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很多人在工作上,口若懸河,舌燦蓮花,領導「千軍萬馬」,指點商業戰場。
但回到家一帶娃,立馬變個樣:和孩子根本就沒法溝通,你指責他,他委屈得眼淚汪汪;你遷就他,他下次更任性!
有位媽媽打趣地說,家有兒女,要常備金嗓子喉寶和速效救心丸!因為跟娃溝通既費勁又氣人,還不如對牛彈琴,至少牛不會一言不合又哭又鬧!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維吉尼亞•薩提亞是世界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根據她的理論模式,人有多種溝通姿態。今天我們講講在親子溝通中,父母最常犯的四種溝通誤區。在這四種溝通模式中,家長說得越多,孩子可能越煩,看你有沒有中招!
1指責埋怨型溝通
「哎呀,玩具又被你弄壞了,你說你弄壞幾個了,我是開銀行也禁不起你這樣折騰。」
「跟你說慢慢來,摔著了吧,讓你不聽我的!」
請您回想一下跟孩子說過的話,指責和埋怨是不是占很大比例?雖然我們知道這樣不好,但耐心耗盡時,情緒就如同「洪水猛獸」,剋制不住。這種溝通模式往往會使家庭中形成「相互指責的黑三角」。
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是指責者和被指責者,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並未真正解決。隨著家庭中的問題越來越多,人人都感到緊張沉悶。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孩子人格的成長極為不利。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2討好型溝通
「碰著了,疼不疼?都怪這桌子腿,奶奶打它。」
「今天的菜不喜歡吃?沒關係,你要吃啥,媽媽再去做。」
很多家長誤解了什麼是愛,認為一味地遷就和討好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其實大錯特錯。
以討好為主要溝通模式的家庭,一味地滿足孩子,錯失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機會。在這種遷就討好型溝通模式中,孩子更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稍有不合心意就會遷怒父母。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3打岔型溝通
孩子:「媽媽,我們班足球比賽得了第一,好開心!」
媽媽:「哎呀。你的衣服怎麼弄這麼臟?臉上都是汗,趕緊擦擦,別著涼了……」
說得很熱鬧,但各說各的,沒有互動,更不會有共鳴。
「媽媽,我們老師說要帶手工材料。」
「又要帶東西?乾脆把咱家搬到幼兒園去,交那麼多錢,東西還要自己弄。我天天忙得要命,哪有時間給你備這個備那個,想當年我們小時候連幼兒園都沒上過,你姥姥姥爺誰也沒管過我們,我們不也照樣上了大學……」
孩子一句話,家長滔滔不絕。啰嗦的人最大特點就是,聽別人的話,講自己的事,表面上是在處理別人的事,實際上早已進入自己的世界,處理自己紛亂的情緒。
喜歡打岔的父母一般不太關心別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許多意義不大的瑣事纏繞,給孩子最大的感覺是嘮叨、煩人。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這樣的溝通類型其實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溝通」,因為它是「溝而不通」的,表面上雙方都在說話,而且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但因為不同頻,信息根本沒有交流,也沒有反饋。
而在家長喋喋不休時,孩子早已陷入煩躁、焦慮的情緒中,盼望著嘮叨早點結束,家長說了什麼根本沒有聽進去。這種毫無效能的溝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讓孩子在青春期易出現逆反和抵觸。這種類型的家長要明白:孩子抵觸的不是你所說的內容,而是你的嘮叨!
4超理智型溝通
孩子:「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數學考得好!」
媽媽:「不準驕傲呀,你的數學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要繼續努力。」
習慣超理智型溝通的父母,往往教育意識、規範意識過強,總喜歡戴著過濾鏡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優點都被過濾掉,剩下的只有缺點和危險,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規範孩子。
這樣的溝通有時會短時間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但長遠看,對孩子人格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這種溝通方式嚴肅刻板,缺乏感情,在孩子青春期后容易爆發親子矛盾。即使一些孩子在上學時是個十分規矩的「好學生」,但在進入社會後,可能出現種種適應障礙。刻板、缺少熱情、固執、偏執、社交不良等,也往往會成為這類孩子的人格特點。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那如何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呢?
我們先來正確認識什麼是溝通,溝通是有層次的。人和人之間溝通的層次就好像一個個同心圓,最淺層次的溝通從同心圓的最外層開始,隨著溝通的深入,雙方溝通的內容和敞開度,也一層一層向同心圓的中心靠攏。人際溝通圈中,存在五個層次,依次是:
1.打招呼
2.講事實
3.說想法
4.談感受
5.敞開心扉
這五個層次從1到5層層深入,代表溝通雙方的親密程度。在現實生活中,越是熟悉、親密的人,溝通層次越深入。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以為孩子可以跟自己敞開心扉地溝通。事實是這樣嗎?當你的孩子跟你分享他的煩惱或秘密時,你的反應如何呢?
比如,孩子說 :「我不想上手工課」,如果父母順著孩子的情緒,本著對孩子的理解和接納,可以試探性地問:「哦,你能說說理由嗎?我想聽聽。」這時候孩子可能會繼續敞開心扉: 「我討厭手工課老師,她講解時,我動了一下材料包,她就批評我。」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當孩子向你敞開心扉時,他希望得到的是你的理解,如果你應對得當,孩子還會與你溝通。但如果得到的是你的否定、厭惡,比如你這樣回答:「老師做的沒錯,誰讓你不認真聽,不批評你批評誰。」以後孩子會選擇把溝通的內容降低一個層次,至多只和你分享感受而已。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一次兩次三次,如果家長一直是這樣的態度,孩子還會繼續降低跟你的溝通層次,他會選擇相對更安全的「談事實」或者「打招呼」階段。有時甚至連打招呼都會引發戰爭,乾脆放棄溝通,形同路人。
以前我們文章中提到過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一個人表現出來的僅僅是表面行為,而我們要看到導演這一切後面的心理需求和形成原因。
孩子逆反情緒可能來自家長這4種溝通方式,警惕!!
再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孩子說不喜歡上手工課,並說了原因,家長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後試著描述出孩子內心的「冰山」,跟孩子形成共鳴,比如你可以回答:「老師批評了你,你肯定很難受吧。你那麼迫不及待地想去動材料包,是不是很喜歡今天的內容。而老師還批評你,你是不是覺得挺委屈。」
當你表達出對孩子的理解,再進一步引導:「那我們想想,你喜歡今天的手工課,但把注意力都放在材料包上,沒有認真聽老師講步驟,結果手工沒做好,你是不是會更難受?」
至此,孩子會恍然大悟。他也明白了認真聽講的重要性,對老師的偏見也會消除。
所以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秘籍,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再去分析孩子背後的想法,並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一味地指責、討好、啰嗦,只會起負面作用。願在親子溝通中,每個家長都能夠付諸耐心和智慧,打造融洽的親子關係,讓溝通不再成為育兒路上的障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