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也受不了開始偷師中國 但結果可能很可怕

[複製鏈接]

264

主題

264

帖子

168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清氣正 發表於 2018-11-3 14: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支專註於戰爭設計、思想創新的軍隊,遠比一支專註於武器發展的軍隊要可怕。

  再先進的技術,只有科學合理地運用起來,才能全面發揮其作戰效能。

  美軍作為一支聯合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軍隊,在他們看來,現代戰爭「無戰不聯」。與之相矛盾的是其軍種(如美國海軍、空軍、陸軍、網軍和太空軍等)間涇渭分明的「條塊」思維。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作為顛覆性技術革命的先驅者,其「碎片化」的技術革命恰恰缺乏一種先進思想「統起來」。

  「馬賽克戰爭」就是DARPA蓄謀的一場顛覆性的軍事思想革命。

  它面向尖端科技、未來戰爭,可能將敵人拖入更加濃重的「戰爭迷霧」,並成為激發美國「戰爭癮」的一針催化劑……


  文 | 易芳 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2017年8月,素來以發展顛覆性技術而聞名於世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提出了贏得未來衝突勝利的升級版戰略——「馬賽克戰爭」。

  2018年9月,DARPA在成立60周年的研討會再次強調:要贏得未來和規避衝突的最新戰略,就是將作戰方式由傳統形式向「馬賽克戰爭」轉變。

  不久前,美國空軍積極配合DARPA的「馬賽克戰爭」戰略,尋求發展自主噴氣式戰鬥機。

  那麼,什麼是「馬賽克戰爭」?

  眾所周知,馬賽克是由無數個「馬賽克碎片」組成的一個系統,具有呈現簡單,功能多樣,且具有快速拼裝等功能和特點。

  DARPA提出的「馬賽克戰爭」,正是借鑒了「馬賽克」的這種特性。

靈活多變的馬賽克靈活多變的馬賽克
  按這種設計思路,美國人將各種感測器、陸海空天網等成本低下、功能單一的武器系統或者平台視為「馬賽克碎片」,通過網路信息系統將這些「碎片」動態地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按需集成、極具彈性、靈活機動的系統,針對戰場需要進行密切合作。

  那麼,DARPA為何在此時提出並不斷強調「馬賽克戰爭」理念呢?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原因。

  1

  第三次抵消戰略失靈

  綜合國力達到美國的60%,美國人將這個數值視為挑戰自己全球統治權的危險信號,必須想方設法地予以遏制。其中最能有效保障美國霸主地位的成分就是軍事力量。

  2014年8月,美國加速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背景下,特別是針對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國防部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戰略」,希望通過發展「改變未來戰局」的顛覆性技術群,以實現軍事上的絕對優勢。

美國三次抵消戰略對比美國三次抵消戰略對比
  然而,不到兩年,2016年7月5日,軍事專家朱爾斯·赫斯特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直言,美國的「第三次抵消戰略」不足以阻止未來一場大規模戰爭。

  今年,在DARPA的「60大壽」上,美方多位人士表示,奧巴馬的「第三次抵消戰略」是「正在走向失敗的主張」,DARPA的「黑科技」確實失靈了。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現代社會技術擴散太快,美國有的比如AI、無人科技、高超音速武器等,其他大國都有了,美國的相對優勢沒有必勝把握。

美國「波士頓大狗」四足步行機機器人美國「波士頓大狗」四足步行機機器人
  比如,美國研發了採用仿生學設計的四足步行機器人「波士頓大狗」。不久,解放軍在「跨越險阻」競賽中出動了機器大狗。

  比如,2016年10月美軍使用3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釋放了103架「Perdix」無人機,進行無人機蜂群試驗。

  之後,我國就完成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而且,我國在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的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系統,具備了與「蜂群」無人機相抗衡的實力。


  蜂群戰術是未來戰爭的常用戰術之一

  此外,在航母、衛星、隱身戰機或精確彈藥等大國重器上,相關大國也不敢落後,特別是近些年構建起來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讓美國先進平台的戰略價值正在不斷縮水。

  在這種情況下,單一領域的科技優勢無法維持美軍甚至美國「獨步天下」的絕對優勢,必須另闢蹊徑。

  並且,美軍當前的作戰設計中存在著類似預警機、航母等「中心節點」,一旦被摧毀,將令美軍承受巨大損失。但是,若要開發新的戰爭技術不僅成本高昂,而且研發周期可能長達數十年。

  因此,對原有武器、平台等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兼之以尖端技術的「馬賽克戰爭」便大有用武之地了。

DARPA的「馬賽克戰爭」概念圖DARPA的「馬賽克戰爭」概念圖
  2

  整合「碎片化」尖端科技

  DARPA明確表示,對於軍事作戰能力的下一次革命,並不依賴於突破型平台的引入。

  那麼,重點是什麼呢?

  目前,DARPA新建自適應能力辦公室,並投資一系列技術,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高超音速飛行和太空系統等,尋求將這一構想變成現實。

  在AI領域,DARPA已經邁過了AI規則和深度學習階段,正在發展AI與環境的自適應;

  在高超音速領域,美國已經實質性退出了《中導條約》,在爭奪5-10馬赫的競爭;

  在複雜城市作戰領域,DARPA啟動了「進攻性蜂群使能戰術」項目,能夠以250個或更多協同自主作戰系統進行城市蜂群行動,目前正在重點研究「士兵-蜂群」編隊和蜂群戰術。

  要知道,再先進的技術,只有科學合理地運用起來,才能全面發揮其作戰效能。

  但是,DARPA作為顛覆性技術革命的先驅者,其「碎片化」的技術革命恰恰缺乏一種先進思想「統起來」。

  而美軍各軍種琳琅滿目的作戰理念顯然無法擔起這副重擔(比如,「雲作戰」以空軍為主,「分散式殺傷」以海軍為主,「多域戰」以陸軍為主)

  於是,DARPA用自己的技術設計自己的戰爭思想,而不是分割交給軍隊,防止設計與使用「兩張皮」,以期能夠系統、科學地解決產品到使用的問題。

  簡言之,要的就是「一加一遠大於二」的效果。

  3

  彌合軍種間結構性矛盾

  美軍是一支聯合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軍隊,在他們看來,現代戰爭「無戰不聯」。與之相矛盾的是其軍種(如美國海軍、空軍、陸軍、網軍和太空軍等)間涇渭分明的「條塊」思維。

  不僅如此,各軍種分別提出了五花八門的作戰概念。遠的不說,自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軍作戰概念創就讓人眼花繚亂。

  咱們舉幾個例子:

  2013年,美國空軍提出「快速猛禽」作戰概念,2014年,對「作戰雲」概念進行了正式定義。2017年,又將「快速猛禽」升級為「靈活作戰部署」。

  海軍水面部隊有「分散式殺傷」,水下部隊有「幽靈艦隊」概念,海軍陸戰隊提出了「21世紀機動戰」。

  陸軍2016年提出「多域戰」概念,2018年升級到「多域作戰」1.5版,還得到了空軍、海軍的認可。

  說到聯合作戰,又有「空海一體戰」、「聯合作戰介入」、「全球公域進入與機動」、「城市作戰」、「應對導彈齊射攻擊」,等等等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