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工科技馬新強:學習華為好榜樣 讓「激光+」點亮中國智造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11-22 1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11-22 09:18開發/科技/公司

  上證報:您個人有沒有偶像?或者特別佩服的企業家?

  馬新強:華為,任正非,任總和華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上證報:您有最喜歡的書嗎?

  馬新強:《平凡的世界》,我讀了很多遍,對主人公是感同身受,對我影響也很大。

  上證報:您的工作和生活嚴格分開嗎?

  馬新強:我好像沒有什麼固定的休息時間,主要是工作,每周工作都會超過6天,沒什麼事我就到公司轉轉,習慣了。

  上證報:工作之餘,您有什麼愛好?

  馬新強:沒什麼特別的愛好,偶爾打打網球,打得也不多,一周大概一次吧,主要是沒有時間。

  記者 周偉琳 覃秘 編輯 邱江「華工科技馬上20歲了,如同一個人,活力十足,但比以往更需要勇氣,要勇於進化,不斷突破自身邊界。」日前,在接受上證報記者現場調研時,華工科技董事長、總裁馬新強稱他正在全力推動華工科技新一輪的轉型。

  在感測器、激光技術及其應用領域,馬新強已耕耘了近三十年,被譽為「改變行業格局」的企業家。在他的帶領下,華工科技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激光裝備研發、製造基地,國內最大的激光全息防偽產品、感測器、光器件產業化基地。

  轉型的目標是為智能製造提供關鍵產品和解決方案。藉助十多年來沉澱的感測器、光通信、信息追溯和激光加工技術,華工科技的「激光+系統解決方案」已經在汽車、工程機械、鈑金加工等多個行業實現應用,正面向更多的客戶推廣。譬如,華工科技為武船打造的「智能產線」、「智慧工廠」已進入實施階段,將實現全程無人自動生產製造。

  「華工科技各業務都處在十分開放的市場環境中,產品不向高端、智能化轉型,路會越走越窄。」馬新強說,「希望不久的將來,人們提到激光智能裝備、多功能感測器,首先想到的是華工科技。」

  「三個凡是」打市場「凡是不給客戶創造價值的流程要刪除,凡是不給客戶創造價值的部門要撤銷,凡是不給客戶創造價值的員工要辭退。」

  採訪馬新強之前,一個和他熟悉的人向記者介紹,作為教育部原部長周濟的愛將,馬新強是我國高校成果產業化拓路人的代表,他們是一個時代的標籤。

  馬新強坦言,他就做了一件事市場化,按市場的規律辦事。

  「好漢不掙有數的錢!」1990年,馬新強主動申請進入校辦企業華工高理公司,做一名銷售。在此兩年前,他因為在校期間表現優異,被華中科技大學挽留留校工作,在科技處做科技成果的轉化。

  這是一個不太符合當時潮流的選擇。「還是有顆不安分的心,想好好拼搏一下,改變自身境遇。」馬新強對上證報記者說。

  真正改變命運的機會出現在三年後。1993年,由於產品質量等多方面原因,華工高理瀕臨破產,當時已任市場部經理的馬新強主動找到學校領導,毛遂自薦出任總經理,併當場立下「軍令狀」不增加一分錢投資,兩年內還清所有銀行貸款。

  馬新強開出的「藥方」就是市場化。上任后,他一方面狠抓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加強市場開拓,用市場化的機制辦事。一年後,華工高理實現盈利,並在1998年躋身中國電子行業500強。

  多年後,馬新強仍很慶幸自己「年輕的衝動」。在一次受邀回母校演講時,馬新強動情地對學弟學妹們說,自己當初主動找虐,就是一定要干出一番激動人心的事業來。

  華工高理的成功,讓馬新強聲名鵲起,他很快迎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1997年底,當時任華中理工大學副校長的周濟通知他去華工激光掌舵。這家公司當年剛由學校的國家激光工程研究中心改制設立。

  馬新強的市場化打法遇到了障礙。面對財務統一等改革,課題組的部分老師不幹了,原來他們只要完成課題就能拿到錢,現在要求是產品賣出去才有獎金。馬新強的為難處還在於:他自己就是激光學院畢業的,不少老師都曾教過他。

  那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但馬新強熬過來了。

  一年後,華工激光利潤增長了近4倍,科研人員按比例從產品銷售利潤中提取獎金,研發人員通過「項目終身制」得到實惠,教授、博士們的收入提高了,市場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在公司內部,馬新強持續地貫徹市場化理念。他說:「我們在公司內從事的一切活動如研發、生產、管理所產生的費用,甚至日常辦公費,其實都是客戶買的單,沒有以客戶為中心,內部再熱鬧,再多亮點,也是自娛自樂。所以,凡是不給客戶創造價值的流程要刪除,凡是不給客戶創造價值的部門要撤銷,凡是不給客戶創造價值的員工要辭退。」

