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運里的「三棲」橋樑衛士

[複製鏈接]

442

主題

444

帖子

2797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月9日,大年初五。合福高鐵(贛閩段)最長的北武夷山隧道口,南昌西工務段上饒路橋車間橋隧工陳登文和工友們,正對一旁山體的危石危樹進行排查。

  放眼望去,水泥修葺的石階,呈60度角,蜿蜒至武夷山脈叢林深處。陳登文和工友們系好安全繩,帶上望遠鏡、砍刀、手錘等工具,徒步穿行在樹林中。「春運期間寒潮來襲,一旦風雨導致山坡上的石塊和樹木侵入線路,會直接影響高鐵運行安全。」陳登文說,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在運行過程中,哪怕一顆小石子擊打到車體,威力都堪比「空中飛彈」,有可能造成高鐵緊急制動,影響旅客安全。因此,他們巡山時要格外留心觀察山體的危石和危樹。

  清晨8點,山谷里氣溫低至零下,寒霜已覆在枝頭。「每次巡查,至少要走六七公里山路,就算不下雨,衣服和鞋襪也會被寒氣『打透』。」工友戴龍欽告訴記者,鞋襪一濕,腳就凍得發麻,為了保暖需要,每次上山檢查,他們都會穿雨衣,並備上一些乾淨的鞋墊和襪子,便於及時更換。一行人停停走走,不時敲擊記錄,常常走不到1公里路褲管上就濺滿泥點。

  合福高鐵綿延於高山深谷間,山多隧長,橋隧比達90.5%。上饒路橋車間擔負著其中98座橋樑、78座隧道、27.7公里路基和60個涵洞的養護維修任務。除了山體巡查,他們還要在江河與高橋上作業,被稱作「水陸空」三棲「橋樑衛士」。

  豐溪河特大橋有217個橋墩,是合福高鐵(江西段)最長的橋樑,今年春運,每天有80趟高鐵穿行於此。下午2點,陳登文和工友們向附近村民租來漁船,擺渡至江面橋墩處,手持儀器,開始探測水下橋墩的密實度和沉降情況。

  蒼茫江面,水汽繚繞,大橋好似一條巨龍,卧於江水之上。「這是『多功能觀測儀』,我們檢查橋墩所用的『神器』。」站在船頭,陳登文指著手中形似「釣魚竿」的儀器對記者說。

  高鐵橋樑大多架於江河水面之上,水下橋墩極難檢測,必須藉助配備錄音攝像功能的高科技儀器,探入水中檢測橋墩是否存在水泥空洞及下沉情況,給橋墩做「胃鏡」。

  陳登文和工友們乘坐的農家漁船船身狹小,極易搖晃,加之船上沒有防風設施,檢查作業時,他們得在寒風中努力保持身體平衡。「有時風太大,上船後站都站不穩,更別提使用儀器檢測了,為了避免不慎掉入水中,我們上船前都要穿上救生衣,船上還準備了游泳圈。」陳登文頭戴專用耳機,眼睛緊盯著儀器屏幕說道。耳機用來聽河水流動的聲音,如果橋墩上有水泥空洞,流水聲就會出現特殊的空響,屏幕上顯示的則是水下橋墩的具體樣貌。

  檢測水下橋墩,最累的就是耳朵,一旦聽到「不尋常」的聲音,橋隧工們就得把小船重新划回原處再次進行檢測。水流聲時急時緩,耳機里傳來的聲音也忽強忽弱,一不留神,就會漏聽重要聲響,沒點「耳力」,根本發現不了問題。在搖晃的小船上如此「聽音看圖」,陳登文和工友們常常一站就是兩個小時,除了眼睛要一刻不停地盯著屏幕,耳朵也要時刻保持靈敏,以免產生誤判,這非常考驗聽力、眼力和耐力。「高鐵安全責任重大,一丁點兒隱患我們都不能忽視。」陳登文說。

廣告
  夜晚,零時剛過,在離地68米的陳山塢特大橋上,忙碌了一天的「橋樑衛士」們,又開始了深夜4小時的「空中作業」。他們頭戴夜燈、腰系安全繩,躬身在狹窄的橋樑支座上,手持尖頭檢查錘,自下而上,一寸一寸敲擊著墩體,借著頭燈的亮光,陳登文和工友們仔細觀察橋樑墩體是否完好,並不時側耳傾聽敲擊的「篤篤篤」聲,根據聲音的清脆和沉悶,分辨橋墩水泥結構是否密實。

  深冬的曠野,寒風呼嘯,順著衣領灌入脖子,凍得他們不住地哆嗦。早上4點,經過一夜「地毯式」的檢查,陳山塢特大橋的作業任務順利完成,4個人的眼睛都熬得通紅,胳膊早已酸痛得抬不起來。

  從普鐵到高鐵,陳登文已工作22年,家住福建的他,極少與家人團聚。「每次回家,兒子都會模仿學校老師,『獎勵』我一朵『小紅花』。」陳登文笑著說。春運工作忙,每年兒子的「獎勵」,他都只能等到春運結束后才能拿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