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淺談對中美貿易戰的認識

[複製鏈接]

59

主題

96

帖子

58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何以靜待 發表於 2019-5-22 1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特朗普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特別奇怪的存在。

我們先從普通的貿易戰談起。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將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7小時后,中國宣布反制措施。一場貿易戰火點燃,中美貿易戰似乎要一觸即發。

2017年,后西方、後現代、后真相的說法開始流行。由於2008年經濟危機,各國都在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經濟體制,看到中國的高速高質量發展,西方世界大都在懷疑自己之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到底哪裡出問題了?社會主義的中國為何發展如此之快?為什麼我們的經濟競爭力正在逐漸下降?他們開始慌了,西方世界極右勢力的人上台,想要發展經濟提升國力,想要學習中國並跟中國搞好關係?一方面又排擠貶低中國?矛盾體誕生了,糾結體誕生了。

從最初,他們所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對於中國有很多的限制和障礙,但是通過我們自身艱難的多次改革,逐漸適應了這套體系,隨之,有了今天強大的中國,GDP排名躍升全球第二。但是,他們卻發現,自己在這套體系下,經濟實力正走下坡路,反而不適應自己建立的體系,開始嚷著反對現有的政治經濟體系,讓人可笑。

此次談對中美貿易戰實質的認識,打算從以下五個方面說起:經濟、軍事、政治、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或話語權。

一、經濟
貿易戰首先較量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此次貿易戰從關稅之戰開始逐漸走向高科技。美國作為全球老大,經濟實力雄厚,科技科研力量強大,擁有世界上先進的技術與設備。老特上台後,作為一位商人出身的總統,喜歡用商人的思維去考慮事情。「我」想提升經濟,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那麼「我」要給企業減稅(做得沒錯),但是減稅後有一個問題,政府的債務會繼續快速增加,好,那「我」去收稅,收稅又不能收企業的稅,那「我」去收關稅,收其他國家的稅,讓他們拿點錢來幫助美國發展,可以說,特朗普先生的邏輯沒錯,但是話說回來,進入到21世紀,經濟全球化被高度認可,美國的這種做法不得人心,破壞了現有的貿易體系,各個國家有自己的發展理念,不想去給這「昔日的大哥」買單。可以說特朗普商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言行,讓大家覺得特不靠譜。

中國作為世界的二哥,坐第二把交椅,處在一個中間的位置,雖然我們經濟一直在穩步發展,但是和「帶頭大哥」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他如果想要「欺負」一個國家,首先會先從老二開始,因此,他挑起全球貿易戰,但最終矛頭還是指向了中國,拿中國開刀,給中國製造發展障礙,他以為這樣會讓中國「乖乖」買單,然而他錯了,今日的中國已不是那個任人欺負的中國,我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具備了相當的經濟實力,能夠向美國不公平、指向單一的貿易戰說「奉陪到底」。從一件小事來看,1996年,美國單方面宣布對話貿易報復措施,當時任外交部發言人的崔天凱在記者會上作出回應:中美知識產權分歧只能平等協商解決,對抗絕對沒有出路。當年語調悲壯的「平等協商解決」到22年後的今天中國駐美國大使的崔天凱說出「奉陪到底」,已經是另外一番語氣,歷史巧合,而背後卻是中國經濟幾十年的艱難改革與發展。

貿易戰的磋商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從首次來華所謂「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無獲磋商,到5月17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新一輪中美經貿磋商,當時還是一場積極、建設性、務實、富有成果的對話;之後我們都因所謂的「中美停止貿易戰」而短暫舒一口氣,但是,事情並沒有結束,6月15日,美國依舊按時宣布:將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其實,我們並不感到意外,反而都在意料之中,縱觀近三個月以來的貿易戰喊話「盛況」,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的「變」與中國的「不變」,我們不變的是不打貿易戰的初心,畢竟貿易戰沒有贏家,平等互利的經貿關係才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然而事情並不向我們所期望的方向去發展。可以說,在當下這個發展階段,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中美之間面臨著國際影響力、國際市場主導權的爭鬥,而貿易戰恰恰就是除軍事選項外最合適的一種壓制中國的方式。

