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在非洲又干成一件大事,意義超出你想象!

[複製鏈接]

257

主題

441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蟲二留 發表於 2019-6-30 18: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人在非洲又干成了一件大事。最近,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種植的水稻取得巨大成功。

  抽樣測產數據顯示,在當地種植的5公頃雜交水稻,每公頃產量達到10.8噸。而當地一般水稻產量只有每公頃3噸。
3倍多的差距是怎麼實現的?難度有多大?對非洲國家影響有多少?


  在非洲種雜交水稻,難度不止一點


  別說整個非洲,就是在馬達加斯加種植雜交水稻,難度也很大。

  原因很簡單。馬達加斯加氣候條件複雜,近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集中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高原、半乾旱四種氣候。培育出適應各種氣候的高產種子,絕非易事。

就算研製出高產種子,要大規模推廣,還離不開當地規模化制種。今年4月份,我國在非洲才首次成功實現雜交水稻規模化制種。

種子問題解決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培訓:如何對當地農業官員、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12年至今,中國農業農村部已舉辦了260期培訓班,累計為非洲53個國家培訓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4980人次。


  10.8噸,對非洲農業意味著什麼?


  每公頃10.8噸,給馬達加斯加這個農業人口佔80%,但稻米的產量卻一直不高,至今仍有近200萬人面臨飢荒威脅,每年需要進口大米40萬噸的最不發達國家,帶來了新希望。

  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下,以胡月舫為代表的中國專家,給馬達加斯加帶去了雜交水稻的最新技術。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培植出適合當地土壤、氣候的5個高產雜交水稻品種。

  這是中國首次在非洲培育出適應當地環境氣候特點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雜交水稻種子。

  「只要馬達加斯加全國雜交水稻面積推廣達到15%,就能實現大米自給。」胡月舫表示,依靠中國新技術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平均產量是非洲當地品種的2到3倍。

  受益的不僅僅是馬達加斯加,而是整個非洲。從馬達加斯加,到賴比瑞亞、塞內加爾、獅子山……來自中國的「東方魔稻」技術,正幫助非洲國家解決困擾他們的糧食緊缺問題。

  中國技術,世界共享。

  從讓中國人吃飽吃好,到幫助非洲兄弟解決糧食問題,雜交水稻走出國門,不僅為非洲提升了糧食自給能力,更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再添「中國貢獻」。

257

主題

441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沙發
 樓主| 蟲二留 發表於 2019-6-30 18:2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在非洲又干成一件大事,意義超出你想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