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何日本能夠和平開啟明治時代?

[複製鏈接]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4-26 0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能夠順利結束德川家族時代,和平開啟明治時代,全靠了「江戶不流血開城」。
「江戶不流血開城」是怎麼一回事呢?要說清這件事,我們得追溯到800多年前開始的日本幕府時代,也就是中國的宋朝。
日本古代有著長期軍人干政的歷史,軍事強人以成為征夷大將軍為志向,開設幕府,為軍人的最高指揮機構。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權,實際上是以軍事力量, 「挾天子以令諸侯」。 日本幕府時代,開始於1185年,終結於1867年,期間共經歷了682年。在這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是武士階層的代表「征夷大將軍」。天皇成為傀儡,國家管理權和統治權,就歸大將軍所有,而且是大將軍家子孫代代相傳,實際上,大將軍就成了日本國家的最高統帥。
在這682年之間,日本共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是鎌倉幕府時代,那時候的大將軍是關東地區的武士首領源賴朝,他把自己的將軍府設在神奈川縣三浦半島的鎌倉,因此稱為「鎌倉幕府」。鎌倉幕府時代存在了144年。後來因為後醍醐天皇舉兵倒幕,當時有一位名叫「足利尊氏」的貴族起兵響應,結果鎌倉時代結束。
第二個時代,是室町時代。公元1335年(中國元朝順帝元統三年),足利尊氏不滿后醍醐天皇輕視武士利益的政策,起兵反叛,並於次年攻佔京都,立光明天皇為傀儡,在京都開設了幕府,開始統治國家。
但是在室町幕府後期,由於各地諸侯勢力的日益強大,日本開始進入戰國時代。地方領主與武士彼此混戰,農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至16世紀中葉,日本出現了封建割據,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地方諸侯,如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織田信長、毛利元就等。他們在自己的領地里組建武裝家臣團,積極發展工商業,積蓄經濟力量,頒布法令,直接統治農民,形成割據勢力,而幕府的控制範圍僅限於近畿一帶。在角逐中,織田信長的力量逐漸超過其他戰國大名,1568年進入京都,1573年滅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統一的道路。
織田信長死後,他的部將豐臣秀吉繼承其事業,在1590年完成統一日本大業。但豐臣秀吉並未開設幕府,只是被天皇任命為關白,類似於總理大臣。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豐臣政權,重開幕府政治。於是日本開始進入第三個幕府時代,叫「江戶幕府」。
為什麼叫「江戶幕府」呢?因為德川家康的幕府建在「江戶」。「江戶」現在是哪裡呢?就是現在的東京。現在日本的皇宮,就是當年德川家康的將軍府。
1603年(中國明朝萬曆31年),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至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時,幕府領地約佔全國土地四分之一,其餘由各地諸侯領有,這些諸侯管理的地區,稱「藩國」。德川幕府共傳承了15代,前後延續了264年。
19世紀中葉,英、美、俄等國艦隊不斷攻擊日本,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黑船事件」。這些世界列強迫使日本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打開國門實施國際貿易。同時,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實行封建鎖國政策的德川幕府統治動搖,具有資本主義改革思想的地方實力派薩摩藩和長州藩兩藩,在「尊王攘夷」、「富國強兵」的口號下開始了打倒幕府的起兵運動。「薩摩藩」就是現在的鹿兒島縣一帶,薩摩藩出兵攻打琉球王國,並且并吞了琉球王國,把這一個古老的島國變成了日本的沖繩。而「長州藩」,就是現在的山口縣一帶。
明治維新之前,薩摩藩就是打倒幕府運動的策源地,仁人志士輩出。維新后,薩摩藩掌握了日本的海軍,而長州藩則掌控了日本的陸軍,因此日本有「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的說法。
明治維新之所以發生,是因為薩摩藩和長州藩的維新鬥士們積極主張推翻幕府恢復天皇制,並起兵攻擊幕府軍。尤其是長州藩還派出了一批有志青年前往歐洲留學,學習西方先進位度,成為日本社會近代化的先驅者。這其中包括,提出「一君萬民論」 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陰、策劃侵略朝鮮和中日甲午戰爭的「明治憲法之父」伊藤博文、號稱「日本陸軍之父」的山縣有朋、指揮日本軍在中國旅順港打敗俄羅斯沙皇軍隊的將軍乃木希典等長州藩出身者。薩摩藩出身的維新鬥士,有號稱「明治維新三傑」的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還有「一傑」是長州藩出身的木戶孝允。
這些維新鬥士要求廢除封建割據的體制,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天皇至高無上的統治,開放國門,發展資本主義。自然,這些要求得到了天皇的贊同和支持。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去,太子睦仁親王即位,取年號為「明治」,明治天皇因此誕生。在各方輿論壓力下,德川幕府的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京都二條城舉行會議,決定將國家統治權歸還給天皇,以結束長達682年之久的幕府時代。現在我們去京都的二條城參觀,還可以看到舉行「大政奉還」會議的房間。
德川慶喜雖然把國家管理權交了出去,但是他依然想當即將成立的全國諸侯會議的議長。這一要求不僅遭到了維新鬥士們的拒絕,同時還要求德川慶喜辭去官職,歸還領地。當時逃回江戶城的德川慶喜拒不辭職,於是奉命追討德州慶喜的政府軍包圍了江戶城,決定3月15日發動總攻擊。
江戶城當時人口已經有100萬,如果政府軍一旦對江戶城實施攻擊,不僅德川慶喜性命難保,更為重要的是,江戶城將會陷入戰火。就在這危急關頭,在德川幕府軍擔任教頭的山岡鐵舟,獨自一人奔赴靜岡縣的政府軍駐地,面見政府軍司令西鄉隆盛。西鄉隆盛提出了交出江戶城,放下武器投降,拘禁德川慶喜的5大要求。但是,這五大要求,遭到了山岡鐵舟的拒絕。他對西鄉隆盛說,如果我是德川慶喜的話,也無法接受。西鄉隆盛敬佩山岡鐵舟一人獨闖軍營的勇氣,最後只要求和平移交江戶城,保證德川慶喜將軍的性命。於是,幾天後,江戶城和平開城,避免了一場流血戰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