美國之所以挑起貿易戰壓制中國,也出於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的忌憚。中國已經今非昔比,高科技領域正追平美國,抑或某些方面已經領跑世界,美國感受到了威脅的存在。此次貿易戰中,也將「美國大棒」指向了中國高科技公司——中興,中興公司前段時間以5G技術領跑世界而引人注目,向來「世界第一」的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受到了未有的壓力感,要出手來壓制中國,壓制中國技術與中國公司,但是,不可爭辯的一個事實是,以中興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晶元依然多依賴於美國公司。談到高科技,也要談一下前段時間,美國政府縮短了部分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尤其是攻讀理學或者研究方向為高科技的人才,他們在美國的求學生涯被美國逐步限制,種種情況,既說明了現在的中國正從原有的中國製造,通過技術學習與革新走向了中國創造,同時也說明了,美國雖佔據有先前發展所帶來的優勢,但創新力度,科研力度正在被中國追趕或是趕超,凸出的是美國人的焦慮與不安。
貿易戰從6月15日開始,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對於美國的反覆無常,我們已經無感。在美國宣布徵稅清單之後,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了反擊,立即出台了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徵稅措施。我們國家快速的反擊,展示出了我們奉陪到底的決心,我們不能輸也不會輸,那,老特,我們走著瞧!

二、政治及軍事

貿易戰從來不只是貿易戰那麼簡單,打貿易戰,其背後也是兩個國家之間政治及軍事的較量。特朗普政府在跟中國打貿易戰的同時,也不斷拿朝鮮半島、印度、以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台灣來找事兒。《美台互訪法案》的通過,其實直接觸到了中美之間的外交紅線,如果在毛主席執政時期,完全可以與美國斷交,但是,在21世紀,全球關係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就是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有助於世界發展。

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拿台灣作為威脅大陸的一個政治手段,不停地加強美台之間的互動,他們以為能夠牽制中國,可是,今日的中國已非90年代的中國,我們也在一直地操兵演練,不斷地模擬,說不定,某一天早上我們醒來的時候,會看到早間新聞:解放軍已經入駐台灣,台灣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省份!

當特朗普們不停地在拿台灣說事兒的時候,我們也在不斷加強對台灣的管控,從台灣所謂的「邦交國」到各國航空公司關於台灣地區的稱謂,可以說,我們對「不聽話」的台灣在其外部不斷地對其施壓。台灣問題始終是中國的內政,外國進行干涉的後果將會自食。

提到朝鮮半島問題,這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遏制中國的手段之一,朝鮮與美國一直處在一種敵對關係之中,美國不斷地制裁朝鮮,恐嚇威脅朝鮮,其目的也是在中國周邊製造不安定因素。然而,事情並沒有朝著美國的預期方向進行,冬奧會的舉行,給朝鮮半島降了溫,韓國朝鮮共同舉半島旗入場,韓朝關係有了緩和。隨之,金正恩與文在寅在板門店有了「歷史性的握手」。隨著韓朝之間關係的不斷升溫,朝美關係也不斷地放出積極信號,5月份,白宮宣布:將會於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美朝領導人會晤,這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性會晤,當然由於美方的「不靠譜」,中間有所波折,但是最終結果是好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朝美會晤成功舉行的背後,中國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朝美之間達成的共識,基本上是中國先前提出的方案——朝鮮逐漸棄核,美韓暫停軍演。在兩國領導人會晤之前,朝鮮領導人也不斷地對中國進行訪問,尋求中國的建議與幫助,中國派專機載朝鮮領導人前去新加坡參加會晤,足以看出中國對這場會晤的「重視」。現在,美國想拿朝鮮來說事兒,來給中國找事兒,已經是沒有可能了,美國的態度與做法,全世界已經看到,朝鮮炸毀核試驗場,同意逐步棄核,國際社會也看到了朝鮮積極的態度,美國再想生事,已經沒有足夠的理由了,可以說,中國把朝鮮問題解決了,美國想在中國東北部生事的計劃已經破滅了。

