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人是如何休假的?唐朝官員一年有將近一小半時間都在休息

[複製鏈接]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4-28 1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以盛唐為例,看看他們一年是怎麼休假的?
一、一年有多少法定假期
隋唐時代的官員一年的假期,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
我們可以以《唐六典》卷二所記的開元假寧令為參照: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八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夏、立冬,每旬,並給休假一日。
開元假寧令規定,不算上每十天休息一天的旬假,光是法定假日就41天,天哪,這可比比現代的假期多出幾倍。那麼一年中旬假有36天,可以得出官員每年休假的時間起碼在70天以上的結論。而現代社畜的我們在實行雙休日以前,每年的星期天加上法定假日也不到60天。
除了例行法定假日外,還有一些休假叫:皇帝想過節咱們就休假,例如「開元十七年,丞相張說奏:以八月端午降誕日為千秋節,又改為天長節。肅宗因之誕日,為地平天成節。代宗雖不為節,猶受四方進獻。」(《唐語林》卷八「補遺」,《說庫》上冊)從唐玄宗開始的「千秋節」,規定了唐朝皇帝生日也都要放假。新君登基、冊封皇后等一些大典也按此例。
有時候雖然是在放假,但是官員要和皇帝一起過節,這種官方假期官員依舊需要上朝,甚至衣著和儀式比平時更為隆重。如每年元日的朝廷大典即如此。柳公權因為領班祝賀時說錯一個字被罰三個月的俸祿,便是在元日上朝時的事。(參見《莊嚴肅穆而緊張的朝儀》)四月一日的賜櫻桃宴,夠品級的官員都要到場,只是在這樣的日子不辦公而已。
二、其他還有哪些假期呢?
法定假日只要是公職人員,無論官職大小,都能休假,但有些假期,則針對對象和地區不同有所區別。比如
1.田假和換季假
《太平御覽》卷六百三十四引唐代假寧令稱:「諸內外官,五月給田假,九月給受衣假,為兩番,各十五日。田假若風土異宜,種收不等,通隨給之。」
開元天寶年間實施田假制度,這一假期只有地方和農村的一些小官員能享受。田假根據各地季節情況不同而自行決定時間,但15天的期限是一致的。田假是給官員在春夏之交安排農事的假期,類似現代的農忙假。
與田假相對應的是授衣假。「授衣」二字出自《詩經·豳風》「九月授衣」一語,休假時間在農曆九月,既可照顧秋收,也可以進行換季大清理。
韋應物任比部員外郎時曾經有詩《授衣還田裡》:「公門懸甲令,斡濯遂其私。晨起懷愴恨,野田寒露時。氣收天地廣,風凄草木衰。」由此可知,京官也享受授衣假。放假前,還會出通告,貼在衙門大門口專門的位置上。
在校學生也同樣享受田假和授衣假的待遇。因為這些人比官員更需要這種假期回家參加農忙。「諸學生通二經、俊士通三經以及第而願留者,四門學生補太學,太學生補國子學。每歲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二百裡外給程。」(《新唐書·選舉志上》)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保送到上級學校,四門保送太學,太學保送國子學,在校生每年春秋兩季有假期,二百里以外的學生還另外給一定期限的趕路時間。按照遠近不同,規定一定日期的「程假」。
2.裝束假和程假
所謂的裝束假和程假是專門給新授命官員或調動工作官員的。新上任官員需要準備行裝和趕路的時間,一般兩個假期連休,時間會很富餘,很多官員就一路遊山玩水,平復心情,做好準備。但也因此有不少拖長假期的人,很有現在「只要膽子大,清明休長假」的感覺。
據敦煌伯2504號《天寶公式表殘卷》載「裝束式」說:「今年新授官,過謝後計程不到任所者,宜解所職,仍永為恆式。」其假寧令也規定:「諸外官授訖,給假裝束」,按照里程不同,程假給假30日到80日不等。這條詔令規定官員不按時到達則免去所任命的職務,避免了一些放外任的官員故意拖延時間的情況發生。
總的來看,朝廷對外放官員的假期還是很優裕的。白居易在元和十年(815年)八月自太子左贊善大夫外貶為江州司馬。他離開長安取道藍田,「朝經韓公坂,夕次藍橋水。潯陽僅四千,始行七十里。」,到襄陽后訪朋問友,作《再到襄陽訪問舊居》一詩,冬初才到達貶所江州,時間大約三個月左右,但顯然沒有超過規定期限。
劉禹錫在長慶四年夏從夔州轉任和州刺史,一路上到處觀光遊覽,訪問朋友,歷時兩個多月才到達任所,在本不該經過的宣州,因應友人之約,不但繞道前去,而且逗留十天之久——這是劉禹錫自己說的。他在《歷陽書事七十韻並引》的《引》中說:
長慶四年八月,余自夔州轉歷陽。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洵陽而東。友人崔敦詩罷丞相,鎮宛陵,緘書來抵曰:「必我覿而之藩,不十日飲,不置子。」故余自池州道宛陵,如其素。敦詩出祖於敬亭祠下,由姑孰西渡江,乃吾圉也。
三、最重要的是請事假
婚喪嫁娶人之常情,古代十分看重加冠、祭祖、結婚、守喪等,這些假必須給必須休,但因守喪時間長短,假期時間和離職與否不盡相同。些假中,喪事的規定最多。如果死亡的是直系親人,是父母或祖父母,當事人必須馬上主動辭職,回家守喪盡孝。
唐代《通典》卷一百零八「居官遭喪」條規定道:「凡斬衰三年、齊衰三年者,並解官。齊衰杖周及為人後者為其父母、若庶子為其母者,解官,申其心喪,皆為生己。若嫡繼慈養改嫁或歸宗三年以上者,並不解官,假同齊衰周也。」
這種強制規定曾經在不少歷史轉折處影響巨大。比如「永貞革新」王叔文就因為在變法的關鍵時刻,母親去世,必須丁憂三年,導致變法失敗,唐順宗被迫提前退位,太子登基。
總的來看,普通官員無事假無升遷調任,每年也都有85天左右的休假,一年可以休息將近三個月,如果有事假和升遷調任,一年有將近一小半時間都在休息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