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中美貿易戰的思考

[複製鏈接]

19

主題

33

帖子

52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飛刀公司 發表於 2019-5-31 07: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美貿易戰的來源於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他提出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有點類似於中國提出的民族復興。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富二代出身,也是他積累雄厚資金的基礎,他的經營理念非常激進,也曾因此吃過不少官司。他也是一個美國夢的踐行者,憑著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想做的,比如去競選總統。在這之前幾乎沒有從政經驗。所以他與美國前幾任總統執政理念有著很大的差別,以美國為中心,以美國利益為先,甚至不管不顧自己盟友的利益。鷹派的好戰做派使得他剛剛入主白宮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人士震動。而此時一些鷹派人物得到重用,其中包括上鏡率非常高的班農,還有現在的美國一個反美的議員,以及國務卿彭佩奧等等。他的政策更像是商人做生意,但是靠著各種軍事技術優勢為試圖為美國獲取更大的利益,但是在過去四十年的經濟發展中,美國自己的製造業,非技術核心生產線紛紛與亞洲工廠國家建立合作,而近幾年最火熱的就是made in china。然後中國的科技進步飛速正在逐步蠶食鯨吞美國的市場,但是美國政府也沒有用太激進的方式來與中國拼個你死我活。
    但是這個妖孽橫生的年代,也給美國帶來了一個奇葩的總統,一個敢於與中國硬碰硬的商人總統。他自參選以來一直拿中國做文章,但是很不幸的是他真的將他競選時候承諾一一兌現,當然這些東西並不一定都對美國好,但是沾上誰誰倒霉:以前總是利用各種組織規則搞別人的美國,發展各類組織的成員國逐步脫離了自己的控制,於是各種「退群」,然後針對美國各種假想危險敵開展各種纏鬥,然後還利用各種盟友打壓敵對方。
    去年開始,美國總統不滿大量現有的對外經濟貿易政策,於是開啟了全球關稅貿易戰,除了中國,還有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但是有些國家畢竟是美國現在曾經的盟友,多少給了些面子,也是藉此敲山震虎來忽悠中國,希望中國也能服軟,可是特朗普一副至高無上的模樣並沒有想到遇到的正處在重新崛起的中國,以及同樣有過軍旅背景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是貿易戰一度達到針尖對麥芒的態勢,但是武林高手對決都明白,真的如此動起手來,最後也只能落得兩敗俱傷,雙方也只是簡單的招式你來我往的試探,誰也沒有真正動起刀槍。特朗普也有點騎虎難下的姿態,此時他也想有個國家出來調停,但是世界上已經沒有第三個大體量的國家能夠在中間達到潤滑油的作用。自中國在加入wto后很少出現在對外經貿上如此高級別高頻率的互訪,但是互訪談判的結果並不太如意,畢竟特朗普那個無視一切的勁頭很難在一些方面作出讓步。
    新華社也刊登報道,稱中國已經做好應對美國貿易戰的準備,另外,人民日報今天連續發文,肯定中國貿易的發展態勢,側面上表示出對於美國貿易戰積極應戰的態度。其實說白了,因為這兩天中國要派代表團去美國談判,都在為自己的代表隊造聲勢,但是千不該萬不該在這個節骨眼上詆毀中國領導人,他們可能以為是在美國調侃總統那麼簡單。
    中美談判難點在於美國抓住了中國很多的點,比如華為5G市場全球化,中國企業全面國際化,未來幾年台灣的實際歸屬權,南海-馬六甲出海口控制使用權,以及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而這兩年因為廉價勞動力形成的區位優勢逐步在被東南亞所取代,優勢已經大不如前。單純的輕工業出口價格還掌握在貿易國的手中。
    當然,中國並不是沒有優勢,悶聲發大財的這幾年中國積累了足夠的經濟活動力量,靠著龐大的體量完全足以與美國針鋒相對,相對完備的輕重工業體系也不像當年蘇聯那樣受限,中國的政治體制在當下也能夠調動足夠的力量進行各方面的輸出與防禦。如果真的中美針對上千億美元的商品提高足夠量的關稅,真正收到衝擊是中美兩國人民的錢包,還有在從中靠著微薄收入的製造企業。
    美國其實是想通過關稅使得一些企業直接在美國進行經營建廠,提高本國就業,提振美國經濟活力。比如郭台銘的台積電。但是中國肯定不願任何一個企業出走中國,於是不得不加入一場撕扯。當然美國政府作出這一決策並不是特朗普拍腦門決定的,而是美國各種智庫,情報機構,以及各種組織(其中肯定會包括美國當下威脅委員會)的綜合情報,以此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所以情報工作重要性,美國確實將它玩的很轉~
    當然,可能你我並不能改變中美貿易戰的最後政治博弈的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對於中政治經濟保持良好換點態度以及信心,同時去影響身邊的人,沒有信心的民族最容易從內部出現分裂。同胞們:我們雖然小但是我們可能是蝴蝶效應的起點,就算我們是塑料垃圾袋,但是我們的倔強不可降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