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獨家專訪 | 華安基金許之彥:「黑馬」基金是這樣養成的

[複製鏈接]

169

主題

173

帖子

105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dzie 發表於 2018-11-24 1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截至11月23日,華安創業板50ETF規模約192億份,和年初的2.88億份比,年內份額增加逾65倍。

在基金經理許之彥看來,從2月份到5月份,是該基金完成從0到1蛻變的關鍵時期,也為基金之後的爆髮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在回顧從編製創業板50指數以來的歷史時,許之彥也講述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7年前編製創業板50指數
「7年前編製這個指數的時候,當時想法是,幾百家創業板股票里,能成就50家偉大的企業,已經很不錯了。」許之彥對華爾街見聞表示。

在編製該指數的時候,許之彥曾經接到過很多同行的質疑,質疑稱該指數所選成分股交易過分活躍。

對此許之彥回應稱,成分股的選取主要考慮兩個因子:首先是大市值因子,然後才是成交量因子。

「我是先從創業板里,選100隻市值比較大的,然後再從這100隻裡面選50隻交易活躍的。」

許之彥隨後補充道,指數的編製並非一蹴而就。現在的50隻成分股,都是經過幾輪市場的出清,2015年股市大跌,2016年熔斷和2017年大盤藍籌股行情后,剩下來的被市場認可的股票。

在伴隨這些股票成長過程中,許之彥還為它們起了另外一個名字---「創藍籌」。

創業板50ETF與「同胞哥哥」
與創業板50ETF跟蹤同一指數的還有一隻基金---華安創業板50指數分級基金。事實上,這兩隻基金不但跟蹤的指數一樣,基金經理也均由許之彥擔綱。

從成立時間看,創業板50指數分級比創業板50ETF成立時間早了近1年,創業板50指數分級也可以稱得上是創業板50ETF的 「同胞哥哥」。

但從規模來看,創業板50指數分級基金卻遠遠落後於創業板50ETF。截至三季末,創業板50指數分級基金約4.37億份,而創業板50ETF規模已達到147.54億份。

許之彥表示,在資管新規下,分級基金未來會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對於投資者而言,借道ETF將成為主流參與方式。

「除了政策因素,分級基金和ETF給投資者帶來的體驗上的差異,也是造成兩者規模懸殊的主要原因。」

許之彥補充稱,「分級基金新規增加了30萬元的參與門檻,而ETF沒有這一要求。此外,分級基金在運作時因有倉位限制,且申贖資金到賬有周期,當市場活躍、投資者申贖頻繁時,不但會給基金經理的管理帶來挑戰,也會影響跟蹤誤差的控制。」

據三季報顯示,三季度華安創業板50ETF凈值下跌13.38%,同期華安創業板50指數分級凈值下跌12.98%,相差0.4個百分點。

多路資金加持ETF
10月份以來,全市場 ETF規模的暴增引來投資者極大關注。數據顯示,自年初以來,全市場ETF份額增長了約1.2~1.3倍,規模增加了約1200億元。

許之彥表示,和以往主要是機構持有ETF不同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散戶也加入到持有隊伍中。

許之彥進一步解釋道,由於最近兩年A股個股行情越來越難把握,且「地雷」不斷,普通投資者也開始逐漸形成分散風險的投資理念。

從數據上看,2017年年底時,華安創業板50ETF的持有人戶數為7017戶,這一數字到2018年年中時跳漲至67642戶。另一個年內規模增加也比較明顯的南方中證500ETF,在2017年年底時,有29942戶持有,到今年年中時,持有人戶數也已漲至64894戶。

許之彥介紹稱,目前持有ETF的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私募和FOF等。從全市場來看,目前機構持有規模平均佔比約70%左右。

「不同類型ETF的風格不同,其持有人結構也各有差異。另外不同類型ETF規模的增長也並非同步,和投資者風險偏好及預期有很大關係。」許之彥對華爾街見聞表示。

穩健成長型中小創有未來
許之彥認為,現在去判斷半年或一年以後的行情走勢和市場風格,十分困難。「目前國內外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交織,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交談中,許之彥多次提到「資產配置」一詞。他認為,雖然ETF已經在行業和個股層面分散了一定的風險,但投資者還要注意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

「上個月在美股暴跌的時候,不少投資者購買了黃金ETF。儘管當時美元還很強勢,美聯儲也表現鷹派,但事後證明,這些投資者都獲得了一定的收益。」許之彥補充道。

「從目前和長遠來看,美聯儲有可能會暫緩加息,不排除12月份議息聲明就會轉鴿派。明年黃金還有配置價值,但這時候一股腦去押注黃金行情也是不可取的。」

許之彥最後再次表達了他對A股市場的看法,「在中國經濟轉型期,穩健成長型中小創公司會有不錯的表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8: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