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警告:智商1000的人,即將來到人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11-22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11-21 21:53果殼/基因/人類

  人類對智商的探索追求好像從未停止過。家長渴望孩子聰明,從胎教、益智玩具到各類補習班,給孩子安排得滿滿當當。而課業上出眾的孩子,又被選進奧數班,衝刺著數學、物理兩大領域。

  數學家或物理學家,一直是「天才」「智商超群」的代表。

  

  生活大爆炸 | CBS

  但其實,在物理學家內部,他們有一套獨立的排序標準。列夫·朗道(Lev Landau),諾獎獲得者和蘇聯理論物理學派的開創人之一,曾用對數尺度來給物理學家排序,從1到5。第一等級的物理學家比第二級的影響力大十倍,以此類推。他謙虛地把自己列為2.5,直到晚年上升為2。

  第一等級的有海森堡、波爾、狄拉克和其餘少數幾位。而愛因斯坦則是0.5!

  

  第五屆索爾維會議 | physicsguru

  在數學家中,馮·諾依曼(下圖)享有和愛因斯坦同等的地位。

  

  諾貝爾獎得主漢斯·貝策曾說,「我一直認為馮·諾依曼(von Neumann)的大腦預示著他是另一個物種,一種在進化上超越人類的物種。」

  按照朗道的評估標準,理論上,將來會有人能夠超過愛因斯坦所在的0.5層次。認知能力的基因研究表明,存在某些人類基因突變,如果它們以一種理想的方式組合,將產生遠比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類還要聰明的個體。簡而言之,智商可以達到1000的數量級(如果傳統的智商評定到這個分值下依舊有意義的話)。

  超級天才基因在哪裡?

  在小說里,早有因基因突變而獲非凡智力的故事。

  在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的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中,一個智力障礙的青年查理·高登(Charlie Gordon)接受了試驗治療,智商從60提升到200左右。他從一個在麵包店工作、被朋友欺負的工人,轉變為輕鬆洞察世界潛在關聯的天才。

  

  「我處在清晰與美好的頂點,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查理寫道,「沒有什麼比突然得到問題的答案更令人愉悅了……這是美好、愛和真理融為一體。這是愉悅。」

  如果將出現超級智能,那它與現今平均100的智商相比,差距肯定更加巨大。

  超級智能的可能性,直接來源於智能的遺傳基礎。人的特徵,如身高和認知能力,均由上千個基因控制,每一個都起著微小的作用。

  社會科學基因組協會聯盟(Social Science Genome Association Consortium,SSGAC),是一個由幾十家大學實驗室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他們已經識別出了人類DNA中一些影響認知能力的區域。他們表明,人類DNA中一些單核苷酸的多態性確實與智力在統計上相關聯,他們的樣本超過10萬人類個體——即便是經過100萬個獨立DNA區域的多重比較測試修正之後,依然如此。

  如果只有少數的基因控制認知,那麼每一個基因的突變都將大幅改變智力值——比如兩個人之間15點這麼大的差異。但是研究人員迄今為止能探測的最大影響尺度,還不足一個IQ點。更大尺度的影響,本該更容易探測出,但尚未發現。

  這意味著至少有幾千個控制IQ的等位基因來負責整個人群中的表現差異。更繁複的分析(有很大的誤差線)估計,影響智力的等位基因總共可能有10000個之多。

  

  圖 | Stephen Hsu

  每一個基因突變會細微地增加或降低認知能力。因為認知能力由細微的影響疊加決定,因此它滿足正態分佈,符合我們熟悉的鐘形曲線,中間的人數比兩端尾部的多。一個人如果有多於平均水平的正向突變,就將擁有超過平均水平的能力。

  

  圖 | Wikimedia Commons

  要將智商提升一個標準差的幅度(15點)所需要的額外正向突變數量,與總突變數量的平方根(大約在100左右)成正比例。簡而言之,每額外獲得100個左右的「好」等位基因,就增加15點IQ值。

