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900多年前 曾鞏在寧波都幹了啥?後人昨來甬尋足跡

[複製鏈接]

144

主題

156

帖子

776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S53872 發表於 2019-3-28 1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日,寧波迎來入冬后的一場降溫。當天下午,記者接到了兩位專程從江西趕來寧波的「神秘客人」。說神秘,是因為此次來甬,二人還有一項重要任務——來寧波探訪、挖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明州(今寧波)為官時,當時具體所做的一些政績。二人中,一位是曾鞏故里江西南豐縣博物館館長王永明,另一位則是南豐曾氏宗親會會長、曾鞏第三十二代孫曾水平。在接下來的幾天內,他們將在天一閣、寧波博物館等地方,於史料中尋找明州知州曾鞏的一些蛛絲馬跡。
  曾鞏在寧波的政績
  興修水利、改善對外貿易
  曾鞏,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任明州知州,也就是當時地方上的一把手。不過任期不長,只有4個多月。
  昨天下午,記者接到王永明和曾水平后,送他們來到了天一閣。王永明認為,天一閣對於寧波地方的史料保存翔實完整,很多關於曾鞏事迹方面的點滴,或可尋到些蛛絲馬跡。
  其實,早在二人來甬之前,天一閣博物館副館長張亮已提前查閱並準備了不少史料,為王永明的此次尋訪之行搭好了框架。
  「曾鞏任明州知州時,三個方面可以體現其政績——水利農業、城務城防、對外貿易。」王永明總結道,「他的《廣德湖記》,表明他對於寧波的水利、農業方面理解非常深刻。此外,他接下前任的班,修築城牆。另外對於朝鮮半島尋求貿易的商人也秉持提供方便的態度。」比如,高麗使館的設立,就與曾鞏的主張不無關係。
  曾鞏的《廣德湖記》,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是直接記錄和分析寧波當時風貌的文章。其間提到「鄞之鄉十有四,其東七鄉之田,錢湖溉之;其西七鄉之田,水注之者,則此湖也。」當時寧波有兩個大湖,東是東錢湖,西是廣德湖。廣德湖對於寧波農業的重要性,曾鞏認識得非常深刻,也非常注重興修水利保障農業生產。然歷經幾次修廢,最終還是被後世廢掉,成為田地。「為了提高農業產值,廣德湖被廢,而多出來的這一部分地方收入,被拿來支持與高麗貿易。」王永明表示,曾鞏的一項初衷沒能堅持下去,原因卻是去支持他另一部分的堅持,也是令人唏噓不已。
  明州知州原本不是曾鞏
  他頂替蘇東坡來明州上任
  明年,也就是2019年,正是曾鞏誕辰1000周年。江西南豐縣委縣政府邀請學者們編寫《曾鞏文化研究叢書》,這部叢書大概8冊,將全面深入地梳理曾鞏生平、仕途等。王永明將參與編寫的是叢書中一冊——《曾鞏宦遊「九州」》中,曾鞏任明州知州的一章。完稿約兩萬字。而王永明心裡雖然已經找准了方向,卻仍然有不少問題懸而未決。比如,曾鞏在寧波曾留下哪些詩詞作品?現有記載的是描寫奉化千丈岩的《千丈岩瀑布》與《送豐稷》。王永明從張亮處獲悉,豐氏實是寧波望族之一,但這首送別詩卻「沒頭沒尾」,從字裡行間根本無法考證究竟是不是在寧波寫的。
  王永明表示,曾鞏除了發展水利、農業、城防、商貿等,在寧波為官時期的記載實際並不多,體現在歷代地方志等官方資料上,往往就是幾個字而已。而且,不同時期的州志上,連曾鞏到明州任職的日期都有出入。比如,張亮從南宋《寶慶四明圖志》上找到的記載是元豐元年,而《乾道四明圖經》記載卻是熙寧年間。以上僅是時代相隔並不遠的南宋時期的記錄,就已經出現了差別。王永明則篤定,根據曾鞏的文章自述,到明州任知州是在元豐二年的正月廿五,五月即離任,到亳州當知州去了。
  出現這種差別的可能性,王永明覺得,可能與當時曾鞏的行程有關。元豐元年十月,曾鞏接詔,卸福州知州,去其他地方任職。轉而打算回趟老家。途經南昌時,又接到任命,改任明州知州。倉促任命,曾鞏拖過了跨年才姍姍來遲,有沒有因為到任太遲被罰不得而知,畢竟曾鞏去福州當官時就因為遲到被罰過。
  原來北宋朝廷當時打算指派的並不是曾鞏,儘管那位已經做足了準備打算來明州赴任——想來沒來成的,正是與曾鞏同年中進士的蘇東坡。
  曾鞏與王安石是親戚
  按輩分王安石叫曾鞏「舅舅」
  另一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與曾鞏也頗有淵源,兩人也都曾在寧波為官。
  曾鞏為官時,王安石已經做官有些年頭。王安石曾任鄞縣縣令,對寧波地方不可謂不熟悉。兩人之間書信詩文往來頻繁,頗有惺惺相惜之意。而當年兩人也都曾受歐陽修的薦舉。雖然只比王安石大兩歲,但曾鞏在39歲時才考取進士。曾鞏作《再與歐陽舍人書》,言:「鞏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稱其文。雖已得科名,然居今知王安石者上少也。彼誠自重,不願知於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時所急,雖無常人千萬不害也,顧如安石,此不可失也。」第二次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這期間,王安石在《同學一首別子固》和《答段縫書》,也高度評價曾鞏的文章,說:「鞏文學論議,在某交遊中不見可敵。」
  不過,王安石與曾鞏雖以朋友相稱,卻有不凡的親戚關係。根據王氏族譜、曾式族譜和王安石母親吳氏的族譜相互印證,王安石應該叫曾鞏一聲「舅」——王安石母親是曾鞏親姑姑的女兒。
  王永明認為,曾鞏在明州期間雖然時間不長,但他與本地名人、望族定有交往。但是,很難找到這些記載,只能從史料的挖掘中「試試看」。畢竟,曾鞏一生安穩,做官最多到四品,並沒有像王安石一生跌宕起伏,經歷那麼豐富。
  記者手記
  曾鞏後人在寧波手寫祖訓
  就在我的車上,王永明館長做介紹時,讓我有了一點奇妙的感覺——沒想到一位歷史文學大家的後人竟離我如此之近。
  提到曾鞏,曾水平表示,這次來寧波他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天一閣館藏的史料,找一找當年曾鞏的六弟曾肇編的族譜。
  從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到南宋淳祐年間止,曾家32人中進士。曾鞏有一個哥哥和四個弟弟,他與曾布、曾肇兩位弟弟並稱「三曾」。
  到天一閣見過了張亮副館長,我帶著王永明與曾水平兩人來到了鼓樓,看一下這座始建唐代的城門,順便看了一下永豐庫遺址。曾水平則想找到曾鞏當年坐班的衙門所在地——按照張亮的描述,曾鞏當時辦公的地方,就在鼓樓北側的地方,可惜已經無據可考。不巧的是,鼓樓和永豐庫遺址最近都在整修,都被施工圍擋遮蓋,所以並未發現什麼有價值的信息。
  王永明告訴我,他本來是老師,偶然的機遇當了南豐縣博物館的館長,因為本來就對曾鞏的歷史非常感興趣。而提到南豐曾家的歷史,曾水平幾乎什麼都了解。流傳千年的祖訓,也一直銘記在心。應我的請求,曾水平面對金報記者身份的我,在採訪本上寫下曾氏祖訓,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曾鞏、曾家的歷史、精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