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回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複製鏈接]

11

主題

11

帖子

1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近日有爆炸性新聞稱,世界第一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由於被剪除了一個基因片段,能天然抵抗HIV/AIDS。據稱,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消息發布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持續發酵,關於是否違背道德倫理以及安全性問題的論戰如颶風般颳起。那麼,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是如何看待這一事件的呢?通過採訪,筆者整理出胡家奇先生的兩個重要觀點。

重點一:「人類基因編輯」的持續發展,必將給人類帶來危機。

人類的基因,是億萬年自然演化的結果,有其合理性。人類擅自對其作出編輯,是否會引發危機?
實際上,目前並沒有成熟的方法能對人類基因進行精確的編輯,人類基因組有數十億個鹼基,以現有的技術很難做到萬無一失。
在應用基因編輯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叫做「脫靶效應」。
什麼叫脫靶?簡而言之,即是目標基因定位錯誤,如發生脫靶,產生的消極影響則是我們無法估量的,因此,這一「脫靶效應」的存在,影響了基因編輯的安全性。這也是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過程中,極受重視的問題之一。
而且即使沒有發生脫靶,或者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可能有不可預料的嚴重後果。
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對自己的基因進行再造,可以自如地再造人類自身。
而這本身所帶來的危機遠大於目前科技初級發展時的狀態。
這一相似的觀點,後來在霍金的新書《對於未來問題的簡短回答》中也曾提及。在未來將出現被經過基因編輯的「超級人類」,他們不僅擁有優於普通人的壽命和身體素質,甚至可能連智商和記憶力都凌駕於常人之上。
一旦這種基因編輯技術日趨成熟,將對無法接觸到基因編輯資源的平民的生活帶來巨大壓力,甚至會對這一族群造成滅頂之災。
然而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通過這種胚胎層面的編輯,修飾后的基因勢必會傳遞給她們的後代。這就相當於在人類基因庫里倒入了一個新品種的基因,經過一代一代的繁殖,甚至將產生無法估量的突變。

重點二:「基因編輯嬰兒」的道德倫理問題

其實,目前這項基因編輯技術早就可以做,但是全球的科學家們都不願意去做、也不敢去做,除了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無法預估的突變外,還有更重要的倫理道德觀念。
批准這次「基因編輯嬰兒」研究的倫理委員會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可是,深圳市衛計委表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並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目前已有百餘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強烈譴責」,認為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
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曾在他的著作《拯救人類》中提到,「所謂基因再造技術,就是採用酶將DNA上的基因進行剪切、粘貼與修復,從而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出符合自己要求的生物。這一技術目前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科學家可以把棉花變為紅色、黃色、棕色;可以培育出無籽西瓜與無籽葡萄;可以讓青蛙長出六隻眼;可以讓老鼠不長尾巴。這一切都是基因再造的結果。
只要願意,人類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對自己的基因也進行再造。尤其是今天我們看到,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對人類DNA的30億個鹼基對以及由此組成的2萬多個基因進行了全面的研究、排序,並已取得相當的成果。在不遠的將來,生物科學進一步的發展,對人類的所有基因結構,以及所代表的人類生命密碼徹底摸清,是完全可以展望的。那麼,只要在此基礎上稍加努力,便可以隨意、自如地再造人類自身。」
「人們毫不考慮科學技術的負面作用,也毫不懷疑科學技術發展的正義性,自始至終勇往直前,全無顧及地沖向科學的縱深。由於有這樣的基本歷史事實,致使我們在這裡對於人類在未來能否把握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心中並沒有信心。」
如今,基因編輯改寫了基因密碼,用嬰兒作為試驗品,不僅僅使她們的未來背負了未知的風險。更加可怕的是,如果日後,人類不顧道德倫理、相關倫理監管機構不作為,為了一時的科研衝動或者被商業運作利益沖昏了頭腦,甚至有可能編寫出半人半獸的怪物!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放任「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任其發展,則必將讓人類品嘗到自己釀就的苦果。
在採訪中,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不止一次的強調,必須從倫理的角度譴責這一事件,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我們通過法律、道德無法真正的起到制約作用。所以,必須對科學技術進行限制!
伴隨著各種基因編輯技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倫理道德始終是邁入這道大門的一道門檻,與此同時,在商業資本運作和利益的驅使下,科學家更應保持道德節操,秉承一個科研工作者應有的理性,而並非一味的麻木不仁,尋求這種只能吸引眼球,只為個人利益的所謂成果,人類不能再這樣麻木下去了。
就如同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所說的那樣,「當對一切科學技術成果都毫不思考地理所當然地接受之時,也必然會對科學技術成果的負面作用表現出麻木不仁。然而,災難總源於麻木,在滔天巨浪到來之前,海面常常非常平靜,但暗流卻在海底涌動,當全社會都已麻木之時,一場毀滅性的災難說不定就在前方過去不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