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評專論:中美關係發展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19-4-8 1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成為研究中美兩國關係學者的普遍共識。這一方面反映出中美兩國關係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中美兩國關係的學者對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的內在規律缺乏有效的認識。

  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海德堡1927年提出來的。其基本含義是「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反映出量子物理中許多規律。經濟學家分析經濟現象的時候,使用了量子物理學這個概念,把不確定性放在嘴邊。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美兩國關係不確定性是中美兩國關係最大的確定性。這種說法充滿了辯證的色彩,但是,無法準確描述中美兩國關係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的確是不確定的,但是,中美兩國關係發展並非毫無規律可以遵循。冷戰期間美國為了戰勝蘇聯,積極地向中國靠攏,而中國為了擺脫對蘇聯的依賴,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利用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矛盾,實現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

  事實證明,國際關係發展的需要,是中美兩國關係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中國為了營造實現現代化的國際空間,願意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所有國家搞好關係。中國有發展中美兩國關係的良好意願,中國願意在不犧牲國家根本利益情況下,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過程中作出適當的讓步,換取美國對中國的支持或者不干涉中國的內政。

  當年中國決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美國從中作梗,圍繞著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與中國展開曠日持久的談判。美國國內在處理中國是否應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美國聯邦政府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約束中國的經濟行為,因此,最終決定允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美兩國簽署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議定書,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成員。

  不過,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美國試圖通過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施加壓力,以便擴大美國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力。可是,情形正好相反。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模範遵守者,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開展對外貿易。雖然美國不斷對中國出口美國產品的企業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訴訟,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很多麻煩。但總體而言,中國對美國出口額持續增長,中美兩國成為重要的貿易夥伴。

  為了減輕自己的國際責任,美國希望中國在聯合國以及聯合國下屬的國際組織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順勢而為,加強在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其他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充分利用國際法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支持國際社會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秩序。美國對中國採取遏制戰略,試圖確保美國的霸權利益不受損害。然而,中美兩國關係發展歷史經驗教訓表明,美國對中國採取一系列策略並沒有產生積極的效果。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之後,對中國發動全面貿易戰。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絕大多數產品增加徵收懲罰性關稅,目的就是要迫使中國乖乖就範。可是,在美國政府強大壓力面前中國巋然不動。美國權衡利弊之後不得不派出高級代表團到中國舉行雙邊談判。現在中美兩國高級別談判已經接近尾聲,雙方在農業問題上字斟句酌,爭取在用詞上達成一致意見。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問題上中國必須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如果跟隨美國的指揮棒轉,那麼,中美兩國關係將會處於不確定狀態。

  中美兩國關係的確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多邊主義是國際社會共同呼聲,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小。由於失道寡助,美國必須考慮自己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如果繼續追求「霸權主義紅利」,動輒對其他國家發動貿易戰,那麼,美國有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

  只要堅持按照聯合國憲章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辦事,中國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問題上就會爭取主動。中國不會挑戰美國的國家利益,但是,中國也不願意看到美國對中國發號司令。中國願意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似乎還不願意和中國平起平坐。中國不願意和美國分庭抗禮,但是,中國已經能依靠自己的國家實力與美國抗衡。中美兩國關係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之間的關係,中美兩國關係發展必然會影響國際格局。中美兩國國家實力的此消彼長,必然會推動建立多邊的國際秩序。中國國家主席訪問歐洲與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達成共識,雙方一致認為在國際關係發展中必須堅持多邊主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各國的利益關切,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

  其次,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相互依存,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損人不利己。美國進入后工業化社會之後,從中國進口大量工業製成品。現在美國希望改變這種現狀,從其他國家進口工業製成品。可是,美國進口商很快發現,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工業配套齊全,中國生產的工業製成品在價格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中國在工業製成品領域具有絕對的競爭力。如果美國拒絕購買中國的工業製成品,那麼,受到損失的是美國企業和美國消費者。

  美國認為中國之所以在工業領域具有相對較強的競爭力,是因為中國科技發展迅速,因此,試圖採取措施遏制中國的工業發展政策。不過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制裁措施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中國不會放棄自己的工業發展規劃,中國更不會放棄自己的科教興國戰略。中國獨立自主發展自己的工業體系,中國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產權體系。美國對中國實施全面遏制,只能會加快中國工業化發展的步伐,讓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積累更多的知識產權。

  美國對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採取制裁措施,迫使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企業奮起抗爭。中國企業正全力以赴地生產自己的晶元,中國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已經遠遠地超過美國。中國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擺脫美國的技術封鎖,中國在處理中美兩國貿易關係問題上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明顯的比較優勢。如果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那麼,損害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中國將會加大對科技投入的力度,解決科學技術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的問題。美國一定會結束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只不過現在美國總統需要一個「體面的」協議而已。

  第三,美國處理國際熱點問題獨木難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領導世界各國建立國際秩序,美國對於世界的穩定曾經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利益,在冷戰期間拉幫結派。冷戰結束之後,美國為了強化自己世界領袖地位,到處煽風點火,結果導致美國的國際形象受到嚴重損害。

