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郭台銘的崛起

[複製鏈接]

75

主題

8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ianyueri 發表於 2019-4-30 18: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台灣島內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2020郭台銘與韓國瑜的總統大選,而郭台銘這個台灣首富是如何起家的,卻在大陸鮮有人知。


1、

        中學之前,郭台銘口袋裡從沒裝過5元以上的台幣,他上學的書包是其母親用破布縫製而成,有時連填飽肚子也成問題。儘管郭台銘在多年後稱自己是骨子裡的晉商,但那時的他不過是從台北縣板橋鎮的眷村走出來的窮孩子,跟經商完全扯不上關係。

        郭台銘的父親是山西人,當過警察,職位不高。這個外省人靠著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因與當地媽祖廟關係不錯,就搬到廟裡的小屋居住。

        生在媽祖廟的郭台銘,一向信奉媽祖。

        小時候,作為外省人的郭台銘還要忍受本地人的欺凌。獨自一人面對小混混的群毆是常事,那時他照樣會拿起拖鞋向他們反抗,一點兒也不慫。

        他最常做的事情,是背著比自己小11歲的小弟郭台成去打彈珠。每次彈珠輸光了,小弟就會偷偷去幫他摸幾顆回來,讓哥哥翻本。兄弟倆感情最為深厚,後來郭台銘一度將這個弟弟視為繼承人。

        懷揣著改變命運的希望,郭台銘半工半讀賺取學費,考入海事專科學校,畢業後進入一家航運公司工作。在經濟騰飛的台灣,這份工作前景不錯,可郭台銘志不在此。

        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郭台銘,見證了台灣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由內向型經濟轉向外向型經濟,躋身亞洲四小龍,工商業發達。狹小的寶島,GDP一度佔比大陸經濟45%以上。

        50年代,台灣當局剛準備扶持紡織、水泥、塑膠等工業時,找來開米店發家的富商王永慶洽談。王永慶還一無所知,走出辦公室拉著專家問一句,Plastic(塑料)到底是啥東西?但他一口答應台灣官員的請求,鋌而走險,用半生積蓄打造出了台塑集團,成為當時的台灣首富。2008年汶川地震,王永慶一個人就捐了1億元。

        30多年間,台灣地區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約10%,外匯儲備僅次於日本。台灣的電子工業在當時世界的經濟位置更是舉足輕重,全球大小企業的電子零部件大多都是在寶島出產。郭台銘一心想搭乘這趟快車。恰在此時,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


2、

        21歲那年,一無所有的窮小子郭台銘邂逅了在藥廠上班的台北醫學院高材生林淑如。林淑如是醫學院的校花,還是香港的豪門千金,追求她的人排隊排到街對面,差不多是一個加強連。

        林淑如的背景可不一般,她祖父是汕頭銀行家林獻之,父親是大名鼎鼎的香港富豪林百欣。林百欣是李嘉誠的前輩,同樣是潮商的傑出代表。出生於富裕家庭的他,30多歲就靠開辦麗新制衣廠賺到第一桶金,產品遠銷海外,一躍成為香港服裝行業的大佬。

        上世紀70年代,香港房地產逐漸進入全盛時期,林百欣憑藉敏銳的眼光迅速投入到地產業。在投入大量資金,興建大批樓房后,地產成為麗新集團新的支柱產業,到80年代初,麗新僅出租的工業樓宇就達十多萬平方米。

        全盛時期的林百欣,身家一度達到600億元。熱心公益的他不忘在內地捐樓,在故鄉汕頭一下就建了4所林百欣學校。

        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還可能有一個好岳父。

        林淑如和郭台銘墜入愛河時,遭到雙方家庭的反對。女方家庭看不上平平無奇的郭台銘,男方家庭也認為兒子不該攀高枝。

        門不當戶不對,成為二人愛情最大的阻礙,林淑如卻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和郭台銘走入婚姻的殿堂。兩人剛結婚的時候經濟拮据,窮到沒錢買奶粉,只能讓小孩喝米湯。


郭台銘與林淑如的結婚照

        家庭的困境,進一步刺激了郭台銘創業的想法。1973年,郭台銘孤注一擲,拋下只能勉強養家糊口的工作,靠其母親籌借的20萬元新台幣,和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

