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是在北歐地區,挪威、瑞典等地與巨石文化的起源地有一海之隔。而走陸路的話就得取道俄羅斯,多繞幾千公里!也許是因為海峽並不寬闊,史前人類划船往來兩岸並不困難?

大量的巨石建築都出現在沿海地區。攝影:Bettina Schulz Paulsson
以往的考古發現也可以證明,早在100萬年前,人類可能就已經在嘗試海上航行了[3]。而在距今5000至3000年前的北歐地區,「船」是當地社會文化中出鏡率非常高的文化元素,可見其應用之廣[4]。
看來,巨石文化的傳播應當是通過走海路實現的。像瑞典的巨石建築都是最先出現在沿海地區,而後再進入內陸,這也支持了海上傳播的理論。同時,這一現象也說明,當時的歐洲人可能已經具備了成熟的航海技術、造船設備,以及支撐這類活動的社會經濟基礎,史前人類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落後。
即使在技術發達的近現代社會,人類對於巨石仍然有著一種特殊的執念。從史前英國巨石陣,到古埃及方尖碑、中國石牌坊,再到今天的華盛頓紀念碑,不管時代和技術怎麼變,人類總是希望用堅固的巨石向後代敘述自己的悲傷與驕傲,這一習俗已延續幾千年。
所以說,巨石陣並不是什麼詭異的世界未解之謎,也沒那麼多「神秘」氣息。它們只是史前人類鍾情的萬般事物之一罷了。(編輯:Yuki)
參考文獻:
B. Schulz Paulsson. Radiocarbon dates and Bayesian modeling support maritime diffusion model for megaliths in Europe. PNAS, 2018.
Pitts, Mike. Stonehenge: one of our largest excavations draws to a close. British Archaeology (102): 13, 2008.
Robert G. Bednari k. Maritime navigation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Palaeolithic. Comptes Rendu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 Series IIA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328):8, 1999.
C Ballard, R Bradley, LN Myhre,et al. The ship as symbol in the prehistory of Scandinavia and Southeast Asia. World Archaeology(35):3, 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