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驚!阿司匹林竟是一個長達40年的錯誤?先別擅自停葯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11-8 0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11月07日 11:27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科普中國

  最近一篇《震驚全球!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長達40年的錯誤!》(以下簡稱《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在朋友圈瘋傳。

  

  文中稱服用阿司匹林不僅毫無益處,反而會帶來諸多害處。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很多人甚至擅自停止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否真的會走下神壇,一起來找真相。

  

  阿司匹林是如何成為「萬能葯」的?

  經常用阿司匹林,但你知不知道阿司匹林其實最早是從柳樹里來的……

  

  在古代,柳樹皮是可以入葯的藥材,在古埃及和古希臘都有用柳樹皮入葯的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提到用柳樹皮煮水緩解關節病患者的疼痛。

  1828年兩位科學家成功地從柳樹皮里分離提純出活性成分——水楊酸。1876《柳葉刀》刊登了首個含有水楊酸鹽類的臨床研究,從此開始了水楊酸治療風濕的時代。

  

  但水楊酸有一股濃烈的酸味,同時化學性質不夠穩定,刺激性強,因此臨床上使用受到了限制。

  1897年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在水楊酸的基礎上合成了乙醯水楊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既改良了水楊酸的缺點,又保證了原有的療效。阿司匹林成為第一個發現的非甾體類抗炎葯。

  

  人們發現它可以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降低痛感,還可以減少炎症物質對下丘腦的刺激,來調節體溫中樞,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

  因此阿司匹林既用作退燒藥,也是一種鎮痛藥物。我們現在常用的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也是同類藥物,具有相同的作用。

  

  隨著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阿司匹林還可以阻止血栓素的合成,從而減少血栓的生成。

  隨著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腦梗)發生率越來越高,科學家們開始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來抑制體內血小板聚集,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可行的。

  

  我們現在通常使用大劑量的阿司匹林(約250-300mg)來退熱,小劑量的阿司匹林(100mg)來阻止血栓形成。

  近年來,還有文獻報道,阿司匹林能夠降低癌症的罹患風險。早在2016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推薦使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來預防高危人群的結直腸癌。今年發表在JAMA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超過5年可以降低肝癌的罹患率。

  是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不例外

  解熱鎮痛,抗栓防癌,看起來阿司匹林確實「萬能」。阿司匹林生產工藝純熟、價格便宜,所以一度被奉為「神葯」。

  

  美國FDA和相關學會甚至認為阿司匹林能夠用在疾病的預防上,因此在很多場合和指南中均推薦了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用藥。

  一級預防是防未病,就是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沒有患病時預防性使用藥物,防止以後患病;

  二級預防是指已經出現某種疾病,為防止疾病惡化或再次發生而預防性使用藥物。

  但這樣的做法在醫療界始終有爭議。《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一文所援引的兩個重量級研究,就是關於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研究——

  1、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12%,但大出血事件發生率提高了29%;

  2、哈佛大學研究:使用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時,心肌梗死、中風、心血管事件死亡等的發生率僅下降了4%,研究者認為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的受益要遠比預計的小,但卻帶來了額外的用藥風險。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對於70歲以上健康的老年人,阿司匹林不僅不能減少心血管的發生,反而還增加死亡率和出血風險。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阿司匹林作為一種藥物,具有治療作用的同時也會帶來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就是胃腸道的刺激,此外還可以引起胃腸道潰瘍、出血風險等。

  

  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一級預防作用並不如既往人們所估計的那麼樂觀。但很多人認為平常沒事吃點阿司匹林有益無害,抗栓防癌,強身健體。

  事實上,是葯三分毒,所有的藥物都應該評估過用藥獲益和風險后使用。阿司匹林也不例外,使用前必須由醫生評估,確認需要使用后,憑處方購買使用。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8-11-8 05:58 | 只看該作者
 千萬別擅自停葯!

  相信,這篇引爆朋友圈的文章能夠讓一些人意識到用藥的風險,停止濫用阿司匹林。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很多本該需要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也因此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一文,所列舉數據都是真實的,結論卻是錯誤的,造成了公眾對於阿司匹林的誤解。不是所有預防性使用阿司匹林都是錯誤的,在這裡存在一個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問題。

  阿司匹林二級預防的重要意義在業界是毫無爭議的,也就是說,如果已經發生過心臟病的患者,目前還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切不可擅作主張停用藥物,此時服用阿司匹林是利大於弊。

  

  阿司匹林的使用也有講究。由於阿司匹林是弱酸性藥物,且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因此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應首選腸溶劑型,如腸溶片或腸溶膠囊,且應空腹使用,避免在胃內分解,造成刺激。

  至於是早晨吃還是晚上吃,這取決於個人習慣問題,建議固定時間段服用藥物,避免漏服藥物。

  

  看到這裡,相信聰明的你已經明白了《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錯誤之處。一定要聽醫生的話,別耽誤病情。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