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後的過撥人

[複製鏈接]

143

主題

145

帖子

87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_boy 發表於 2018-11-18 1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黔陽古城,公幹二十餘年,終歸還是他鄉之客。枝柳鐵路,於城東,向南北延伸。不時載著原木的火車,呼嘯而過。城中,偶有卡車,滿載楠竹疾馳而去,搖搖晃晃的竹尾巴,不知它們將流浪何方。此時此景,我不禁憶起當年苗寨大山裡的過撥人來。

我的家鄉壯溪沖,在雪峰山余脈楠木山北麓。一條十餘里長的裂谷,橫貫南北。谷北,松杉雜木,莽莽蒼蒼;谷南,竹海蕩漾,鬱鬱蔥蔥。當年守著這金山銀山發愁,外運不出。山民們祖祖輩輩,只好憑藉一副鐵肩膀,一雙岩腳板,從無盡的寶藏中,摳那麼一點點,艱難地扛出大山。

過撥,自然成了竹木出山最省力的方式。

山民每人扛一根木頭或者一捆楠竹,下松梁,穿竹林,過溪坎,走田塍,七拐八轉,路徑險阻,風風火火,趕十來里路,才能到公溪河岸。一個人這麼扛到頭,再回原地,枯燥,疲憊,又寂寞。加之沒人組織,行進無序,或因各自體能有別,造成干擾和混亂,影響竹木出山效率。而過撥則截然不同。它是一種最原始接力的運輸方法。它講究配合協作,同出同歸,輕鬆而快樂,工作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過撥,是山裡男人的事,偶見女漢子為之,就像戲中的插曲。山裡漢子,把進入過撥隊引以為榮,那是成熟男人和精壯勞力的標誌。一進過撥隊,生產隊每天記十分工,否則只記八分或九分。雖只差一兩分,但這是山裡男人最羞恥的事。過撥人,常自許為騷黃牯」,其他男人,常被戲稱「騸黃牯」(是指被閹割的牛牯)。一個孔武有力,一個「繞腳郞糠」(湘西方言,指虛弱無力)。「騸黃牯」,在人前抬不起頭。「騷黃牯」吹牛皮,他們只能在邊上聽,陪著笑臉,內心的酸楚難以言表。在婆娘面前,聲氣也粗不起。可不是麽!陽剛壯實的「騷黃牯」高門大嗓,偷眼瞧著羞赧含情的婆姨,半明半暗,用言語挑逗,說著些「坷垃壘牆牆不倒,半夜跳牆狗不咬,老張哎,睡了你女人,你莫惱」的瘋語。

如果你沒到過這,沒見過這裡堅挺高大的松竹,沒聽過野性放縱的山風,大概你永遠不會明白,深山裡,還隱藏了多少「騷黃牯」與「騸黃牯」與女人野合的故事。山裡伢子要成真漢子,除了練好犁田打耙和巴田塍等基本農活把式,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騷黃牯」!大家都知道,一個隊里百十口人,整個生產費用,年底工分分紅,都得靠騷黃牯磨肩頭,拼著命,才攢得來錢。男人麽,誰不要光鮮的麵皮?更何況,做個「球也攣不成」的「騸黃牯」,多丟人呵!

做個響噹噹的騷黃牯,還真得有一副好身板, 一雙好腳力,一個耐磨的好巴肩(襯墊)。

一般的,就在供銷社買個白布巴肩。有路數的,能搭上帆布巴肩,或者用車輪內胎割成的巴肩。帆布巴肩和輪胎巴肩,是騷黃牯的最愛!我父親的巴肩,是母親親手縫製的。那時,買布憑布票,母親就把碎布縫成布塊,再用米湯浸泡貼在報紙上,晒成布殼子。面子布,就咬牙去買幾尺粗白布,浸在桐油里,撈起晾乾,再準備結實的麻線棉花。縫巴肩是個細緻活,一層布殼子,一層棉花,大概三、四層。中間棉花,要墊厚實點,邊上攤薄些,然後蒙上面布,用剪刀裁成豬腰子狀。最後的工序,就是針線活。夜深人靜,父親和孩子都睡下了,母親坐在油燈下,一針一線,針腳細密而均勻,包邊整齊圓滑。有時要做幾個晚上,才能縫好。待縫好后,搭在父親肩頭試試,父親笑呵呵的,感覺那就是最好的巴肩。

