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將著陸 人類探測火星有多難?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11-23 05: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11月22日 10:43 新浪科技綜合

 
  

  「洞察「號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著陸腿的方式在火星著陸示意圖

  來源:猜你會好奇  作者:龐之浩

  新聞背景

  經過逾6個月的飛行,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終於將在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著陸。然而,它要經歷「恐怖的7分鐘」,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像其它火星著陸器一樣,「洞察」號整個任務分為發射、巡航、進入下降和著陸(EDL)、表面操作等四個階段,其中風險最大的就是進入下降和著陸階段,不少火星探測器都是在這一階段陣亡的。

  路途漫漫環境險惡  

  

  失落太空的美國「火星觀察者」探測器

  至今,人類已發射了40多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率約50%,所以火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或「死亡星球」。其主要原因是火星距地球遙遠,探測器要飛幾億千米才能到達火星,所以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不少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例如,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和可靠性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前提,最好用大推力運載火箭把探測器加速到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直接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飛往火星,否則需要消耗探測器自身燃料和較多的飛行時間來加速,從而會影響探測器壽命。印度就是由於運載火箭推力小,所以其首個火星探測器多花了很多時間和燃料才抵達火星。2020年,我國將用長征5號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通信問題也不是易事。從地球發送到火星的無線電信號延時很長,單程需要20分鐘左右,因此火星探測器需有較強的自主控制能力;另外,由於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火星距地球太遙遠,所以它需要裝有高增益、高可靠通信設備,以及必須擁有天線直徑很大的地面深空測控網。天線的直徑和探測距離成正比,增大天線口徑可以增加探測距離。即使這樣,還是有不少火星探測器因通信故障而失落在太空。例如,1992年9月25日發射的美國「火星觀測者」軌道器,它在1993年8月21日即將進入火星軌道之前失去通信聯繫。

  由於路途漫漫,所以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要進行比月球探測器次數更多、更精確的軌道修正,才能準確地飛到火星。如果火星探測器在地火轉移軌道近地點有1米/秒的速度誤差或1千米的高度誤差,飛到火星附近時都將產生10萬千米的位置誤差。軌道修正是通過分佈在地球表面的深空測控網實現的。該網常由3個在全球彼此相隔120°的地面通信站組成,天線直徑達64~70米。美國「勇氣」號火星車在降落在火星表面前,先後修正了4次航線。

  因為火星探測器遠離太陽,它所受到的太陽輻射強度大大減弱,所以火星探測器的太陽電池翼性能必須很高。如果使用核電源,則要解決安全性問題。

  也要注意太陽風暴的影響。日本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原定於2003年12月14日進入火星軌道,但是由於其電路系統在2003年底受太陽風暴的影響而出現故障,結果使變軌發動機無法啟動,最終導致探測器不能切入火星軌道而告失敗。

  火星環境複雜、惡劣也是造成火星探測器經常「陣亡」的主要原因。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大氣密度的1%,因而輻射嚴重。火星上的沙塵暴也很大,有時是地球上12級颱風的6倍,時間可達半年,今年美國「機遇」號火星車就是因沙塵暴而停止工作,現在還不知能否可以復活。

  著陸火星難上加難

  

  「好奇」號通過降落傘和空中起重機方式在火星表面著陸

  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的難度被比喻為從巴黎打一個高爾夫球,正好落到東京的某個球洞里。這是由於通信延時很長,所有數據都要提前注入。在探測器切入火星軌道過程中,如果切入點離火星過遠,則不能被火星的引力捕獲而掠過火星;如果切入點離火星太近,則可能墜毀於火星大氣層。

  如果探測器要在火星表面著陸,其難度就更大了。因為在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時離地球很遠,遙測和遙控信號比較微弱;另外,當探測器運動到火星背面時,地球上無法準確地確定其軌道參數,這就給再入高度的選擇帶來困難。由於受通信延時的影響,所以在火星著陸的全過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測器自主進行。

  進入火星大氣層后,探測器防熱措施如何,降落傘、氣囊和緩衝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關重要,必須非常精確,整個過程要經歷所謂的「恐怖7分鐘」。

