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fellow 相當於「講師」,但有的「海歸」要把這個詞翻譯成「院士」;permanent economist通常指「員工」,但有的「海歸」要把這個詞翻譯成「首席經濟學家」……部分「海歸」就是巧妙利用這種翻譯上的「局部失真」,誇大自己的學術頭銜,為自己的簡歷披上了華麗的外衣。這是國內媒體最近披露出來的。 過去,人們只知道「海歸」可以在學歷上造假,演繹出一幕幕「克萊登大學」的喜鬧劇;現在,人們又發現,「海歸」在學術頭街上玩「局部失真」是另一種低風險高回報的造假方法。之所以走高回報,因為簡單的文字遊戲就可以使造假者的身價陡然提升,讓那些「求賢若渴」的教育、科研機構不吝重金趨之若鶩;之所以是低風險,因為這種「局部失真」的遊戲造假者有一個輕易為自己開脫的借口――「翻譯差」,使他們可以安全地揣著明白裝糊塗、逃避道德或法紀上的懲罰――即使真相暴露,為了保住「高師資水平、強大人才陣容」的麵皮,有關單位往往會「明智」地「集體失語」,不會傷及造假者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