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丹------大陸民運面臨轉型

[複製鏈接]

20

主題

21

帖子

13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自從1999年民主黨被鎮壓以後,大陸民運陷入新的低潮,群體性行動比較少見。此次集體發聲,並促成聯合國高級官員回應,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大陸民運在高壓之下不僅存活,而且仍有生命力。同時,這一動作也促使民運力量思考今後的發展方向。

   無庸諱言,大陸民運在「6.4」之後的10幾年奮鬥歷程中,雖頑強努力,但仍未在全國產生足夠大的影響,也沒有形成對當局具有挑戰性的壓力。究其原因,客觀環境固然重要,主觀因素也不容忽視。大陸民運10幾年從分散走向組黨,從活動方式上講已前進了一大步;但在形像上還仍然停留在抗議的層面上,角色定位也還仍然僅僅是持不同政見者。

   民運如果想爭取民眾的支持,需要兩個內容。一是民運的關注範圍應當擴大到草根層面,把反對一黨專制的政治訴求與老百姓的切實需要結合起來,從而真正走入民間,成為社會代言人。前不久,北京異議人士徐永海、劉鳳鋼等在網路上發出呼籲,要求北京市政府改變侵犯居民利益的強制拆遷政策(參見徐永海的《讓人代知道老百姓的住房問題有多嚴重》──編按)。這就是一種健康的嘗試。二是民運的政治訴求應當從僅僅是抗議、譴責,進一步擴大到正面提出反對派的政治、社會主張上來,也就是說,不僅有反對,也要有建言。這種建言,並不是針對中共政府,不是向它上奏摺;而是面向社會、面向公眾,展現政治反對派在國計民生種種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和政策主張,從而爭取民意支持。

   在逆境中堅持的中國民主黨在今年的新春文告中針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若干方面提出幾十項主張,就是這種轉型的開始,也標誌轉型的意識在大陸民運內部開始成熟。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之後,現在大陸民運又面臨一次新的整合的機會與必要,如果能配合上策略的轉型,成熟的政治反對派的出現就有希望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