  「即使到現在,與沿海企業相比,我們的市場化意識還是有差距。」馬新強對記者說,這其中有行業的原因,激光是一個偏上游的行業,和華東華南相比,武漢的產業環境相對滯后,「所以我們必須要超級奮鬥,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門心思」搞技術「我們都立足於一點:華工科技是高科技企業,我們不是買礦、買地,更多的是要買技術,投資智力。」

  1999年,華工激光、華工高理等校辦企業合併成立華工科技,馬新強被委以總裁重任,並積極籌劃上市。第二年,馬新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年僅35歲。

  對華工科技和馬新強來說,這是一次改變了命運的轉折。「上市不久,我到美國和歐洲做了一次考察,真切地感受到了差距。當時正是中國加入WTO的關鍵時期,我們也開始考慮華工科技的前途,能夠把這個事業往前推多久……」

  考察讓馬新強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如何趕上?學習!

  機遇很快到來。2000年8月,澳大利亞ACS公司宣布將公開競賣。這是一家全球排名第三的激光切割系統製造商,面向全球二十多個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三分之二的客戶在美國、歐洲,其母公司的財務出現了麻煩。

  這是一場值得記錄的交鋒。競買者來自日本和歐洲,儘管華工科技出價更高,但澳洲人卻不肯賣給中國。「我們是中國的上市公司,為什麼不信任我們?這分明是歧視!」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文質彬彬的馬新強據理力爭,表現得相當強勢。

  最終,華工科技抱回了這個「金寶貝」,ACS公司的激光切割技術與等離子切割技術很快移植國內,我國在激光切割設備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迅速縮小。三、四年後,在消化吸收先進激光裝備生產技術的基礎上,華工科技推出了國內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

  「本質上我們針對的是技術資源。收購澳大利亞的ACS公司也好,與德國企業合作也好,同日本巨頭合資也好,包括收購加拿大Attodyne公司,我們都立足於一點:華工科技是高科技企業,我們不是買礦、買地,更多的是要買技術,投資智力。」馬新強對記者說。

  差距客觀存在,能高位嫁接是運氣,不行又怎麼辦?自主研發。

  2016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由華工激光聯合華科大、法利萊、神龍汽車等單位共同自主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獲頒「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實現了汽車製造領域中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國產化,打破了國外在此領域四十多年的壟斷歷史。

  「汽車生產流水線,每分鐘產值都是幾十萬,經濟效益決定了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沒有車企願意給一個新手試錯的機會。」華工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就有好心人提醒,想闖進車身激光焊接的圈子幾乎不可能。

  難道就一直讓外企掐著脖子,壟斷市場?

  經過大量的實驗室論證和實驗后,華工科技最終找到了合作夥伴。2009年,華工科技在神龍汽車全球招標中成功勝出,所研製的國內首條汽車白車身激光智能焊接生產線應用於標緻508的製造。

  此後,華工激光以優良的性價比獲得了通用汽車、神龍汽車、廣州本田、江淮、江鈴福特等眾多車企的青睞,目前激光整車焊接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今年還完成了國內首條新能源汽車全鋁車身激光焊接生產線。

  「公司每年將銷售收入的4%至8%作為研發投入,成立以來累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260餘項,新產品年均貢獻率35.2%,申請專利168項,參與起草、主持國家標準制定7項。」馬新強介紹。

  高端市場一定是技術制勝。白色家電領域,華工科技的熱敏感器件佔據全球約七成的份額,是格力、美的等空調巨頭的獨家供應商;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的智能加熱控制系統等已進入特斯拉、比亞迪的供應鏈;在光通信市場,華工科技在今年9月推出400G SR8光模塊。這款面向2020年商用的高速光模塊,目前已確認將於2019年一季度向國內外知名客戶提供正式樣品測試,華工科技由此成為國內率先進入主流運營商體系的企業。

  此外,在激光加工領域,華工科技聯合國內主流顯示屏製造商,已推出適用於玻璃、藍寶石、陶瓷、硅等多種脆性材料的整套激光解決方案和全面屏激光異形切割機,未來還將逐步推出OLED核心製程中的剝離設備和退火原型機。不久前,華工科技推出了國內首套12000W光纖激光切割機,加工厚度可達40mm,可實現1200孔/每分鐘超速切割。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沒有任何人能定位我們的命運,除了我們自己。」這是馬新強的口頭禪,他經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員工「華工科技人」。