  鑒於有數千個潛在的正向基因突變,這其中的預示相當清晰:如果某個人通過人為改造,獲得了每一個可能的正向突變,那麼他們的認知能力將超出平均水平大約100倍標準差,對應於超過1000的IQ值。沒錯,人為改造后,超級智能的IQ可能超過1000。

  

  對家畜和作物的育種對某些物種的改變足有30倍標準差之大——今天的肉雞重量就比1957年的品種增長了四倍 | Zuidhof et al., 2014

  IQ值在這個範圍有什麼意義,我們並不完全清楚。但是,這樣的人必定比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的1000億人中最有能力的人還要厲害得多。我們可以想象,他能將所有的智力特質以最強的形態匯聚一身:近乎完美地回憶圖像和語言;超快速地思考與計算;強大的空間想象力和具現化能力,即便是對於更高的維度;多元分析的能力與多任務并行思考的能力;諸如此類,難以盡數。

  

  就像查理·高登的超級加強版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要實現這種最極端的類型,我們必須直接編輯人類基因組,以保證這10000個位點上都是有利的基因突變。

  近年來發現的CRISPR/Cas系統,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基因工程。樂觀地看,與之類似的基因編輯技術也許某天亦會成為可能。哈佛大學的基因學家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甚至表示,通過選擇與編輯亞洲象的胚胎基因,CRISPR技術將使復活猛獁象成為可能。如若徹奇是對的,我們應當把從超級天才到猛獁象添加到新基因時代將產生的奇迹名單上。

  智力1000,是智力全方位超凡嗎?

  認為智商能夠達到1000所基於的某些假設,目前仍有一些爭議。

  人們常常認為擅長數學的人通常都不怎麼擅長語言,反之亦然。這表示人們覺得天才只是大腦的某一特定區域異於常人,而不是整個大腦都超凡。

  理查德·費曼,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他的自傳《別鬧了,費曼先生》中用了一整章來描述他如何逃避人文科學,這一章節被命名為「總是想逃跑」。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學生,他說:「我只對科學感興趣,其他的我不擅長」。

  按這種思路,對智力進行橫向比較的想法就變得毫無意義,智力可達1000這樣的觀點也變得有問題。

  但心理計量學卻不這樣認為。心理計量學,是一門致力于衡量智力本質的學科。數百萬的觀察研究表明,基本上所有「最本質」的認知能力,如長期和短期記憶,語言的使用,數量和數字的使用,幾何關係的具現化,模式識別能力等等,之間都呈正相關關係。下面這幅圖展示的是大量人群在數學計算、語言以及空間使用能力方面的得分:從結果上看,整體上這些點都呈現出圍繞一長軸(主成分)的橢圓形分佈。

  

  任何一個領域的能力都與其他領域呈正相關關係 | 天才計劃調查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11-22 10:55 | 只看該作者
這些能力之間的正相關意味著,假如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如數學能力)超過平均水平,那麼她在另一個領域(如語言能力)也更可能超過平均水平。所以,我們可以用一種有價值且靠譜的方式去「壓縮」認知能力。只需要把一個人的智力表現投影到主成分軸上,就能得到一個智力量化后的簡單的數字值:普適因子g。良好的IQ測試,就是對g值進行估計。

  g值,預測你是不是天才

  g值能夠預測出天才嗎?

  有一個例子是「數學早慧少年研究」。這項縱向研究的對象是在13歲之前被認定為有數學天賦的少年,他們的數學能力是人群中的前1%。而在這組裡處於top 20%,他們的數學能力可以算是萬里挑一!

  調查發現:即使這組人都擁有數學天賦,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有驚人差距。在中年時期,居於top 20%的人被授予專利的可能性是bottom 20%的6倍。獲得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等領域博士學位的可能性是後者的18倍還多。在排名前50位的研究性大學獲得相應領域終身教授的可能性是後者的8倍多。

  

  圖 | 《模擬遊戲》

  因此,可得出這樣一個較合理的結論,g值可以作為個人智力的衡量標準,雖然粗糙,但可以用它作為同一基準進行有效的橫向比較。

  無與倫比的g值,能遺傳不?

