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二)

[複製鏈接]

436

主題

436

帖子

280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三)

  中國堅持有原則的合作,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應對風險挑戰。

  解決中美貿易摩擦,中方的立場始終明確——「合作是雙方最好的選擇。」「對於雙方經貿分歧和摩擦問題,我們願意採取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推動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

  合作是有原則的,並非一味地妥協。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發展權益。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一年多來,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企業發展,抑或是民生領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總體處於可控範圍。

  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根本支撐。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中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市場信心明顯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實施。看今年開局成績單,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4%,增速超出市場預期,連續14個季度保持在6.4%—6.8%區間。更重要的是,3月底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發展「含金量」更高更足。

  「中國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中美經貿問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限。近年來,得益於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消費升級潛力,內需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去年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6.2%。中美經貿關係波動的影響也是有限的。

  一年多來,我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打出了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措施密集出台,紮實落地,中國經濟亮出高分答卷:經濟增速穩居五大經濟體之首,經濟總量首超90萬億元,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步伐鏗鏘有力。

  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最大底氣。

  越是形勢複雜、挑戰嚴峻,越要發揮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定海神針作用。越是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越需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既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又保持戰略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沿著既定的宏偉目標不懈奮鬥。

  應當看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建設、改革、發展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我們妥善應對貿易摩擦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改革開放發展壯大自己,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是應對貿易摩擦的根本之道。更應當看到,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國家意志的高度統一、有全國人民的緊密團結和大力支持,這是我們應對貿易摩擦的最大優勢和根本保證。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宣示的:「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任何風險挑戰都不可能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四)

  中美關係40年曆經風雨,始終向前。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合作的需要大於摩擦,不能讓矛盾分歧干擾當前的中美關係大局,不能讓偏見誤判左右未來的中美關係大勢。

  「望遠能知風浪小,凌空始覺海波平。」

  從歷史發展看,40年來,每一次中美經貿關係的重大突破,都推動兩國關係邁上一個新台階;每一次中美關係的轉圜,都離不開經貿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作用。今天,儘管兩國各自的情況以及國際形勢都發生了變化,但雙方仍應保持定力,不被一時一事所惑,不為一局一域所擾。

  從現實需求看,今天,中美兩國成為彼此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對象國。每17分鐘起降一個航班,每天超過1.4萬人往返於太平洋兩岸,每年雙邊貨物貿易額由不足25億美元增至6300億美元……雙邊經貿合作中的利益不斷擴大,相互倚重日益增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兩國人民不斷加深了解、不斷從中受益,這也印證「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的深刻道理。

  平心而論,中美經貿交往規模龐大、內涵豐富、覆蓋面廣、涉及主體多元,產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難免。但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市場優勢互補,兩國經貿合作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只有以全局綜合的視角看待,從維護兩國戰略利益和國際秩序大局出發,才能妥善處理分歧、務實化解矛盾。

  從民間交往看,兩國人民的友誼始終是中美關係發展的源頭活水。「乒乓外交」友好故事,在兩國民間傳為佳話;迪士尼樂園落戶上海;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遍布中國城鄉……40年來,中美民間交流越來越豐富,涉及經貿、法律、教育、體育等眾多領域。「國之交在於民相親」,40年後的今天,只有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呼聲,鼓勵和支持兩國各界人士開展交流與合作,才能推動中美關係行穩致遠。

  歷史經驗告訴人們,一個繁榮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一個繁榮的美國對中國也有利。中國無意改變美國,也不想取代美國;美國無法左右中國,更不可能阻遏中國的發展。中美兩國如何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將直接影響雙方採取什麼樣的政策、發展什麼樣的關係。不能在這個根本問題上犯錯誤,否則就會一錯皆錯。

  「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中美擁有廣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習近平主席關於中美關係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彰顯了對中美關係大勢的深刻把握和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責任擔當。

  站在新起點,中美兩國更需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唯其如此,才能無愧於兩國人民40年前的戰略選擇,才能把一個更加美好的中美關係留給子孫後代。

  (五)

  沿著歷史發展的脈絡溯源,就能看清前進的邏輯。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格局中審視,貿易摩擦也是一次「壓力測試」,更加堅定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40年前,美國《時代周刊》質疑:讓全球1/4的人口迅速擺脫孤立、與世界接軌,有過這樣的先例嗎?

  40多年來,中國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闖出一條新路」,用改革開放這把金鑰匙,打開擁抱世界的大門,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今天,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

  中國實行全方位開放,並不依賴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美國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但並不是唯一貿易夥伴。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二戰以後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經濟改革運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在《變革中國》一書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大門打開,新鮮空氣能進來,風雨也會進來,各種風險挑戰躲不開、繞不過。這次貿易摩擦不只是大國之間的「高手過招」,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次砥礪。