        然而,創業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再加上當時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暴漲,原料價格也跟著飆升,巨大的成本讓鴻海不堪重負,自詡為晉商後代的郭台銘初戰告負,原先合夥的朋友也相繼撤資。

        第一桶金沒撈著,就把鴻海的第一筆風投,母親給的20萬元賠個精光。岳父林百欣出手了。

        在女兒林淑如的懇求下,林百欣借了70萬元給郭台銘周轉。這筆錢對林百欣而言微不足道,對郭台銘來說卻是久旱逢甘雨。朋友們的退出,也正好由郭台銘一人獨自接管。

        郭台銘毫不氣餒,決定從頭再來。恰逢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興起,郭台銘接到了一單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的生意。由於沒有自己的模具廠,鴻海最初完全依賴模具師傅的精湛技藝,生產的產品卻能得到訂貨商的青睞。

        依靠岳父的救濟,郭台銘的公司終於在第三年扭虧為盈。在賺到200萬元后,郭台銘毫不猶豫地從日本購買模具,建起自己的模具廠。今日舉世矚目的「代工帝國」,此刻悄然起步。


3、

        當時,台灣地區的房地產也開始出現井噴式發展,很多富商都轉而投資房地產業。假如郭台銘在那時轉型,收益會比投資模具廠大很多,可他抵制住了市場的誘惑,不僅將資本投入到購買更精良的設備上,還開始涉足計算機領域。

        1982 年,郭台銘將公司改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斥資1600 萬元台幣引進計算機線纜裝配設備。同時在美國成立分公司,並創立了「富士康」 ——一家日後享譽全球,又飽受爭議的高新科技企業。

        富士康初創時,郭台銘就將其奮鬥目標確定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此,他親赴美國,開車跑了美國的32個州(機票太貴了),和IBM、英特爾、戴爾等美國大牌企業一一談合作。

        郭台銘很拼。為了拿到美國一家大公司的訂單,郭台銘曾在一個簡陋的小旅館中等了5天,每天只吃兩個漢堡包。直到最後,客戶才給了他5分鐘的見面時間。

        正是郭台銘跑遍美國一一爭取來的這些訂單奠定了富士康的格局。

        上世紀90年代,由於蘋果公司推出的Mac銷量暴跌,庫存劇增,蘋果不得不選擇外包生產。當時,富士康已經和英特爾、IBM等大牌企業合作多年,於是蘋果的運營負責人庫克找到了郭台銘。

        富士康最初為Mac生產框架,後來和蘋果的合作日益密切,2007年後開始接下iPhone的訂單。富士康想辦法為蘋果用較低的成本展開規模化生產,蘋果也放心地將產品交給富士康。

        郭台銘曾自豪地說:「喬布斯為什麼要把iPod、iPhone全部交給我?因為只有我能做。」2011年喬布斯的葬禮上,他是為數不多到場的中國人之一,兩人曾結下深厚的友誼。

        如今,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1台裝有富士康的產品。


4、

        1979年新春伊始,海峽兩岸進入新時期。「三通」政策,是大陸台商政策的萌芽。1987年,蔣經國逝世的前一年,由他簽署的「總統令」宣布台灣地區解除戒嚴。同年,國民黨中常會一致通過決議,取消了38年來到大陸探親的禁令。

        台灣掀起一陣「大陸熱」,大量台商跨海到大陸投資。上世紀80年代,台灣企業因地區狹小、勞動力成本上升而被迫外遷,內地正好成為他們的理想選擇地之一。

        當時,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受邀訪問大陸。在回到台灣后,他發表了三篇「萬言書」,以《我們為什麼前往大陸考察投資環境》為題。

        文中說:「假如特區的各種條件,包括制度、賦稅優惠等,都能符合我們要求,經過經營,可以成為世界上競爭力最強的地區,而我們的根還留在台灣。這樣做,台灣經濟也可以得到穩定,並且進一步繁榮下去。」

