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野生大熊貓種群續存最小棲息地需114.7平方公里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8-11-25 1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11月25日 00:06 新京報

  據新華社電 經過多年研究,我國科研工作者發現了野生大熊貓有冬、夏兩個活動中心,白晝活動節率強於夜間等「生活奧秘」,論證出野生大熊貓種群續存最小棲息地面積需求為114.7平方公里。

  雌、雄大熊貓在生存環境選擇上表現不同

  這項由西華師範大學、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參與研究的《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研究與種群複壯技術》科研成果,為野生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種群複壯技術提供了科學依據,榮獲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目前,我國野生大熊貓僅分佈在秦嶺、岷山、邛崍山、大相嶺、小相嶺及涼山等6大山系中。與圈養環境下的大熊貓相比,研究野生大熊貓的困難在於研究對象難以直接跟蹤觀察、研究區域生活環境惡劣等。

  從2000年起,項目組成員踏遍川陝甘三省野生大熊貓的主要分佈區。針對野生大熊貓保護追蹤、管理中的關鍵技術難題,項目組採用了自動觸發紅外相機監測、GPS可自動脫落項圈等技術,掌握到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項目組負責人、西華師範大學教授張澤鈞介紹說,這項研究系統揭示了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需求規律,主要為雌、雄大熊貓在生存環境選擇上表現出不同,不同季節影響大熊貓生存環境選擇的因素不同。如夏季大熊貓偏好新筍密度高、多年生竹密度低區域,而秋冬季大熊貓偏好坡度平坦、上層喬木鬱閉度較低、距道路較近區域。

  設計大熊貓生境廊道 降低種群滅絕風險

  研究還從繁殖資源與食物資源角度,揭示了影響野生大熊貓種群發展的限制因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組首次論證出野生大熊貓種群續存最小棲息地面積需求為114.7平方公里。

  「目前野生大熊貓棲息地破碎化現象仍然嚴重。在面積小又被隔離的『孤島』棲息地上,大熊貓小種群面臨近親繁殖、難以維持的危險。」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戴強說,為此他們發明了具有寬度的大熊貓生境廊道的設計方法,在四川省內設計了14條大熊貓生境廊道,以減小棲息地的碎片化程度,維繫不同種群野生大熊貓交往,降低大熊貓種群滅絕的風險。

  「應從食物、產仔洞穴等方面進行精細化管理。人類可以主動採取一些人工干預措施,提高野生大熊貓幼仔存活率進而增加大熊貓種群數量,促進大熊貓種群複壯。」張澤鈞說。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