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媒:英國專家稱中國已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複製鏈接]

257

主題

441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蟲二留 發表於 2019-7-8 08: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7月6日發表英國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彼得·諾蘭的題為《理解中國「奇迹」的關鍵》的文章稱,中國已經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蘇聯解體對中國的思想、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聯共產黨垮台以及革命創造的社會福利的消失,給俄羅斯帶來了災難性後果。這一現實使北京下決心抵禦敦促其向西方自由民主轉變的各種壓力。

為什麼蘇共會垮台,而中國共產黨卻能夠繼續生存並鞏固其地位?這兩個共產主義超級大國的不同軌跡對21世紀的經濟和政治具有重要意義,其影響可能會在長期內一直存在。

這兩個政權與1917年至1921年俄羅斯建立的經濟體系有一個共同的起點。它們的基本特徵(黨掌控政治、生產資料國有、國家控制貿易)都是在長期的艱苦鬥爭歲月中形成的。

在成立時,中共採用了與蘇聯相似的政治架構和方針路線。無論是在蘇聯還是中國,內戰和反抗侵略者的戰爭都使共產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得到了磨練和增強。

沒有市場經濟概念是蘇共意識形態的一個要素。蘇聯將其付諸實踐,得益於這一點,才能建立一個強大的工業堡壘,從而在歐洲和亞洲打敗了法西斯軍隊。
但是,當蘇共領導層喪失對方針路線的信心時,也就完全失去了方向。

另外,中國的政治和哲學傳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共的生命力。官員和知識分子被系統地灌輸了「為人民服務」的責任,以及由儒家思想家制定的嚴謹道德標準。這種哲學植根於傳統的中國文化,也植根於中共的意識形態。

1978年,在改革之初,中共決定放棄只擁有共同財產的經濟體系。

然而,在中國開啟這一歷程的同時,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開始與中國原創的模式相互作用,並與中國政治思想的傳統相結合。

國家不僅沒有廢除市場,反而尋求通過務實和智慧的監管,使其實現有效運作。為實現這一目標,進入新世紀的中國政府開展了廣泛的公共工程,包括節約用水、改善基礎設施、穩定物價、制訂消除貧困的計劃以及傳播知識減少文盲等。

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是創新和創造力方面的世界領導者。

國家接管了市場無法承擔的活動,而市場又受到由中國哲學傳統指導的國家的監管。

幾十年來,中國就該國的歷史、其知識傳統及其與西方的關係展開了激烈討論。這種討論的具體特徵可以從中國知識分子和中共的意願中看出。他們反思自己的過去並研究西方的歷史。
自1978年以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在研究西方思想家的理論,以便進行持續的改革實驗。

這一路上出現了無數的難題,而且今後無疑還會有更多困難。但是,中國實現的平衡非常亮眼。1980年至2018年間,其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份額從2.3%升至18.5%。

中國主要企業已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巨頭,在世界範圍擁有領先的技術、品牌和聲譽。

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是其民眾物質和文化福祉取得巨大提升的基礎。基礎設施的飛速發展大大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條件。

中共的改革方案使西方認為,中國將主導21世紀。歷史即將證明這一點。中國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面臨很多內部和外部挑戰。但中國人民和他們的領導人已經找到了通向「對岸」的道路。

257

主題

441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沙發
 樓主| 蟲二留 發表於 2019-7-8 08:29 | 只看該作者
英國專家稱中國已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