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搖著睡更聰明!4秒一個來回的橫向晃動能促進睡眠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9-2-17 1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9年02月17日 09:49 新浪科技-自媒體綜合


  來源:奇點網

  不久前,奇點糕剛介紹了睡眠不足和睡眠頻繁被打斷的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風險會驟增21%和34%,以及其中的機制。這下,本來睡眠就不好的奇點糕,被嚇得更睡不著了。

  目前,對失眠的治療主要心理治療和藥物干預等。但其實,如果讓床以一個合適的頻率和幅度晃起來,就像小寶寶睡的搖籃一樣,或許就能顯著改善睡眠。

  近日,日內瓦大學的Aurore Perrault和Laurence Bayer等研究發現,4秒一個來回(0.25Hz)的橫向晃動能促進睡眠。在晃動下,人們入睡更快,睡眠質量更高,更不容易驚醒,甚至還能增強記憶。同時,洛桑大學的Konstantinos Kompotis和Paul Franken等用小鼠試驗證明,晃動對睡眠的作用依賴於前庭中感受直線運動的耳石。相關研究均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1,2]。

  

  試驗所用的搖床

  睡眠中的人,看似一動不動,對外界刺激也看起來幾乎沒有反應。但其實,即使在睡眠中,我們的感覺器官也並沒有休息,巨大的爆炸聲可能會把睡夢中的人驚醒,而淅淅瀝瀝的雨聲卻會讓很多人睡得更香。

  對於小寶寶,搖晃也是一種常用來促進睡眠的外界刺激。寶寶哭鬧時,很多媽媽都會把寶寶抱起來,走動,搖晃,哄寶寶睡覺。無論古今中外,也都產生了搖籃這麼一種嬰兒專用的卧具。

  而對於成年人,一個更大些的「搖籃」或許也能改善睡眠。Laurence Bayer等此前的研究就發現,在白天45分鐘的小睡中,0.25Hz的橫向晃動,能縮短成年人的睡眠潛伏期,增加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的時間,睡得更香,還能增強睡眠紡錘波,睡得更安穩[3]。

  

  這回,Laurence Bayer的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了搖晃對夜間睡眠的影響。他們招募了18名健康的青年人,平均年齡23.4歲,其中有8名男性和10名女性。這些志願者均沒有睡眠障礙,每天規律睡眠。

  研究人員讓他們先在試驗用的床上睡一晚上,以適應試驗中的睡眠環境。之後在兩個試驗夜晚,分別讓床靜止或以0.25Hz的頻率橫向晃動(最大位移10.5cm),並進行多導聯睡眠描記(包括腦電、眼電、肌電、心電和呼吸)。此外,研究人員還在睡前和起床后,分別對志願者的反應速度和記憶準確性進行了測試。

  

  人類的睡眠可以分為快速眼動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兩個階段,其中非快速眼動睡眠又可進一步按腦電波不同分為N1、N2和N3三個子階段。通常認為N1和N2階段是淺睡眠,N3階段是深睡眠,而各種美夢噩夢春夢,則都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在一夜正常的睡眠中,入睡后首先是逐漸加深的非快速眼動睡眠,進入N3后再經N2過渡到快速眼動睡眠,如此反覆循環。通常前半夜深睡眠的N3較多,而到了後半夜,N3逐漸減少,而做夢的快速眼動睡眠逐漸增多。

  

  正常睡眠過程

  多導聯睡眠描記顯示,晃動的床讓志願者們的睡眠潛伏期縮短,入睡更快。主要是非快速眼動睡眠中的N2期縮短了。整夜上看,代表深睡眠的N3期,在晃動中增加了5%,而淺睡眠的N1和N2期共減少了3.6%。

  此外,在晃動的床上睡眠時,志願者N3期中的睡眠紡錘波明顯增多了。睡眠紡錘波是丘腦產生的一種12Hz左右的腦電波,具有屏蔽外界刺激對睡眠干擾的作用[4]。試驗中也確實發現,在晃動的床上睡覺時,志願者N3期中的喚醒密度比睡在靜止的床上時低了60%。

  

  晃動中,N3期的深睡眠增多,而N1和N2期的淺睡眠減少

  睡眠紡錘波還有增強陳述性記憶的作用[5]。研究人員通過一個單詞配對學習任務,測試了睡眠中的晃動對志願者記憶準確性的影響。結果發現,相比睡在靜止的床上,睡在晃動的床上后,記憶的準確性明顯提高了。或許考前複習的時候,讓床晃起來能有不錯的效果。

  不過對於反應速度,睡在靜止的床上還是睡在晃動的床上,差異並不明顯。

  在Paul Franken等的小鼠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1.0Hz的晃動下,小鼠入睡更快,睡眠中NREM的比例增加,與人類相似。但如果晃動的頻率過大,達到1.5Hz,雖說NREM睡眠時間增加的更多,但其間正常的腦電活動卻受到抑制,REM睡眠的時間也縮短了。過快的晃動干擾了小鼠的睡眠。

  

  這麼晃可不行

  而在耳石缺陷,不能感受線加速度的小鼠中,晃動對小鼠睡眠的影響卻消失了。雖說此前很多人都認為前庭中的耳石介導了晃動對睡眠的影響,但這是首次在動物模型中直接證明了耳石的這一作用。

  接下來,Franken計劃進一步研究耳石受到晃動刺激后,是如何影響睡眠的:「目前的工具,如光遺傳學,可以幫助我們破譯哪些結構,甚至神經元群體,接受來自耳石器官的刺激,並進一步影響睡眠。這將有助於我們應對失眠等睡眠障礙。」

  參考文獻:

  1。 Perrault A A, Khani A, Quairiaux C, et al。 Whole-night continuous rocking entrains spontaneous neural oscillations with benefits for sleep and memory[J]。 Current Biology, 2019。

  2。 Kompotis K, Hubbard J, Emmenegger Y, et al。 Rocking promotes sleep in mice through rhythmic stimulation of the vestibular system[J]。 Current Biology, 2019。

  3。 Bayer L, Constantinescu I, Perrig S, et al。 Rocking synchronizes brain waves during a short nap[J]。 Current Biology, 2011, 21(12): R461-R462。

  4。 Dang-Vu T T, McKinney S M, Buxton O M, et al。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predict sleep stability in the face of noise[J]。 Current Biology, 2010, 20(15): R626-R627。

  5。 Holz J, Piosczyk H, Feige B, et al。 EEG sigma and slow‐wave activity during NREM sleep correlate with overnight declarative and procedural memory consolidation[J]。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012, 21(6): 612-619。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5 12: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