        幾年後,鄭智化在一首歌中唱道:「放眼看大陸,遍地是台商。」

        1988年,鴻海的年營業額首次突破10億元台幣,也正是在這一年,郭台銘來到深圳,買下500畝廠房用地,這是富士康首次登陸大陸市場。

        他回憶,當年剛來深圳時,「這裡是一片山窪子,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每逢下雨,就泥濘不堪,每個人都要穿上大大的雨鞋。不過,當時整個深圳也沒有幾條完整的馬路,不像現在,要找一條破碎的馬路反而很難」。


1988年,郭台銘初到深圳(左二)

        5年後,為尋找大陸總部基地,郭台銘聽從一個風水大師的建議,選中了深圳龍華鎮的一個地塊,當時那裡的野草長得比人還高。他站在荒地上,對當地官員說:「看得見的土地我都要了。」這就是日後的龍華科技工業園區。

        巧的是,不知任正非是否也向同一個風水大師請教,在同一時期將華為總部搬到了附近。

        20多年後,在世界科技領域叱吒風雲的兩家企業就這樣隔著一條30米寬的高速公路遙遙相望。

        去年,站在這塊曾經野草叢生的土地上,郭台銘公開表示:從2010年到2017年,富士康的出口金額佔全中國出口金額的3.9%,進口金額佔到3.6%。而集團30年來累計外匯2400億美金,佔中國外匯存底3兆美金的7.8%。

        與此同時,台灣已由當年佔比大陸經濟45%以上,到現在GDP佔比下降到只有大陸的4%,與大陸各省相比也只能排第8。


5、

        從一個個小小的工廠,到現在擁有員工120萬人的「超級企業」,郭台銘開創了「富士康模式」。郭台銘最崇拜的人物,是一手締造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而他本人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霸道總裁。

        在郭台銘旗下的公司中,流傳著他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不工作就生病、曾經堅持在40℃高溫的貨櫃屋裡辦公等種種傳說。

        他說,一隻老虎帶領的羊群註定會打垮一隻羊帶領的虎群,而自己願意做那隻老虎。

        大陸的第一代富士康工人,大多是農民,入廠前背朝黃土面朝天,入廠后異常刻苦,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加班也是常事。

        那時候工人的底薪是200元,平時加班有1.5倍工資,周末是2倍,算上加班費和全勤獎金,一個月收入可以達到五、六百元。很多工人在廠里干幾年,就能在老家蓋新房。

        在工人們的努力下,富士康以24小時輪班的人海戰術、大量生產、快速交貨的高強度管理,擊敗了日本精雕細琢的工匠模式,也擊垮了偉創力這樣代工企業的巨頭。

        但是,這樣的模式在新世紀后漸漸陷入瓶頸,深圳富士康因此發生了「十三連跳」。


6、

        隨著年齡漸長,或是早已另有所圖,郭台銘在物色繼承人一事上從不含糊,有意將他從小背著長大的弟弟郭台成培養為接班人。他的老岳父林百欣就因繼承人問題,導致家族企業走下坡。


潮商林百欣

        林百欣娶過四房太太,有七名子女,另收養一個養子,而這些兒女要麼不務正業,要麼個性叛逆,讓林百欣在耄耋之年都時常為之煩惱。

        在潮商家族的傳統中,儘管有立賢立能的風氣,但通常情況下還是由長子繼承。林百欣的大兒子林建名雖然孝順,但是風流成性。1994年,林建名在台灣被人用藥迷暈,拍下裸照,事後被勒索100萬美元,這件事讓他名譽掃地,也讓林百欣大動肝火。

        事後,林建名被打發到廣州打理幾個無足輕重的小公司,遠離了繼承權。林百欣去世后,林建名徹底放飛自我,和小自己51歲的女友談起了爺孫戀。

        林百欣三太太所生的女兒林明珠曾是林百欣的掌上明珠。林明珠自幼聰明,在英國讀會計和法律專業,林百欣有意讓她回港輔佐。

        但林明珠卻放下本專業,轉而投身到藝術界,回香港創立了「對比窗藝廊」。她對父母說:「你們要的,我已經給了你們,現在我要做自己的事情了。」從此父女倆反目成仇,林百欣甚至在報紙上披露,林明珠先後向家裡借了10億,有借無還,還批評她奢侈無度。