  美國在處理中東巴勒斯坦問題上偏袒以色列,從而使美國失去了調解人的資格。美國要想處理國際熱點衝突問題,必須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安理會其他常任理事國合作。如果美國單獨行事,那麼最終很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有可能會陷入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

  當年美國氣勢洶洶發動伊拉克戰爭,可是,美國很快發現,伊拉克戰爭雖然推翻了薩達姆•海珊政權,但是,並沒有贏得伊拉克人民的尊重。現在伊拉克境內反對美國的情緒日益高漲,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和美國宿敵伊朗關係越來越密切,如果美國不改變動輒使用武力或者威脅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做法,那麼,美國有可能會成為國際社會的孤家寡人。

  美國要想解決國際熱點問題必須與中國開展合作,這是中美兩國「斗而不破」的根本原因。美國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必須得到中國的支持,至少不會被中國反對,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美國要想打著聯合國的旗號開展行動,就必須得到中國許可,至少中國不會表示反對。如果中國投否決票,那麼,美國就無法高舉聯合國的旗幟招降納叛。如果中國投棄權票,那麼,美國就可以利用聯合國發動戰爭。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即使內心十分不情願,也必須與中國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中美兩國關係發展不確定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美國國內已經形成普遍共識,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競爭對手,中國早晚有一天會實現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將美國遠遠地甩在後面。美國先後兩屆總統宣布美國永遠不會成為世界「第二」,讓「美國再次偉大」,就是把中國作為戰略目標。美國朝野各界形成的普遍共識,為中美兩國關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美國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只要是為了遏制中國,那麼,在美國國會就一定能夠通過。美國國會之所以大比例通過強化與中國台灣關係的法案,根本原因就在於,美國試圖通過干涉中國的內政,以達到影響中國決策的目的。如果不能改變美國錯誤思維定勢,糾正美國國內的輿論傾向,那麼,要想確保中美兩國關係健康發展是不可能的。今後台灣問題可能會影響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台灣問題可能成為中美兩國關係發展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其次,美國政府經濟政策為中美兩國關係發展帶來了嚴重不確定性。中美兩國經濟關係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中國處於工業化發展階段,可以向美國提供大量廉價工業製成品,而美國已經進入后工業化社會,美國可以向中國提供大量的投資以及其他金融服務,並且與中國開展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

  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美國進入后工業化社會之後,經濟面臨空殼化或者虛擬化危險。美國除了強化在航空製造、生物科技、網際網路路、現代農業領域的優勢地位之外,希望重返工業化社會,讓美國成為現代工業化國家。

  如果美國發展工業或者振興自己的製造業,那麼,中美兩國一定會在製造業領域發生碰撞。美國為了維護自己國內市場,一定會對中國工業企業採取制裁措施。美國對中國華為公司,中國中興公司採取處罰措施,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阻止中國在通信產業領域與美國競爭,為美國通信企業建設第五代移動通信網路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不過,由於美國通信企業選擇了錯誤技術發展路線,在通訊設備製造和通信技術發展領域存在明顯的劣勢,因此,美國雖然將中國華為公司和中國中興公司拒之門外,但美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網路仍然無法建立起來。痛定思痛,美國聯邦政府不得不改變對中國通信企業制裁措施,允許美國晶元製造企業繼續向中國出口產品,幫助中國中興公司恢復生產。這是中美兩國經濟關係發展的典型案例,同時也說明中美兩國經濟關係發展受到中美兩國政治關係嚴重影響。如果美國政府在處理中美兩國經濟關係問題上缺乏理性,那麼,中美兩國經濟關係發展一定會出現波折。

  第三,中美兩國競爭不是策略上的競爭而是戰略上的競爭,中美兩國競爭決定了今後誰是世界真正的領袖,決定了誰是世界真正的經濟中心。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霸權利益,但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決定了,中國有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那麼,中國必然會成為世界的中心。

  中國已經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邀請世界各國企業和政府參加向中國出口商品。這說明中國對外開放充滿自信,同時也說明中國具有足夠能力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標誌著中國不僅能走出去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迎進來帶動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中國正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也必將是世界未來經濟秩序的締造者。中美兩國綜合實力此消彼長,使得美國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問題上方寸已亂,美國很可能會動用國家力量干擾中美兩國競爭關係,很可能會通過不正當手段達到他們想達到的目的。如果美國政府在處理中美兩國貿易關係問題上不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辦事,那麼,中美兩國關係發展一定會充滿變數。

  中國願意在相互尊重基礎之上,努力增加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確定性,減少中美兩國關係發展不確定性。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短期中美兩國可以消除貿易分歧,美國結束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爭,但是從長期來看,中美兩國關係跌宕起伏,在某個特定歷史階段甚至有可能爆發大規模衝突。中國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應對可能到來的重大挑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