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謊言永遠比事實更具煽動性

[複製鏈接]

160

主題

165

帖子

51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睦孤星 發表於 2019-5-18 1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美貿易的摩擦談判正如火如荼進行。最新一輪談判,以川普政府對中國的2000億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暫時結束。據此,川普政府稱,美國已佔據絕對優勢,勝利在望。但實際經濟活動,並不是以加征關稅如此簡單。況且,兩國的貿易談判並未結束,還有下一輪的北京會面。現在據此來講,川普政府擺出勝利者的姿態,實為自封為王,不具任何事實。
美國能進口如此多的中國商品,成為貿易逆差,在事實上說明,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美國民眾對中國商品需求已成為一種剛需。否則,中國不可能以順差進行多年貿易。單以加征關稅,不足以彌補美國本土產品的競爭劣勢,這將意味著美國民眾要以更多支出才能獲得中國商品,美國民眾的生活負擔大大增加。
這顯然不是美國民眾願意看到的,為何川普政府還要以強硬態度對待此次貿易談判,應有更深層次原由。
以貿易為由,維護霸主地位。
從毛澤東時代,兩國關係開始解凍,經過鄧小平,胡耀邦和趙紫陽,再到胡錦濤,習近平幾代人的努力,兩國已然形成了「新型大國關係」。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高速發展,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在世界開始流通,中國民眾的生活從貧困到小康,國家逐步富強。中國在國際舞台發揮了重要作用,致力於更加平等的國際秩序。
美國右派共和黨身份出身的川普,把中國的發展視為對美國霸主地位的威脅,為維護地位,川普政府極力打壓遏制中國,才是其發起貿易戰的根源。這不單單是川普個人的想法,而是共和黨的理念。美國共和黨成員,普遍偏向右派。在美國,右派提倡小政府主義,減少社會福利,降低稅收,以及地緣孤立主義,保護白人權益。最為明顯的是墨西哥砌牆事件。
如此,川普政府,為維護霸主地位,美元的國際貨幣體系,打擊中國勢在必行。以石油為代表的衝擊美元的國際體系的威脅,隨著伊拉克戰爭剛剛結束,人民幣的勢頭是川普政府絕不允許出現的。
理由總能找到,不一定能站住腳。
文化層次的理由,孔子學院。川普政府視孔子學院為中國文化輸出的重要機構,為中國加強國際話語權的砝碼。但是,孔子學院作為一個學校,只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本身的力量是無窮盡。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否能視為一種文化滲透。而且,北京政府從未限制英語在中國的發展,英語在中國文化考核的高考中佔有重要地位。
川普政府公布數據指責中國的風險投資家,把美國的技術轉移到中國。這不是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的通常做法嗎?哪裡能讓資本獲得更高的利潤,轉移就會無往而至。更為值得推敲的是,美國擁有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核心技術不會轉讓,如果能被帶走,一是此項技術已經落後,不再是核心技術,藉此還能賣個好價錢,二是美國的技術已經停滯不前,把已擁有幾十年的技術還視為高端技術,已被趕超。此外,美國本土企業之間的非法惡意競爭,腐敗,黑幕等等,也加劇了技術安全的不確定性,一直都是美國的擔憂。所以,不能把技術流出歸結於中國的風險投資家。
川普政府一直批評北京政府的「千人計劃」,認為此舉旨在籠絡中國的海外僑民。作為一個人,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建設付出努力,實在不能找到反對的理由。川普政府批評人才流入中國,那麼美國作為移民國家,流入的人才比中國更多,是不是更應該批評。流入美國的人才很多,常常出現在周知的富豪,科學家和政治人士的榜單上,如,出生在南非的特斯拉,spaceX和solar city的CEO埃隆克,出生在印度的微軟CEO薩蒂亞·納德,出生在俄羅斯的谷歌CEO謝爾蓋·布林,以及出生中國的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等等。如果川普政府要批評「千人計劃」,其首先要自我批評。
無論是在文化,經濟技術,以及人才各方面的理由,都不能以事實為準繩指責北京政府,不符合實際。最主要的是,川普政府一直稱中國稱霸,這不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與意識形態。中國有不稱霸的紅線規則制度,而且中國自古以來不曾稱霸世界,也不曾像資本帝國主義國家一樣入侵世界各地。否則,東南亞的寮國,越南,緬甸等國家,東亞的朝鮮,早已不復存在,成為古代中國的一部分領土,也不會有朝鮮半島危機。
自說自話,隱藏本質。
川普政府要贏得即將來臨的大選,維護美國霸主地位以及美元的國際貨幣體系,必須積累政治資本,找到合適借口,「出師有名」。
目前,美國國內民主黨和共和黨矛盾重重,為爭奪總統職位以及參眾兩院的席位,競爭日益激烈。以川普為代表的共和黨並不佔絕對優勢,川普的總統職位在飄搖中隨時可能在大選中丟掉。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矛盾轉嫁到一個和自己國家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以國家為旗號,利刃向外,贏得民眾支持。以中美的貿易順差為突破口,正符合共和黨的戰略,即贏得貿易數字上的表面利益,得到利益者的選票,撈得大選資本,又維護了霸主地位以及美元國際體系。
中國的經濟情況,並不像川普政府公布的數據。中國的GDP以6.4%速度增長,即便北京的演演算法和美國有所不同,但也不會低於6%。中國的經濟預期,是國際貨幣基金唯一提高的國家,在國際上依舊處於快速增長體。習近平的「供給側」改革正在逐步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陣痛在所難免。如果以短時間來評價一項經濟措施,那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就下台,也不會有「安倍晉三經濟學」。
中美貿易磋商並未結束,不能現在便給予結論。從中美兩國的歷史看,中美關係良好,雙方便能共贏,高速發展。激化矛盾,盲目鬥爭,只能讓雙方損傷,對國際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兩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萎靡階段,更應該攜手合作,共同協商對策,帶領世界經濟的大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0: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