  所以,探測器在火星著陸的技術十分複雜,每個環節都不能有閃失。許多探測器都因此功虧一簣。例如,1999年9月23日,美國「火星氣候」軌道器在即將進入預定軌道前燒毀,原因是在軌道切入操作中,由於英制和公制單位的混淆而造成導航誤差,使其飛離火星太近而燒毀。

  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著陸的美國「火星極區」著陸器也下落不明。它是在即將登陸火星表面時,由於軟體錯誤導致其起減速作用的火箭發動機過早關閉,最終撞毀。

  2003年12月,歐洲「獵兔犬2」號著陸器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分離后,準備在火星表面著陸時失蹤了,這是由於「獵兔犬2」號著陸后太陽電池板沒有完全展開,所以「獵兔犬2」號因沒有電而與外界失聯。

  2016年10月20日,歐洲「火星生物學-2016」中的「夏帕雷利」進入、降落和著陸演示器在著陸前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原因由一個僅一秒的計算失誤所致,提前將降落傘與防熱罩分離,導致「夏帕雷利」硬著陸而撞毀。

  著陸方式各有千秋

  

  「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升空進行大型火星探測器軟著陸試驗

  目前,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方式主要有三種,每種方案都各有優缺點。

  一是氣囊彈跳式。這種方式比較簡單,成本低,但只能滿足重量小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且著陸精度不高。美國「火星探路者」、「火星漫遊者」(「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都採用降落傘+氣囊彈跳方式。

  二是反推著陸腿式。這種方式複雜一些,成本高,可滿足重量較大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著陸精度較高。美國「海盜」號、「鳳凰」號、「洞察」號和歐洲的「獵兔犬2」號、「夏帕雷利」都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著陸腿方式。

  三是空中起重機式。這種方式最為複雜,成本最高,技術最先進,可滿足重量更大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能精確著陸。攜帶「好奇」號火星車的美國「火星科學實驗室」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空中起重機方式。

  至今,所有的火星著陸器全部採用剛性減速器和「盤-縫-帶」降落傘的減速方案來完成超聲速減速工作。2012年在火星表面實現軟著陸的「好奇」號火星車是至今質量最大的火星著陸器,達960千克。「好奇」號已把剛性減速器和「盤-縫-帶」降落傘這項減速技術所能承受的重量推到極限,而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涉及的重量將達到20噸以上。

  在進入火星大氣層過程中,由於火星大氣的密度只有地球的1%,而載人火星飛船重量又大增,因此現有的3種著陸方式都無法保證大質量航天器安全軟著陸。為了完成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美國正在積極研製新的火星著陸裝置——「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當著陸器以大約3.5馬赫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時,該裝置能像夏威夷氣鼓魚一樣迅速充氣,以增加表面積,進而增加空氣阻力,使著陸器的速度減至2馬赫。此時,直徑33米的巨型超聲速環帆降落傘打開,幫助火星著陸器安全著陸。

  

  火星探測前景廣

  儘管探測火星技術難度很大,但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現在探測火星的國家越來越多。因為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並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移民的理想星球。

  目前,在火星軌道上工作的探測器有美國的「火星勘測」軌道器、「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變」、2顆「火星立方1號」,歐洲的「火星快車」和「微量氣體」軌道器,印度的「曼加里安」;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有美國「好奇」號火星車,「洞察」號也即將著陸。「洞察」號是第一個探測火星深層的航天器,將通過傾聽火星地震和測量它的熱量輸出來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揭示岩質行星的形成,填補火星地球物理空白,更好地了解其他岩石行星(包括地球)是如何誕生的。

  2020年,美國將發射新的火星車。它使用「好奇」號火星車成熟的平台,但配置了更先進的探測儀器,對火星表面進行進一步考察。此後,美國還將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最終在2035年左右進行首次載人登火星。

  2020年,歐俄將聯合發射「火星生物學-2020」火星車,用於搜尋生命跡象。它將成為首個能在火星上鑽探地下2米深的巡視探測器,採集不受輻射和氧化劑破壞的樣品,然後把採集的灰塵樣本返回地球進行分析,從而分析火星是否具備維持生命存活的重要元素。

  2020年,我國將首次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率先在世界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著、巡」三項任務的壯舉,獲取自主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深空探測技術的跨越。2028年,我國還將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2018年11月22日 10:43 新浪科技綜合

 
  