  這是對抗壓能力的檢驗。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展積累起來的強大勢能,是應對衝擊的堅固基礎。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欣欣向榮,豐富的人力資本源源不斷,消費需求成為「第一引擎」,基本面決定了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習近平主席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這是對經濟活力的檢驗。每一分鐘,中國發生哪些變化?在湖北,下線12輛東風汽車;在河南,出口價值4.8萬元的食品農產品;在遼寧自貿試驗區,新增69萬元註冊資本……「一分鐘」的刻度,讓人們感受到中國發展的蓬勃脈動。一切活力源自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在大步走向世界過程中,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今天,深化改革實招頻出、力度空前,推進「放管服」改革、大規模減稅降費等一系列舉措,最大限度釋放了1億多戶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這是對發展質量的檢驗。貿易摩擦也是一場冷水浴,讓我們更清醒地看到結構短板。小小的晶元,竟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22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常年領先,但不少拼的僅是汗水與資源。這也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中國不可能買來一個現代化,也買不起一個現代化。當前,世界範圍內的結構性競賽已經啟幕,搶佔新一輪產業變革制高點,我們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優化經濟結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從一次次挑戰中走來,中國更加清醒自己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改革開放是「必由之路」「關鍵一招」。今天的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堅定,「改什麼」「怎麼改」的路徑更加明晰。直面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正成為今日中國堅定不移的目標。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莊嚴宣告的:「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六)

  在更高層次「睜眼看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2019年4月的北京,春意盎然,這裡見證又一重要歷史節點。

  「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庄大道。」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的倡議,代表著人類共同的追求,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共鳴。39位外方領導人、150多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近6000位外賓參會,論壇達成的一系列合作共識、形成的一項項務實成果,折射出「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道義感召力、合作吸引力。

  倡議源自中國,機會屬於世界。這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在塞爾維亞,河鋼集團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為第一大出口企業,當地失業率銳降,「一座鋼廠重生,幸福了一座城」;在馬爾地夫,跨海大橋連通島嶼;在黑山共和國,高速公路穿越群山;在白俄羅斯,有了轎車製造業……這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豐碩成果,也是經濟全球化給各國人民帶來的福祉。

  什麼是經濟全球化?手機生產就是生動縮影。一部小小的手機,可能有美國博通的晶元、日本索尼的圖像感測器、中國藍思科技的屏幕玻璃、中國京東方的柔性屏等,全球200多家供應商的零部件漂洋過海,湧入中國深圳等地完成生產,再送到世界各地消費者手中。可以說,沒有商品、資本、技術、信息等跨越疆界流動,就沒有人人離不開的智能手機。

  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為世界經濟增長蒙上了陰影,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智者順時而謀。」當此之際,中國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更向世界傳遞出中國信心、中國力量——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條條大路通北京。」有海外媒體如是評論。東方聳起的這個「發展極」,已經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分量越來越重。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在30%以上,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未來,中國的發展也將描繪世界的方向。美國《世界郵報》曾如此斷言: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對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潛在影響。

  身處相互為鄰的「地球村」,今日中國的發展,不再是一條平靜的「內河」,而是與全球經濟交融激蕩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鏈。構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大海之大,正在其開放包容的廣闊胸懷。今日中國之開放,不只是與世界同行的自我發展,更是引領潮流的主動擔當。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捍衛者,是擴大對外開放的篤定踐行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倡導者。與世界各國攜手打造合作平台,實現共贏共享,中國責無旁貸。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習近平主席的樸素話語,揭示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係的大邏輯。中國智慧猶如大海中的燈塔,指引著世界經濟航船不斷前進。

  (七)

  站在更長時間軸上,大國崛起必然經歷溝坎,關鍵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新興國家由大而強,無不經歷一個風險和挑戰增大的特殊歷史階段。今日中國,正處於這樣的「關鍵性階段」。如此大的體量、如此重的分量,不是「低調」就能隱藏的,就像大象不可能隱身於小樹之後,遇到溝坎在所難免。

  「溝」與「坎」,左右不了事物發展的「時」與「勢」。當今世界面臨風險與挑戰,但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解決各種世界性難題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各國對中國市場等方面的依賴全面上升。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時與勢在我們一邊。

  沒有坐享其成的黃金時代。就像賓士的列車,動力系統一旦停擺,靠著慣性也可以跑一段,但最終必然會停下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今天的中國,是全體人民干出來的;未來之中國,更要靠全體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

  辦好自己的事,我們當不負時代,砥礪前行。

  越是緊要關頭,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中國經濟基本面底氣十足,中國制度優勢無可比擬,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掌舵領航,我們絕不會因一時風浪而迷失。堅定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路,中國這艘巨輪將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辦好自己的事,我們當順勢而為,攻堅克難。


  越是艱難險阻,越要增強憂患意識,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邁向高質量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有實力才有話語權。無論是化解結構性矛盾,還是防範周期性風險,全面深化改革都是金鑰匙。思想觀念的束縛正在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正在打破,體制機制的牽絆正在突破,改革開放全面發力,中華民族正跑出新時代的加速度。

  「暴風雨中的雷聲特別響,烏雲深處的閃電特別亮,只有通過漫長的黑夜,才能噴湧出火紅的太陽。」詩人艾青筆下《光的讚歌》的詩句,象徵著奮鬥者百折不撓、勇毅前行的精神。

  風雨雖大不足懼,中流奮楫,只爭朝夕。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迎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只要我們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變壓力為動力,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定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一個古老的民族煥發青春,億萬嚮往幸福生活的「追夢人」,正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行!

  一個更高水平開放的中國,將與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一起播撒合作的種子,共同收穫發展的果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