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朱元璋為何下定決心定都南京

[複製鏈接]

62

主題

63

帖子

22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先來看看歷代大一統帝國都定都在哪,秦朝在咸陽,西漢在長安,東漢在洛陽,隋唐在長安,宋朝往南移了一點,在開封,元朝在北方。不難看出,明朝以前的大一統帝國的都城毫無例外地定在了關中或中原地區。

朱元璋起自南方,很長時間把南京作為大本營,這樣看朱元璋似乎有理由首選南京作為都城,但是以朱元璋自己的眼光和思緒來看,定都南京也是存在諸多不利因素的。

A宿命論。古人大多信這種東西。若是追溯一下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東吳從孫權到孫皓是58年,東晉從司馬睿到劉裕代晉是103年,宋齊梁陳四朝壽命是一個比一個短,平均50年左右。所以民間說南京不適合做都城,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會短命。這觀點雖有迷信的成分,但支撐這個觀點的依據卻是事實存在的,包括後來的南唐,也很短命。「以六朝所歷年數不久」像咒語般纏繞著朱元璋及其大臣們。

B皇氣破壞。之所以定都南京的王朝壽命短,是因為虎踞龍盤的帝王之都金陵的皇氣被秦始皇破壞了。傳說,有人告訴秦始皇「東南方向有皇氣」,秦始皇派人找來找去,就找到金陵南京去了,於是就想辦法破壞那裡的皇氣,就把淮河水引進金陵及其四周的山脈水系,由此形成了一條河,就是現在的秦淮河。這個說法到明朝時流傳了千餘年,甚至現在也廣為傳說,這也是朱元璋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咒語。

C歷史經驗。歷史上定都北方的朝代壽命都比較長。定都北方有個明顯優勢,就是可以及時對構成中原王朝最大威脅的北方游牧民族加強軍事控制和武力應對,從而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D地理位置不利。南京太過偏東南了,不管從國家事務管理還是戰略位置來說,都不太方便。朱元璋自己也說:「朕今新造國家,建邦設都於江左,然去中原頗遠,控制良難。」

E沒有軍事要隘。南京與北方的那些層巒疊嶂的高山峻岭相比,簡直弱爆了,這使南京沒有了可靠的自然屏障,除了長江之外,南京基本沒什麼靠得住的軍事要隘。朱元璋曾說:「當大軍初渡長江之時,臣(朱元璋)每聽儒言,皆曰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佞。」

既然定都南京有這麼多弊端,朱元璋自己也心知肚明,那為何他還要定都在南京,難道他不怕惹火上身嗎?

其實,朱元璋選擇南京作為都城,並非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朱元璋毅然捨棄或者忽略南京的不利因素,大致有五個原因。

A財力不夠。大明剛開國,百廢待興。因當時的國家財政並非很充足,若是折騰一番到別處去大興土木建造都城,無疑要耗費很大的物力和財力,這對大明朝來說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開國前一年,朱元璋曾說:「予親歷田野,見人民凋敝,土地荒蕪,失業者多,蓋因久困兵革,生息未遂。」既然如此,出身底層的朱元璋是狠不下心去做勞民傷財的事的。

B感情因素。從攻佔集慶到建立大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前後待了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為了守住這一方「虎踞龍盤」之地,他著實花了很多心血、克服了很多困難。在期間在老百姓中他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從最初被稱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到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從吳國公,再到後來的吳王,如今成了聲名顯赫的大明皇帝,個中酸甜苦辣誰能體會?可以這麼說,南京是朱元璋打天下的中心根據地和大本營,同時這塊熱土也見證了他一路的艱辛和豐功偉績。

C應天根基。雖說朱元璋很節儉,但從攻佔集慶那天起到考慮定都,前後也有很多年頭。這些年,朱元璋在南京城內外也還是陸陸續續搞了許多城池建築。

朱元璋來南京起初是居住在南京城南的富戶王彩帛家裡,雖說是富貴人家,但畢竟是私人住宅,條件有限,所以後來隨著政權的擴大,他遷入了元朝江南「行御史台」辦公地,也就是後來的吳王府。但是過了兩年,朱元璋又下令「拓建康城」。這就是說,朱元璋嫌原來的吳王府宮殿又低又小,決定擴大應天舊城,並建造吳王新宮於紫金山一帶,此外,出於軍事考慮,他又再南京周圍搞了些城防建設,所以南京作為未來皇城已然初具雛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如果捨棄這些現成的建設到別處另建都城,朱元璋這樣節儉的人是捨不得的。

D中堅反對。朱元璋身邊的這些開國大臣們,大多來自淮右的鳳陽、定遠鄉下,原本世代為農,他們來到南京,心理上覺得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這時他們的歲數大都在不惑之年,人上了年紀就不願意再四處闖蕩了,假如執意要他們到北方去當官,定然是不肯接受。由於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了,妻兒老小都在南方,這麼地背井離鄉去了北方,吃也吃不習慣,住也住不習慣,誰願意啊?總之在考慮遷都時,大臣們反對聲一片。不說這些淮西鄉下農民或盲流出身的人,就連後來朱元璋的兒子朱橚被分封到了開封,有空沒空也老往南方鳳陽溜達溜達。

E儒士影響。用一句時髦話來說,朱元璋政治上開竅最早恐怕是在經略定遠時遇到馮氏兄弟后,馮國用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金陵虎踞龍盤,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為根本。然後四齣征伐……天下可足定也。」朱元璋聽后很高興。後來陶安等人又多次強調定都南京的重要性,「金陵,古帝王之都,龍盤虎踞,限以長江之險。若取而有之,據其形,勝出兵以臨四方,則何向不克?」大明開國前幾年,為朱元璋所傾心的儒士葉兌也跟他大講南京的優勢。對於定都南京的重要性經過儒士們的反覆強調,朱元璋及其集團核心難免會受影響。洪武三年定宴饗樂章,其中有一曲就叫「三奏《安建業之曲》,名《慶皇都》」,其中有歌詞:「虎踞龍盤佳麗地,真主開基,千載風雲會……」,其中「虎踞龍盤」是諸葛亮最早提出的,「真主開基」就是指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實乃千年歷史上難得的風雲際會。換言之,定都南京建立大一統帝國,朱元璋為第一人,這話一點不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