  「洞察「號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著陸腿的方式在火星著陸示意圖

  來源:猜你會好奇  作者:龐之浩

  新聞背景

  經過逾6個月的飛行,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終於將在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著陸。然而,它要經歷「恐怖的7分鐘」,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像其它火星著陸器一樣,「洞察」號整個任務分為發射、巡航、進入下降和著陸(EDL)、表面操作等四個階段,其中風險最大的就是進入下降和著陸階段,不少火星探測器都是在這一階段陣亡的。

  路途漫漫環境險惡  

  

  失落太空的美國「火星觀察者」探測器

  至今,人類已發射了40多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率約50%,所以火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或「死亡星球」。其主要原因是火星距地球遙遠,探測器要飛幾億千米才能到達火星,所以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不少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例如,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和可靠性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前提,最好用大推力運載火箭把探測器加速到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直接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飛往火星,否則需要消耗探測器自身燃料和較多的飛行時間來加速,從而會影響探測器壽命。印度就是由於運載火箭推力小,所以其首個火星探測器多花了很多時間和燃料才抵達火星。2020年,我國將用長征5號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通信問題也不是易事。從地球發送到火星的無線電信號延時很長,單程需要20分鐘左右,因此火星探測器需有較強的自主控制能力;另外,由於信號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火星距地球太遙遠,所以它需要裝有高增益、高可靠通信設備,以及必須擁有天線直徑很大的地面深空測控網。天線的直徑和探測距離成正比,增大天線口徑可以增加探測距離。即使這樣,還是有不少火星探測器因通信故障而失落在太空。例如,1992年9月25日發射的美國「火星觀測者」軌道器,它在1993年8月21日即將進入火星軌道之前失去通信聯繫。

  由於路途漫漫,所以火星探測器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要進行比月球探測器次數更多、更精確的軌道修正,才能準確地飛到火星。如果火星探測器在地火轉移軌道近地點有1米/秒的速度誤差或1千米的高度誤差,飛到火星附近時都將產生10萬千米的位置誤差。軌道修正是通過分佈在地球表面的深空測控網實現的。該網常由3個在全球彼此相隔120°的地面通信站組成,天線直徑達64~70米。美國「勇氣」號火星車在降落在火星表面前,先後修正了4次航線。

  因為火星探測器遠離太陽,它所受到的太陽輻射強度大大減弱,所以火星探測器的太陽電池翼性能必須很高。如果使用核電源,則要解決安全性問題。

  也要注意太陽風暴的影響。日本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原定於2003年12月14日進入火星軌道,但是由於其電路系統在2003年底受太陽風暴的影響而出現故障,結果使變軌發動機無法啟動,最終導致探測器不能切入火星軌道而告失敗。

  火星環境複雜、惡劣也是造成火星探測器經常「陣亡」的主要原因。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大氣密度的1%,因而輻射嚴重。火星上的沙塵暴也很大,有時是地球上12級颱風的6倍,時間可達半年,今年美國「機遇」號火星車就是因沙塵暴而停止工作,現在還不知能否可以復活。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8-11-23 05:08 | 只看該作者
  著陸火星難上加難

  

  「好奇」號通過降落傘和空中起重機方式在火星表面著陸

  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的難度被比喻為從巴黎打一個高爾夫球,正好落到東京的某個球洞里。這是由於通信延時很長,所有數據都要提前注入。在探測器切入火星軌道過程中,如果切入點離火星過遠,則不能被火星的引力捕獲而掠過火星;如果切入點離火星太近,則可能墜毀於火星大氣層。

  如果探測器要在火星表面著陸,其難度就更大了。因為在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時離地球很遠,遙測和遙控信號比較微弱;另外,當探測器運動到火星背面時,地球上無法準確地確定其軌道參數,這就給再入高度的選擇帶來困難。由於受通信延時的影響,所以在火星著陸的全過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測器自主進行。

  進入火星大氣層后,探測器防熱措施如何,降落傘、氣囊和緩衝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都至關重要,必須非常精確,整個過程要經歷所謂的「恐怖7分鐘」。

  所以,探測器在火星著陸的技術十分複雜,每個環節都不能有閃失。許多探測器都因此功虧一簣。例如,1999年9月23日,美國「火星氣候」軌道器在即將進入預定軌道前燒毀,原因是在軌道切入操作中,由於英制和公制單位的混淆而造成導航誤差,使其飛離火星太近而燒毀。

