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富也要窮養一段時間自己的孩子

[複製鏈接]

8590

主題

8780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28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19-5-24 08: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再富也要窮養一段時間自己的孩子





到一個貧窮的國家或地區過上一段艱苦的生活,加深對社會、對人生的了解。這是當今每個德國城市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項必修課。

在德國,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學生,利用假期萬里迢迢來到南美洲和非洲,在這項獨特的體驗活動中接受鍛煉。這項活動的宗旨既不是出國旅遊,也不是勤工儉學,而是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和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活動的一切費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實的自己掏錢「買苦吃」。

眾所周知,德國屬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較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國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養一段時間自己的孩子」。

然而在中國,   知識青年 "上山下鄉"控訴了半個世紀.........

上山下鄉是文革的任務之一!毛澤東時代的教育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偉大舉措。

從政治意義上講,讓知識青年參加生產勞動、與勞動人民相結合,是鍛煉其思想、鍛煉其意志,反修防修,保證革命事業後繼有人,保證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千秋大計;從社會意義上講,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於加強城鄉聯繫,鞏固工農聯盟,縮小三大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腦差別),建設社會主義的農業和新農村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從科學和經濟上來講,讓知識青年聯繫生產實際,學以致用,在學中干、在干中學,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將其掌握的知識更快、更直接、更大限度地用於生產實踐,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促進學習、生產和科學知識普及應用的好措施。

文革時明確指出:「改革舊的教育制度,改革舊的教學方針和方法,是這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

社會主義國家為人民服務,人民又以工農為主體,教育自然就應為他們服務。而新中國成立至1966年不過17年時間,教育在舊社會裡掌握在剝削階級手裡,到文革前依然無法徹底擺脫這種影響。所以,從工農中選拔學生,就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方法。

另外,不是只有坐在教室里,拿著課本,聽老師在講台上講課才叫受教育;上山下鄉,是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踐來學習。學生高中畢業后,先到社會上勞動兩年再回學校讀書,效果遠比死讀書要好,是偉大的教育創舉。

1973年《人民日報》登載了北京大學的教改情況,1976年《參考消息》登載了一些外國學者、友人談中國教育革命的觀感,都可以從其中看到教改的效果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2: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