一把結實的木軛子(又叫叉把,主要是起到別肩省力和支撐平衡的作用),也是過撥人的心愛之物。找一把稱心如意的木軛子,與孫悟空尋如意金箍棒一般不易。不過,這也難不了我們的「騷黃牯」,我屋背後爛木坑的崖壁上,多得是了!木材,都是些楠木、檀木、柚木和茶樹等上好的材料,紮實硬朗,韌性光滑。然而,要生成天然的丫杈,胳膊粗,人把高,樹榦直,這般合適的,就好比尋仙草。騷黃牯們,為找根如意的軛子料,鑽林子,爬山壁,千辛萬苦。父親是在楠木山的岩屋,才找到那根神木的!材料找到了,還要放在火塘上炕,懸炕一年半載,干透,這時才能做軛子。山裡漢子都是做軛子的能人裏手,鋸木,劈材,成型,刨光,一氣呵成。在叉丫凹處和丫腳平面,各扎入二、三截小鐵楔,再用鋼磨磨尖,抹上桐油,才算大功告成。至於抹汗的蘿蔔手巾,草鞋或雨靴等,婆娘們早就準備熨帖了。

山裡人,一年到頭,閑不了幾天。不出正月初十,隊長就用哨子把大夥吹進莽林,砍竹,伐木,削木皮,過撥。春耕,播種,插田,施肥,殺蟲等開支,就靠這趟趕忙。秋收后,山民們又對著竹木「出氣」(靠它生錢),砍、伐、削,過撥。冬天老人、孩子禦寒的棉衣棉褲,過春節的糖果、炮竹等年貨,就靠這一場血拚了!

騷黃牯們每次過撥,就是一次壯行出征。雖然只有十里八里,但一干就是個把月。婆娘們對過拔,也看得很重。在春上過撥前,她們會把糍粑藏起,雞蛋積起,僅有的一塊半塊臘肉留起。秋冬過撥,物資豐足,她們可省心了。大米、高粱、粟米、紅薯和葛粑等,樣樣充足。不管怎樣,她們還是要想方設法,保證自己的「英雄」,每天有兩頓吃得飽。老人和婦女,在過撥的沿途,填坑,清路,把一兩米處的藤草和雜樹都砍掉,以確保過撥無羈絆而出險。

過撥,不僅僅需要力量和勇氣,更重要的是技能和團隊精神!

這是個精幹的隊伍,必須組織協調好。隊長要清楚每個人的特殊能力和弱點,然後安排誰栽撥,誰接撥,誰揀撥,誰應該在什麼位置,做到胸有成竹。栽撥者,是整個隊伍的靈魂,他是第一個起撥者,每一撥都有他的份。他要根據騷黃牯的人數和路況,確定栽撥數和栽撥的間距及地點,一有差池,就要引起混亂和紛爭,甚至鬥毆。揀撥者,是在最後一個位置上。當每個人的位置確定后,他主要負責從竹木的堆子上揀撥,確定一天的過撥量和掌握過撥的節奏;同時,由他決定大家的作息。這個位置非常重要,一般是隊長的。送撥和接撥都是技術活。每個人都在一定的區間接送,送得到,接得著,形成默契。一迎一送,面對面,背對背,展現出勞動的和諧與快樂。

當播好秧種,在布穀鳥的啼聲中,騷黃牯們扛著木條或者楠竹,繞著輕煙,沐浴細雨,從高高的龍蟠山和矮盤脊,盤桓而下。到谷底,跨過古岩板橋,沿著歡快的壯溪,一路小跑。一時興起,扯掉草鞋,光著腳板,踩著春泥,送撥,接撥……不知是誰唱起苗家的歌謠:

三個斑鳩喲飛過灣,

兩個成雙么一個單。

蘭花妹妹要嫁出山,

哥哥心裡喲像油煎!

