿一伸一屈, 腰肢輕扭翩翩起舞. 從服飾與舞姿看屬於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 與女舞俑相伴而出的還有樂俑5件, 其中立者3件, 分持琵琶、排簫、笙; 坐者2件, 分持鈸、腰鼓. 身份仿史籍中所稱的立部伎與坐部伎, 兩者同時出現在唐代考古中罕見, 表明此組樂舞俑具有很高的等級. 同時也說明在高水平的樂舞表演中軟舞仍佔有相應位置. 雕塑技法與風格與洛陽孟津岑氏墓俑接近, 出土地點應在洛陽邙山一帶.   -馮賀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4449.html

-

-

陶彩繪女俑, 唐, 高44厘米, 寬14厘米
頭梳拋家髻, 面塗紅粉, 蠶眉細目, 小口施朱, 五官相對集中於面龐中央略顯緊湊, 身著長裙, 雙手籠袖於胸前, 大腹便便, 似在緩步行走. 唐中期以後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 社會上逐漸形成以肥胖為美的時尚, 楊貴妃受寵於李隆基更將此風尚推向極端, 此女立俑便是盛唐時期審美傾向的典型反映.
-馮賀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28343.html
-

-

陶黃釉彩繪男俑, 唐, 高81.5厘米, 寬25厘米
頭戴皂冠, 上身穿博袖大衣, 下著裳. 胸前飾襠, 雙手相交於胸前. 衣服及襠繪有圖案紋飾, 袖口與領口紋飾尤其精美.   -馮賀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3410.html
-

三彩女俑, 高51厘米, 寬16厘米
頭戴鳥狀冠, 五官清秀, 眉、眼墨繪. 上穿半臂短襦, 內襯窄袖衫, 下著長裙, 足登雲履. 端坐筌蹄, 手持一小鳥. 類似形象在西安王家墳村90號唐墓、西安西郊及洛陽等地均有出土, 王家墳村90號唐墓出土的三彩女坐俑衣裙與此像如出一轍, 均為柿蒂紋, 裙褶破數也相同, 顏色以綠為主. 唐代詩人皮日休「上仙初著翠霞裙」之詩句, 所指應即此類長裙. 持鳥的圖像在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及西安南里王村韋泂墓的石刻線畫中均有表現, 前者立在貴夫人手背上, 後者則由侍女所持, 這些鳥都是供主人娛樂用的. 由唐代壁畫、線刻、陶俑等資料分析, 這類陶俑身份特殊, 應是墓室中的女主人, 人物衣著、形象也有可能是按真容塑造的.   -馮賀軍

筌蹄
也稱筌提、遷提、先提, 墩形坐具. 供人坐處的圓面較小, 接地面較大, 中間束腰, 兩面之間多以縱線排列, 橫線相連接, 藤製品居多, 是仿藤條排列捆紮的形狀, 廣東新興等地製作最精. 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最初為講經者所坐, 後來則成為富貴之家常見的坐具, 我國後來的綉墩便與之有密切關係.
皮日休
皮日休(約834--883年), 唐文學家, 字逸少后改襲美, 湖北襄陽人. 咸通年間考取進士, 曾任太常博士. 詩文與陸龜蒙齊名, 人稱「皮陸」,著有《皮子文藪》.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28352.html
-

陶彩繪舞馬, 唐, 高44厘米, 長54 厘米
有唐一代承襲漢朝傳統, 注重培育良馬供戰爭之需. 與此同時, 歌舞盛行風靡華夏. 二者結合就有馬舞的出現. 所謂馬舞, 是由經過專門訓練的馬按照一定的音階、動作演出的一種舞蹈. 據《明皇雜錄》記載: 「唐玄宗嘗命教舞馬四百蹄. 分為左右, 各有部目, 為某寵、某家驕. 時塞外亦有善馬來貢者, 上俾之教習無不曲盡其妙. 因命衣以文綉, 絡以金銀, 飾其鬃鬣, 間雜珠玉, 其曲謂之『傾杯樂』者數十回, 奮首鼓尾, 縱橫應節, 又施三層板床, 乘馬而上旋轉如飛. 或命壯士舉一榻, 馬舞於榻上. 樂工數人立左右前後, 皆衣淡黃衫文玉帶, 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 每千秋節命舞於勤政樓下.」 此舞馬奮首鼓尾, 踢踏應節, 形象再現唐代這一特殊表演.    -馮賀軍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3408.html

-

-

三彩武士俑, 南宋, 高47厘米, 寬13厘米
紅陶胎施綠、醬黃色釉, 胎釉結合疏鬆, 多剝釉. 頭戴盔, 醬色面龐, 雙眼外角上吊, 鷹勾鼻子, 神態恐怖. 身穿綠袍, 外著魚鱗紋鎧甲和護腿. 雙手相握中空, 原應插有物. 雙腿叉開, 中間鏤空. 足登醬色長統靴, 立於筒形座上. 此件陶俑為南宋時四川地區出土. 兩宋時期中原地區製作陶俑的風氣日衰, 而四川地區南宋墓中則出土了大量的陶俑. 這些陶俑一般高十幾厘米, 有些題材與升仙驅鬼有關, 可能與當地盛行道教活動不無關聯. 這件比普通陶俑高出許多, 可能是鎮墓用的.    -胡國強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culpture/233439.html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7-29 17: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7-31 16:10 編輯


-

這部分與特區外展"清代四太后"內容相近, 僅照了幾張.

-

-

-

-

-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music/233013.html    碧玉描金雲龍特磬-同型乾隆文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