  接受記者採訪時,馬新強評價自己是一個能力比較全面的管理者。馬新強的一個同事告訴記者,隨著華工科技的發展,有人建議馬總去讀個博士,馬新強回答,「作為企業經營者,讀博士不如用好博士。」

  「用好博士」的辦法,就是給他們提供最好的平台。據介紹,2016年以來,華工科技先後成立了6個內部創客中心,讓員工變成創業者,每個中心團隊都獨立運營,技術、市場都由員工說了算。華工科技提供平台,收益與創客團隊按比例分配。

  「現在這些創客中心都發展得不錯。江蘇的一個中心,過去只有幾名員工,現在已經發展成百餘人的公司,合同額一路攀升,經營負責人也從過去的產品線經理成長為當地的青年企業家。」馬新強說,看到這些年輕人創業,他特別欣慰,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沒有任何人能定位我們的命運,除了我們自己。」這是馬新強的口頭禪,他經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員工「華工科技人」。

  馬新強還以自身的創業經歷來鼓勵這些創業者,「對於從農村考大學到武漢的我來說,無資源,無背景,無資金,必須從沒多少人乾的事情裡面發現機遇,把握機遇,靠我自己的雙手打拚,實現人生價值。即使失敗,也會積累起豐富的經驗。」

  在華工科技副總裁劉含樹看來,馬新強是希望通過這些措施激活公司的活力,「讓員工從執行者變成自我驅動的創新者」,將「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在中國「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時代背景下,為完善華工科技人才結構,馬新強制定了「補充新鮮血液」的規矩:從2015年開始實施「五年千人計劃」,每年從「211」、「985」高校中招聘不少於200人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公司人才隊伍中去。

  在管理層級上,馬新強推進扁平化。2017年6月,華工科技董事會換屆,公司副總經理由6名縮減到3名,主要高管職務減少了4個,下屬公司董事長都辭去了在集團的副總經理職務,「為了企業的效益,不要這個虛面子!」

  讓管理層下沉到一線,還解開了另一個「結」。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華工科技的激勵機制一直不順暢,早已成為公司發展的障礙,到了一線之後就可以「通過增量績效考核」憑業績拿獎金,上不封頂。「子公司有些老總去年的收入比馬董事長都要高!」有華工科技高管向記者介紹。

  「企業的競爭在人才,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機制與文化的競爭。未來,我們在機制上還要爭取突破,讓人才真正像江河一樣奔湧向前。」馬新強說。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8-11-22 10:50 | 只看該作者
追求利潤之上的擔當「當我們造不出來這些東西時,他們就能把5塊錢的東西賣成50塊、上百塊,甚至不賣給你。」

  「我這個人不太看重錢,在上市公司老總中我的收入並不高,也沒有股權激勵。我是真心希望華工科技做大做強。」馬新強說,1995年他的年薪就已經有10萬元,足夠一家人的生活開銷。

  馬新強曾經有過賺大錢的機會。「華工高理脫困后,效益已經非常好,客戶、技術都在我們手上,有人提過出去自己創業的想法,但是我覺得這背離了我的做人準則。」

  馬新強說,創業早期只是為了自身命運的改變,但當接觸更廣闊天地的時候,產業報國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

  「華工科技成立以來的近20年裡,我們有機會去做房地產,曾經有幾百畝的商住地就擺在我們面前,是不是只要賺錢我們就去做呢?我認為還是要有超越利潤之上的目標。」馬新強對記者說。

  這是一種傳承。「我還記得當年老校長對我們提的要求:專心做好高科技。」馬新強說,今年早些時候,他去看望退休在家的老領導周濟,「我對老領導說,我們沒有辜負您的期望,我們一直在做高科技的事。」

  華工科技創造了很多國內第一,包括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台高性能光纖激光器、首台工業級紫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首條汽車白車身激光焊接生產線……馬新強表示,這些技術是華工科技的底氣。

  這些自主創新的技術,也是國產工業的底氣。

  「當我們造不出來這些東西時,他們就能把5塊錢的東西賣成50塊、上百塊,甚至不賣給你。」馬新強告訴記者,「2012年我們從國外採購的萬瓦光纖激光器都要800萬元,我們現在推出的12000W的切割機價格還不到400萬元,光源、切割頭的自製,大大降低了下游企業的採購成本,必將帶來激光加工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正是在這種長期的專註和努力下,華工科技在感測器、激光裝備、光通信器件這些領域的綜合實力已經做到了全球前列,光纖激光器、紫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讓中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此項技術並擁有產業化能力的國家。

  「一個企業,無論是立足本土還是影響全球,都離不開精神層面的東西。對華工科技來說,這個精神層面的具體體現就是"代表國家競爭力,具備國際競爭力"。」馬新強強調。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3: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