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刺殺汪精衛的幕後藏鏡人是蔣介石嗎?

[複製鏈接]

75

主題

80

帖子

417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uoo 發表於 2018-11-12 15: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35年11月1日晨,六朝古都南京的丁家橋一派熱鬧景象。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就位於此,而且在這裡即將召開的四屆六中全會,將是國民黨有史以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大會,共有一千餘名的代表和黨部職員,是為幾天後召開的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做準備,但這一天卻因為隨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而永載史冊,這就是第一次刺汪事件。

1935年的中國,可以說憂患深重,民不聊生。當是時,東北早已淪陷,華北危在旦夕,華南「剿匪」火熱,中華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國民黨蔣介石非常重視這次會議,親自邀請了原本反對過他的馮玉祥、閻錫山等,共同與會,以「顯示國內趨於團結」。

開幕式上,國民黨中常委、行政院院長汪精衛致開會詞,隨後百餘名中央委員步出禮堂在台階前合影。生性多疑的蔣介石臨時決定不參加照相。就在攝影結束,委員們轉身上台階之際,一名記者突然衝上前去掏出手槍,近距離對汪精衛開了三槍,汪當場倒地。該名記者也隨後被警衛射殺,送院不治死亡。

因為蔣介石與汪精衛恩怨重重,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因發現照相時蔣並未到場,徑直懷疑此事乃蔣所為,就當面斥責他道:「蔣先生,你不叫兆銘干就講明好了,何必下此毒手?」蔣介石當時無言以對,十分尷尬,命將汪精衛急送中央醫院搶救。所幸的是,汪精衛身中三槍卻並非致命,終於脫險。醫生們發現,這三槍一彈射進左眼外角下顴骨,一彈貫通左臂,一彈從後背射向第六、七胸脊柱骨。前兩顆子彈當即取出,而最後一顆子彈就此留在汪精衛身上,後來經常發炎,最終成為導致汪精衛於9年後死亡的主要原因。

那麼究竟是誰想要汪精衛的命呢?是蔣介石,還是另有其人?經過調查,這個刺客名叫孫鳳鳴,是南京晨光通訊社的記者。而這晨光社於一年前成立,只不過是個幌子,社長華克之後來成為了著名的共產黨地下工作者,而此時也早已逃得無影無蹤。其實,孫的目標原本是蔣介石,但見蔣沒有現身,就拿汪精衛開刀。國民黨當局雖抓捕了很多人,但都問出沒有結果,既然兇手孫鳳鳴已然斃命,此案最終不了了之。

汪精衛一生波瀾起伏,跟刺殺有不解之緣。第一次是他刺殺別人。那是在1910年,27歲的汪精衛血氣方剛,寫下「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詩句,謀劃在北京銀錠橋用炸藥刺殺攝政王載灃,結果被捕,差點丟了性命。而這一次竟是自己被人刺殺,而且還非常冤枉。但是3年後的另一次遇刺,他絕對是主角,而且主使恰恰便是蔣介石。

1938年12月,全國抗戰已經進行了一年半,國府從南京遷到重慶,形勢非常困難,那時的蔣介石已經成為堅決抗戰的領袖,而汪精衛是僅次於蔣介石的國民黨副總裁。兩人對於抗戰的前途有著不同的認識。面對中日之間過大的實力懸殊,汪精衛相信只有停止戰爭才能救國,而且他也並不甘居於蔣介石之下。

在手下高宗武、周佛海等人與日本高層聯絡后,汪精衛相信了日人停戰撤軍的許諾,秘密離開重慶,經昆明到達越南河內,準備轉赴上海。汪精衛離渝抵越之際,報界紛紛傳言系舊傷複發延醫診治而已,《申報》重慶二十三日專電云:汪精衛氏二十一日乘飛機離渝,當日抵河內,目前有出洋赴德準備,而無赴港意,再汪氏此行,聞曾徵得最高當局之同意。

蔣介石曾派人給汪精衛送去護照,希望他遠去歐洲,但隨後又讓軍統戴笠派部下陳恭澍前往河內行刺。1939年3月20日深夜,刺客從后牆爬入寓所,用斧頭劈開汪精衛卧室的房門,向室內掃射。但被打死的並非汪精衛,而是與其情同手足的秘書曾仲鳴。汪精衛竟然又一次從鬼門關溜走。原來他們住在高朗街25號與27號--是兩個相鄰、每層彼此相通的3層洋房。行動失敗后,陳恭澍聲稱做好了交付軍法審判的思想準備,但回到重慶照樣受到軍統的重用。

汪精衛大難不死,驚恐萬狀,毅然趕赴上海,在日本的幫助下,隨後建立了南京偽國民政府,最終淪為日本的傀儡。1943年底,汪精衛因為第一次遇刺時留在體內的那顆子彈,發作起來時常疼痛不已,便由日本軍醫手術取出,但術后雙腿麻痹、大小便失禁,病情惡化。1944年3月,汪精衛飛赴日本名古屋就醫,由名古屋帝國大學的專家組成了治療小組,再次施行手術,並無起色,遂於11月10日下午4點20分在日本逝世,距離本片開頭的故事整整過了9年零9天。

由於汪精衛一生和刺殺有緣,因此關於他的死,至今還有很多傳聞,有的說他是被日本人所毒殺,有的說是被蔣介石毒殺,還有人說是被中醫「劉一帖」所毒殺,更有人說幾年後開棺之時汪的屍體仍然有中毒痕迹,凡此種種傳聞都被汪的後人一一否認。

不管怎麼說,汪精衛死後,屍體葬在了南京中山陵西南的梅花山上,覆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1946年1月21日,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奉蔣介石命將汪墳炸毀,屍骨焚燒。後來原先的墳地之上,建了一座小亭,兩邊修建了長廊,又種上花花草草,成為了一處風景點,與中山陵遙相呼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7 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