        林百欣去世后,其他子女在報紙上登出訃告,還特意不提林明珠的名字,不歡迎她出席葬禮。養子林建康的工作能力倒是深得林百欣賞識,但畢竟血濃於水,林百欣還是將麗新交給了次子林建岳。

        林建岳被港媒成為「岳少」,在香港演藝圈呼風喚雨,《無間道》就是他的寰亞公司拍的。林建岳風流之名更勝其兄,曾和王祖賢談過婚外戀,之後又將對方拋棄。

        林建岳的繼承並不順利。

        1996年,林建岳判斷失誤,高價收購了富麗華酒店,第二年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下大幅貶值,導致集團負債60多億,一年虧損了上百億。次年,林百欣本人在台灣投資房地產,因為涉嫌行賄,被迫滯留台北一年。

        儘管一波三折,所幸林百欣眼中「最了解上市公司業務運作」的林建岳還是守住了家業。在林百欣去世多年後,麗新仍有一定影響力。


7、

        在林百欣各房子女爭權奪利之際,郭台銘的事業早已步入正軌,他的妻子林淑如自然沒有參與其中。

        當初,林淑如不顧家人反對,嫁給這個窮小子,陪伴他創業,親自下廚為員工做飯,在資金短缺時向娘家求助。

        到了2001年,郭台銘的鴻海年營收已高達3000多億新台幣,超越王永慶的台塑集團,成為了台灣最大的民營公司。為感謝多年來妻子在事業及家庭上的辛苦付出,浪漫的郭台銘在捷克買下一座古堡,並以林淑如的英文名字命名為「Serena Castle」, 一時傳為佳話。

        本可以安度晚年,林淑如卻在此時不幸得癌。


郭台銘與原配夫人林淑如

        2005年3月11日,美國《福布斯》雜誌才剛公布郭台銘以身價高達32億美元成為台灣首富。這一份喜悅和榮譽沒能挽留林淑如的生命,第二天她便因病撒手人寰。

        林淑如去世后,郭台銘感嘆「老天對我不公」,但不久后就與林志玲、劉嘉玲和鄺美雲等女明星相繼傳出緋聞,之後再婚娶了一名年輕的舞蹈演員為妻。在訂婚儀式上,郭台銘宣布已徵得新婚妻子簽字同意,將捐出九成財產做公益,不會留給妻兒。

        在祭奠亡妻時,他也再三表示:「Serena(林淑如)在我心中永遠是第一,永遠活在我心裡,雖然現在有人來接班,但她也永遠是第二。」


8、

        2007年,原配夫人去世兩年後,原本欽定的繼承人郭台成病逝,再度讓郭台銘悲痛萬分。郭台成比郭台銘小11歲,為人謙遜低調,當時才四十齣頭,正是當打之年。郭台銘將公司的重要事務交給他打理,其中就包括惠普、蘋果主機板組裝等重頭業務。

        2006年,郭台成罹患血癌,在北京道培醫院醫治了一年多。

        郭台銘為弟弟花了1億多元遍訪名醫,找來最好的醫療團隊,並斥資五百萬美金添購醫療器材,甚至多次訂購私人飛機爭取探病時間,先後飛往北京46趟。為了給弟弟沖喜,郭台銘自稱連不科學的方法都用了,特意將女兒的婚期提前。

        可是,依舊救不回郭台成。

        郭台銘感慨:「有錢不代錶快樂,金錢買不到健康與親情。」


郭家三兄弟:郭台銘、郭台強、郭台成

        此後多年,郭台銘依舊在物色接班人選,也在嘗試撕掉「代工廠」的標籤,實現企業的轉型,去年登陸A股上市的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富聯)亦是其中一步棋。

        他同時又堅稱:「我不能輕易退到第二線,不然明天股價就跌了。」在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后,他還經常與其做對比,表示自己尚未滿70歲,不考慮退休事宜。

        直到2019年4月15日,郭台銘突然表示,計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辭去鴻海集團董事長一職。

        兩天後,郭台銘走進故鄉板橋的慈惠宮。一次莊嚴的擲杯珓(一種占卜吉凶的儀式),彷彿在預示著他自己和台灣的命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