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泉港碳九泄漏:實際泄漏量69.1噸 瞞報為6.97噸

[複製鏈接]

345

主題

420

帖子

363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鐵林 發表於 2018-11-26 09: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通報泉港化學品泄漏事故調查及處置情況

  2018年11月25日

  泉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

  4日起,泉港區陸續通報有關事故處置進展情況,8日起泉州市、泉港區均作了後續通報。事故發生后,泉州成立由市安監會同環保、海洋漁業、公安、港口管理等部門組成,並邀請監委、檢察院等單位參加的事故聯合調查組,對事故的性質和發生、經過、責任進行深入調查。今天重點通報事故調查和後續處置情況。

  一、通報泄漏事故發生經過的調查情況

  經調查,2018年11月3日下午16時左右,寧波舟山通州船務有限公司「天桐1號」油輪(以下簡稱「天桐1號」)靠泊東港石化公司碼頭,擬接運東港石化公司工業用裂解碳九;晚上18時30分左右,岸上人員開始對東港石化碼頭輸油管道進行裂解碳九裝船作業的準備工作。在碼頭吊機長期處於故障狀態下,操作員違規操作,人工拖拽,用輸油軟管把岸上和船舶聯繫起來,並用繩索固定軟管;19時12分,後方油庫通過庫區專用裝船泵向「天桐1號」貨船輸送裂解碳九物料。11月4日凌晨,隨著潮位降低、船重增加,船體不斷下沉,連接岸、船的軟管也隨之不斷下拉,由於連接岸、船的軟管兩端都被繩索固定,致使下拉的長度受限;0時58分許,強大拉力將軟管拉裂,裂解碳九從管壁破裂處外泄。1時13分,碼頭作業人員發現泄漏,立即採取停泵關閥措施;1時21分,油品停止泄漏;同時,企業立即組織對圍油欄內油污進行回收,使用吸油氈吸起了大部分泄漏物,減少了污染面的擴大。

  調查發現,涉事企業安全生產意識薄弱、管理無序、主體責任不落實:一是碼頭裝船操作員工與「天桐1號」船舶作業人員違規操作,根本未按照《油船油碼頭安全作業規程》(GB18434-2001)進行操作,且現場值守巡查不到位。二是東港石化公司沒有及時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對處於故障狀態的吊機沒有及時修復。三是故意將軟管破裂報告成法蘭墊片老化、破損。調查組認定,泉港化學品泄漏事故主要是企業生產管理責任不落實引發的。

  二、通報東港石化公司化學品泄漏量的調查情況

  事故發生后,東港石化公司依據商檢機構(第三方)裝船儲罐前檢尺及儲罐后檢尺對比進行計算,得出的泄漏量為6.97噸。調查發現,東港石化公司一開始就刻意隱瞞事實、惡意串通、偽造證據、瞞報數量,性質十分惡劣。

  (一)訂立攻守同盟。東港石化公司對外報告泄漏量為6.97噸。事發當天,東港石化公司即召開中層以上幹部會議,要求對泄漏量進行嚴格保密、統一口徑,以逃避刑事處罰。調查組進駐后,東港石化公司法人代表黃某仁再次召開會議,要求涉事人員嚴守泄漏量為6.97噸的底線。會後,東港石化公司副總經理雷某華再與船長黃某傑惡意串通,要求對外統一宣稱事故原因為法蘭墊片老化、破損,泄漏量為6.97噸。

  (二)精心掩蓋,少報32.4噸。經過連日的深入調查發現,東港石化公司最後一次進行裂解碳九裝船作業后(10月23-24日),未按照操作規程對罐區至碼頭的裂解碳九專用管道進行通球作業,11月3日裝船前管道處於滿管狀態,管內物料存余量約32.4噸,沒有計入泄漏量。

  (三)移花接木,少報29.7噸。更深入的調查發現,11月3日,東港石化公司實際往儲罐(G-3005罐)裝進3車(量約89噸)的裂解碳九物料,但公司在計量單上把其中的一車登記為裝入G-1008號罐,又少報29.7噸泄漏量。

  依據商檢機構的報告及調查取證結果,調查組認定,東港石化公司實際泄漏量69.1噸。儘管企業百般掩蓋,也採取措施吸回了大部分油污,但泄漏事實客觀存在,環境影響與社會影響已經形成。

  為評估此次泄漏事故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事故調查組和生態環境部華南科學研究所專家團隊,根據事發當時氣候條件、潮流潮速等情況進行推算和反演,此次裂解碳九泄漏對周邊村莊大氣環境的影響有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09: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