牛欄里關貓喲繞松活,

妹妹心裡我落不了窠。

咯世喲陪莫了妹雙飛,

下輩子喲做你的梁山伯……

一人唱,二人和,騷黃牯們一路都應和起來。壯溪沖,蕩漾著山歌和歡笑聲。路坎邊的桃樹,落紅繽紛。寬厚的腳板,踏得泥水四濺。一撥接,一撥送,一撥撥過得行雲流水,似乎不是在扛竹木,而是他們附著竹木飛天,在林間,在古道,在綿綿的煙雨中。唱著,和著,走著,過撥人把偷聽山歌的女娃子的心和腰肢都唱軟了。不久,女娃子後背也背了娃,灶台前變著花樣給男人蒸臘肉,煎糍粑,烤紅薯……

冬晨,壯溪田疇、高坎,山灣,枯莖草葉,風霜高潔。路上,竹樹低首,銀髮蒼蒼;路下,「狗牙齒」(植物)亮亮晶晶的。騷黃牯們,著草鞋單褲,扛著二百餘斤的枕木,用軛子別著,喝氣成霧,踏得「狗牙齒」咔擦咔嚓作響。送撥到位,轉身背對著前方,用軛子支撐住枕木。接撥人與送撥人,背貼背,同樣用軛子撐住枕木。當接撥者掌握到平衡點時,兩人同聲:起喲!接撥者,邁開步子,血脈僨張:嗷嚯嚯,嗷嚯嚯……一路吆喝著。送撥者,拄軛在風中,目視著接撥者,伸脖張嘴:嗷嚯嚯……額臉青筋暴突,赤紅如血,轉身健步接撥。嗷嚯嚯,嗷嚯嚯……此起彼伏,震蕩不息。竹葉子上的晶白,也脫落下來。冬陽里,壯溪沖的山山嶺嶺,分外妖嬈。

父親任生產隊長多年,曾對我說,過撥最要命的是在冰凍天。那年冬天,寒雨紛紛揚揚,北風一吹,到處晶瑩赤滑。路面上硬梆梆的,大鐵鎚砸下去,一個圓圓的白印。腳一踩上,身子就滑出去了。為了趕在臘八節前將枕木銷售出去,父親給過撥者每人準備一根棕繩和一斤精鋼櫟子(一種多年生藤蔓植物,塊莖如姜,荒年可充饑,亦可釀酒)酒。棕繩把草鞋和腳掌繞捆在一起,可以防滑。酒裝在竹壺中,隨時可喝一小口禦寒。

過撥人扛上凝凍的枕木,緩慢前行,寂寥無聲。那天,父親栽完撥后,放心不下古楓木樹險段的過撥,連忙回趕。父親在回趕途中,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太公蔣真元和我母親帶領二十幾個老人婦女,每人扛著一捆干稻草,沿路在險處鋪上一小把。太公手執鋼釺,在最險點鑿出一塊坎來,供過撥人下腳。父親端著酒壺,猛喝了幾口,面如關公,逢遇過撥人都說:為了老人和婆娘們,我們拼了!過撥人眼裡都噙滿淚水,答道,我們拼了!

「起喲!嗷嚯嚯,嗷嚯嚯——」過撥人的聲音劃過天空中,融入風雪的嗚鳴聲中。他們扛著竹木,在風雪中過撥行進。老人和婦女,不時在雪路上鋪上稻草,就像在人生行進的坐標軸上刻上精準的刻度……

山路上踏石留痕,歲月蜿蜒不斷。那是一九七七年的冬天。一條沙石路穿過壯溪沖,沿著鐘盤、龍船盤逶迤而去。終於,一輛輛汽車轟隆隆地開進壯溪沖,源源不斷把竹木運出大山。寂靜的原野,沸騰起來。

大山,永遠不會老。壯溪沖,永遠充滿活力。老去的,是大山的子孫,是曾經壯如山的過撥人。如今,還有幾人記起大山的過撥人?想起父親去世時,瞅著屋角那把黃檀木軛子,我淚流滿面……

27

主題

85

帖子

45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0
沙發
尚慶武 發表於 2018-11-21 17:04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