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濟糾紛不是犯罪,依法保障民企權利

[複製鏈接]

143

主題

241

帖子

10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itanghuakai 發表於 2018-11-7 16: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妥善審理各類涉民營企業案件。要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當作犯罪來處理,堅決防止把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讓民營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讓民營企業家的財產更加安全,讓民營企業家的權利更有保障。

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最高法提出的要求得到了熱烈反響。中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社會,各類經濟主體在其所從事的經濟活動中,經常會發生各種經濟糾紛,比如發貨以後收不到貨款,交款以後收不到貨物,資本在股權交易中也會產生各種糾紛。

對於這種糾紛,利益受到侵犯的一方一般會通過法律手段來伸張自己的權利。這是法律作為社會「守門人」所起到的作用,它使得社會經濟保持順暢運行,各類資本也得到公平的法律保護。

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法律就必須恪守中立,也就是說,司法者只能以法律為標準來論斷糾紛雙方的是非,特別是要把這類案件放在民事範疇里進行審理。如果不是這樣,一些市場主體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市場就會失衡。

今年上半年經過最高法重審而獲得改判的張文中案,就是在這樣的路徑之下產生的。司法部門之前在這起案件中,先認為張文中侵害國有資產,將這位民營企業家抓捕並判刑,終於釀成了一起重大冤案。之後,張文中旗下的民營企業物美集團受到嚴重打擊。

將一些經濟糾紛視為犯罪,不僅導致相應的企業垮台,而且對於案件影響所及地區的經濟生態也造成不良影響,遏制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最終影響地方經濟的平穩運行。

因此,要防止把經濟糾紛當作經濟犯罪來處理,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要為國有企業「去魅化」,避免動輒給人戴上「侵害國有資產」的大帽子。在市場上,企業享有平等地位,一旦產生糾紛,司法者應當釐清兩者在經濟行為上的是非,而不是把兩者的身份等作為定爭的標準。

只有嚴格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進行司法審理,不偏不倚,才能作出公正的判決,並且促進各種糾紛的解決,司法也才能得到當事雙方和整個社會的信任。

143

主題

241

帖子

10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9
沙發
 樓主| haitanghuakai 發表於 2018-11-7 16:29 | 只看該作者
在市場上,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應該享有平等地位,一旦產生糾紛,司法者應當釐清兩者在經濟行為上的是非,而不是把兩者的身份作為定爭的標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