  智商可達1000的另一個重要基礎假設是:人的認知能力強烈受遺傳學影響,即g值是可遺傳的。

  這個假設是有足夠證據支持的。事實上,行為遺傳學家和雙生子研究者羅伯特·普羅明(Robert Plomin)指出:「g值受到遺傳的強烈影響,二者相關的證據強度要比任何其他人類特徵都更強。」

  2對家庭雙胞胎及收養孩子的研究表明,兩個被研究者智商的相關性與其相互之間的親緣關係的遠近(即基因的相似性)呈正相關。研究者發現家庭環境只會對結果造成很小的影響:在同一個家庭撫養的無親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在認知能力上的相關性幾乎為零。在不同地區及不同國家所做出的大量研究,這一結論都是一致的。

  不考慮物質條件制約,遺傳因素似乎會決定個體認知能力的上限。但是研究中由於對象受到各種環境因素,如貧困、營養不良或者缺乏教育的影響,估計出來的遺傳性可能會小很多。當處於環境不利的條件下時,個人是不能發揮自己全部的潛能的。

  超級智能,

  是造福後代還是催生極度不平等?

  超級智力可能是一個遙遠的遐想,但有一些微小卻有重要意義的進展卻有可能在近期實現。大量的人類基因組數據以及與之相應的表現型(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會大大加深我們對人類遺傳密碼的認識能力——特別是預測認知水平的能力。

  詳細計算預示,需要對數百萬對表現型-基因型同時進行統計學檢驗才能將相關的遺傳位點定位出來。考慮到基因分型成本的快速降低,這種分析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實現。如果現有的遺傳預估可用於智商預測的話,基於基因組的智商預測的精度將要高於目前智商在人群中的標準差的一半(亦即正負誤差在10個IQ值以下)。

  

  adaderana.lk

  一旦有好的預測模型,它們即可在生殖領域得到應用。從胚胎的選擇(選擇哪個體外受精卵進行植入)延伸到基因編輯(例如,使用CRISPR技術)。在前者的情況下,父母可以在10個左右的不同的受精卵中選擇那個IQ高15分或更多的進行植入,以提升後代智商。

  這個智商區別可能決定這個孩子將來是在學業上有困難,還是能夠取得好的大學學位。單細胞基因組提取和測型技術目前已經很成熟,唯一剩下的挑戰則是如何基於基因型對複雜表型進行預測,進而用於指導胚胎選擇。這些技術實施過程中的費用將低於許多私立幼兒園的學費,並且將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更長遠。

  與之相關的道德倫理問題十分複雜,值得我們現在就開始認真思考和對待,因為以上情況可能會在短期之內變成現實。每個國家都會相應制定出關於人類遺傳工程的法律法規,但我們可以預計不同國家的制度將會有所不同。幾乎可以肯定,一些國家將允許人類遺傳工程技術的實施,因而為能承擔起輔助生殖技術費用的全球精英們敞開大門。和眾多技術一樣,技術實施最先的受益者往往都是有錢和有權的人。

  但我相信,最後許多國家不僅會將人類遺傳工程合法化,而且還會將其作為國家醫療保健系統的一部分供人們自願選擇。如若不然,它就將帶來一種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不平等。

  作者:徐道輝

  翻譯:曹凝萍

  編輯:Ent,Iris

  參考資料

  1.Hsu, S.D.H. On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ce and other quantitative traits. Preprint arXiv:1408.3421 (2014).

  2.Plomin, R. IQ and human intelligen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5, 1476-1477 (1999).

  3.Zuidhof, M.J., Schneider, B.L., Carney, V.L., Korver, D.R., & Robinson, F.E. Growth,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commercial broilers from 1957, 1978, and 2005. Poultry Science 93, 1-13 (2014).

  一個AI

  倘若胚胎選擇了,不健全的孩子會不會都被拋棄……

  本文來自果殼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