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家:生物醫藥研究使用AI技術或導致結論不準確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9-2-18 0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9年02月18日 08:31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8日早間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組頂尖科學家和醫學統計學家上周五警告稱,在某些生物醫藥領域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會得出一些不準確的結論。

  「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的研究結論中,有很多都無法獲得我的信任。」美國萊斯大學貝勒醫學院副教授基尼維拉·艾倫(Genevera Allen)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警告說。

  機器學習已經被用於研究科學和醫學數據與某些現象之間的關係,例如基因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在精準醫療中,研究人員會尋找擁有相似DNA的病人,讓治療方案能夠瞄準特定的致病基因。

  「很多技術都是為了進行預測。」艾倫說,「但從來沒有返回過『我不知道』或者『我沒有發現任何東西』這樣的結論,因為它們設計過程中就沒有考慮這種情況。」

  她不太願意指出具體的案例,但卻表示,機器學習對癌症數據得出的研究結論就是很好的例子。

  '" frameBorder=0 width=300 allowTransparency name=sinaadtk_sandbox_id_9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sandbox="allow-popups allow-same-origin allow-s**ts allow-top-navigation-by-user-activation" adtypeturning="false">

  「有很多案例都無法重複。」艾倫說,「一項研究中發現的集群跟另外一項研究中發現的截然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當今的多數機器學習技術都會說:『我發現了一個群體。』但有的時候,如果換一種說法反而更有幫助,可以說:『我認為其中一些確實是被分成一組,但我不確定另外一些。』」

  一旦機器學習發現病人基因與疾病特徵之間存在特定聯繫,人類研究人員可能就會對相應的發現提供合理的科學解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發現就是正確的。

  艾倫說:「你總能找到理由來說明為什麼某些基因被分成一組。」

  計算機科學家直到最近才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這可能導致醫學研究人員走上錯誤的道路,還會浪費資源來確認無法重複的結果。

  艾倫和她的同事正在努力改進統計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好讓人工智慧可以對自己的數據分析展開批判,並指出某些發現有多大概率是真實存在的,而非隨即相關的。

  「有一種想法是專門擾亂數據,看看結果是否會保持不變。」她說。(書聿)

  關鍵詞 : 生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9-2-18 09:17 | 只看該作者
所以醫生是不可代替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19-2-18 09:21 | 只看該作者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9-2-18 09:17
所以醫生是不可代替的!

高度同意醫生不會失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