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願放棄巨大中國市場!美光、英特爾等多家美企恢復對華為供貨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9-6-27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9-06-27 02:17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強 青木】「美國企業跨過政府制裁,恢復向中國華為公司供貨」,《紐約時報》25日的這一報道得到各方確認。美國最大的電腦存儲晶元生產商美光科技25日確認,已經在兩周前恢復向華為供貨。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稱,除了美光,英特爾等美國半導體行業領導者都已經恢復向華為供貨。《紐約時報》感嘆,「這些交易充分說明,打擊華為是多麼困難。改變將世界電子行業和全球商業連結在一起的貿易關係網路,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據彭博社26日報道,美光科技首席執行官桑傑·梅赫羅特拉在25日的電話會議中表示,該公司經研究后確認,可以向華為出售不受美國商務部禁令約束的一部分產品,已於過去兩周開始發貨。他說,「我們認為能合法地恢復一些現有產品的出貨,因為它們不在出口管理規範的範圍,也不在實體清單的限制內。但華為的情況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這使得美光的股價26日開盤后飆升近15%,並帶動其他晶元股的上漲。彭博社的數據顯示,華為是美光最大的客戶之一,美光大約13%的年收入來自對華為的銷售。

  《紐約時報》25日稱,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阻止華為購買美國企業的零部件。許多企業高管對美國的貿易管制缺乏深入了解,導致他們起初暫停了對華為的供貨,直到律師弄清楚哪些產品可以發貨。知情人士表示,包括英特爾和美光在內的美國公司「已經找到向華為出售技術的方法」。彭博社26日引述投資機構分析師卡西迪的話說,美國的出口禁令中有個漏洞,如果晶元中使用的美國技術未達到25%,就可以不受禁令的約束,「美光正是利用了這個漏洞」。另一位分析師福克斯表示,即使一個企業的總部在美國,只要它擁有海外子公司和業務,就能將自己的技術歸為「外國技術」。


  《紐約時報》25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特朗普政府對美國企業恢復向華為供貨的情況一直有了解,但官員們就如何回應看法不一。一些官員認為,這些銷售活動破壞了政府向華為施壓的努力,另一些人則持支持態度,因為它可以減輕禁令對美國企業的衝擊力。華為曾表示,每年從美國公司採購大約110億美元的技術。彭博社26日稱,美國商務部和白宮官員對這些美國公司恢復向華為出貨「感到沮喪」。

  美國商務部前官員、律師合伙人沃爾夫對《紐約時報》表示,他為多家為華為供貨的美國科技公司提供過諮詢。這些企業都急切地想弄清楚,要如何繼續向華為供貨,一些企業正在考慮將部分產品的生產線及服務全部轉移至美國以外。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馬丁·喬真帕說,「如果對他們的供應鏈造成影響,美國公司可以將技術研發轉移出美國,因為中國是一個巨大市場」,「一些大贏家可能會是其他國家」。報道稱,美國企業並不是華為重要技術的唯一來源,如在華為智能手機的內存晶元方面,美國企業有三星和海力士這樣的韓國競爭對手。「如果美光科技無法向華為供貨,訂單會輕易地轉向對手。」

  「華為期待德國的愛情!」德國《法蘭克福彙報》26日報道,德國經濟研究所最近受華為所託,對華為德國公司的效益進行了調查。24日的新聞發布會舉辦地點與德國國會大廈和總理府只有一步之遙。報告的作者格拉爾德在發布會上說,「華為影響著德國數字生態系統的布局」。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8年,華為在德國的營業額平均每年增長26%,2018年營業額達到近27億歐元。而華為在德公司的員工人數每年平均增長13%,目前達到2600人。德國28142個就業崗位與華為有關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