如果說美國可以借印度來生事,去年是可以的,洞朗事件在一定時間內,大大影響了中印關係,使中印關係達到冰點,然而在今年,美國一再想拿印度來牽制中國,並沒有達到其想要的結果。中印畢竟是鄰國,中印之間的利益大於分歧,中國在發展的同時,印度也會得利,站在印度的角度考慮事情,雖然跟美國關係好,但是中國作為鄰邦,美國在西部,他也不得不去好好考量印中關係,畢竟經濟發展才是一個國家最先考慮的事情,於是,上合峰會的成功召開,更進一步鞏固了中印之間友好合作,共同發展的關係,如此,美國又失策了。

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雖然一定時期內,可以拿他來牽制中國,但是在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美國連自己的盟友都不放過,那麼,日本會因為盟友關係而不顧本國的經濟發展?答案是否定的,李克強總理出訪日本,在經濟領域與日本達成共識,說不定在未來將會有「中日韓自貿區」的出現。地緣政治,經濟因素將會把亞洲團結起來,將亞洲經濟推向繁榮,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歐盟,歐洲市場的衰敗,隨著發展,亞洲與歐洲切裂,亞洲經濟將會達到最高點。

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所展現出的擔憂,我們可以「理解」,美國一直想要牽制中國,遏制中國,保住其「全球老大」的位置,現在也不得不拿唯一籌碼——台灣,來搞事情,但是,我們立場堅定地告訴他們:台灣問題,我們的內政,我們的軍機在台灣上空擁有航空自由權,我們可以去繞飛;我們的航母、各類軍艦在東部海域、南海海域擁有航行自由權,但是,你的軍艦想要跟台灣互停,好,你試試看,我們走著瞧!

三、國家利益與綜述

中美之間已不再是普通的貿易戰,而是「全面的戰爭」。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將會一直持續一段時間,出於對國家利益的考量,中美之間將會不斷地出台各種措施,就2018年來說,擴大內需可能是今年的「勝負手」,美國徵收我們關稅,那我們增大產品自銷力度,中國作為一個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只要我們擴大內需的同時,和排隊等待與中國做貿易的部分替代國合作,對於這場貿易戰就可以態度堅決地打下去,我們擁有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強大的抗打擊能力和反制能力。我們從外交部、大使館,以及商務部的反應,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對這場貿易戰早已經做足了功課,從外交到經濟、到政治、軍事,無論美方採取怎樣的舉措,我們都早已準備了相應的預案。當我們打到某一個國家撐不下去,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才會結束。

我們仔細去想想,其實也可以理解美國,世界的體制是由美國來制定,建設的,但是我們中國在這個體制下過得如魚得水,而美國過得卻有些噁心、不適應,他的反應也算是「正常表現」,但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則是,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我們進行了多次艱難的改革,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說到國家利益,我們不得不提的是6月初舉行的「G6+1」領導人峰會,這場峰會本來是世界幾個有較大話語權的西方發達國家商量利於七國的各項政策措施,探討攜手發展的重要峰會,但是,今年的峰會卻在亂中收場,老特的上台,加大了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關係的不穩定性,也意味著特朗普與盟友之間關係的進一步「破裂」。本來七個國家在美國的牽頭下,可以好好商量些事情,但是這屆峰會,氣氛從籌備階段就不融洽,美國的關稅大棒也揮向了西方盟友們,G6盟友們慌了神兒,跳了起來,最終峰會的聯合公報泡了湯,G7峰會硬是在特朗普的操作下變成了G6+1峰會。援引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一句話:「我們不介意簽署六國協議,因為這六國代表價值觀念,代表市場經濟,代表國際力量」。可見,老特的「不合群」正在將美國與國際社會割離,這次峰會也被戲稱為《最後的晚餐》。

最後,總結來說,回到起點,貿易戰不只是普通貿易戰那麼簡單,它是一場政治博弈,軍事較量以及國家利益或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的角逐,也是對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衝擊。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所提出、所想要的公平貿易,其本質上就是只對美國有利就好。但是在經濟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美國將會與眾多國家在貿易問題上為敵。在該問題上,美國就像一頭闖入瓷器店的公牛,肆意妄為,踐踏規則,挑戰並破壞全球經濟體系。我們相信也會樂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會作為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有力維護者和引領者,提供「中國方案」,帶動全球經濟發展,我們會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與許多國家良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營造一個積極的合作氛圍,在幾十年之後,重新回到領導者的地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3: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