  原定1999年12月3日在火星著陸的美國「火星極區」著陸器也下落不明。它是在即將登陸火星表面時,由於軟體錯誤導致其起減速作用的火箭發動機過早關閉,最終撞毀。

  2003年12月,歐洲「獵兔犬2」號著陸器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分離后,準備在火星表面著陸時失蹤了,這是由於「獵兔犬2」號著陸后太陽電池板沒有完全展開,所以「獵兔犬2」號因沒有電而與外界失聯。

  2016年10月20日,歐洲「火星生物學-2016」中的「夏帕雷利」進入、降落和著陸演示器在著陸前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原因由一個僅一秒的計算失誤所致,提前將降落傘與防熱罩分離,導致「夏帕雷利」硬著陸而撞毀。

  著陸方式各有千秋

  

  「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升空進行大型火星探測器軟著陸試驗

  目前,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方式主要有三種,每種方案都各有優缺點。

  一是氣囊彈跳式。這種方式比較簡單,成本低,但只能滿足重量小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且著陸精度不高。美國「火星探路者」、「火星漫遊者」(「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都採用降落傘+氣囊彈跳方式。

  二是反推著陸腿式。這種方式複雜一些,成本高,可滿足重量較大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著陸精度較高。美國「海盜」號、「鳳凰」號、「洞察」號和歐洲的「獵兔犬2」號、「夏帕雷利」都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著陸腿方式。

  三是空中起重機式。這種方式最為複雜,成本最高,技術最先進,可滿足重量更大的探測器軟著陸要求,能精確著陸。攜帶「好奇」號火星車的美國「火星科學實驗室」採用降落傘+緩衝發動機反推+空中起重機方式。

  至今,所有的火星著陸器全部採用剛性減速器和「盤-縫-帶」降落傘的減速方案來完成超聲速減速工作。2012年在火星表面實現軟著陸的「好奇」號火星車是至今質量最大的火星著陸器,達960千克。「好奇」號已把剛性減速器和「盤-縫-帶」降落傘這項減速技術所能承受的重量推到極限,而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涉及的重量將達到20噸以上。

  在進入火星大氣層過程中,由於火星大氣的密度只有地球的1%,而載人火星飛船重量又大增,因此現有的3種著陸方式都無法保證大質量航天器安全軟著陸。為了完成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美國正在積極研製新的火星著陸裝置——「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當著陸器以大約3.5馬赫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時,該裝置能像夏威夷氣鼓魚一樣迅速充氣,以增加表面積,進而增加空氣阻力,使著陸器的速度減至2馬赫。此時,直徑33米的巨型超聲速環帆降落傘打開,幫助火星著陸器安全著陸。

  

  火星探測前景廣

  儘管探測火星技術難度很大,但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現在探測火星的國家越來越多。因為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並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移民的理想星球。

  目前,在火星軌道上工作的探測器有美國的「火星勘測」軌道器、「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變」、2顆「火星立方1號」,歐洲的「火星快車」和「微量氣體」軌道器,印度的「曼加里安」;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有美國「好奇」號火星車,「洞察」號也即將著陸。「洞察」號是第一個探測火星深層的航天器,將通過傾聽火星地震和測量它的熱量輸出來研究火星的內部結構,揭示岩質行星的形成,填補火星地球物理空白,更好地了解其他岩石行星(包括地球)是如何誕生的。

  2020年,美國將發射新的火星車。它使用「好奇」號火星車成熟的平台,但配置了更先進的探測儀器,對火星表面進行進一步考察。此後,美國還將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最終在2035年左右進行首次載人登火星。

  2020年,歐俄將聯合發射「火星生物學-2020」火星車,用於搜尋生命跡象。它將成為首個能在火星上鑽探地下2米深的巡視探測器,採集不受輻射和氧化劑破壞的樣品,然後把採集的灰塵樣本返回地球進行分析,從而分析火星是否具備維持生命存活的重要元素。

  2020年,我國將首次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率先在世界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著、巡」三項任務的壯舉,獲取自主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深空探測技術的跨越。2028年,我國還將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