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俠文化究竟魅力何在?

[複製鏈接]

345

主題

420

帖子

363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鐵林 發表於 2018-11-1 1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庸離我們而去,金庸的一生一共有16部作品之多,為中國的文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有關武俠文化的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武俠文化究竟魅力何在?

對歷史記憶的探尋

武俠小說、影視劇常依託某個歷史時代作為創作背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一些為大眾所熟知的歷史人物,如岳飛、袁崇煥、邱處機、成吉思汗、朱元璋等,出現在複雜紛亂的江湖爭鬥之中,與大眾集體記憶里的民間傳說和歷史掌故形成呼應。與此同時,行走江湖的英雄俠士也置身於人們所熟悉的歷史語境之中,引導著懷揣文化集體記憶的觀眾悄然走進武俠世界的快意恩仇之中,融入俠士生活的大起大落之中,沉浸於作品營造的藝術氛圍之中,從而使他們獲得某種替代性的心理滿足。

這種根植於歷史沃土之中的武俠文化,往往繞不開對家與國關係的探討。創作者往往將個體的「家」與群體的「國」緊密連接在一起,讓英雄俠士的個人命運與家庭、族群乃至國家的命運聯結起來。在改朝換代時,在各種反對外敵侵略的抗爭中,江湖義士為國為民、捨生取義,生動詮釋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格訓。

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所謂「武」,就是習武之人要鍛煉筋骨、精進技藝、磨鍊意志、防身除暴;所謂「俠」,代表江湖義士重情崇義、懲惡揚善、保家衛國。在武俠文化中,俠客對於「武」的崇尚,主要體現在他們習武的過程中,對武學精神的鑽研和探索——只有超越了對「武功」的競技崇拜,上升到將自然之勢與天成之道巧妙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習武之人方可練就絕世之功。這樣的武學精神實則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諸如「降龍十八掌」「獨孤九劍」「乾坤大挪移」等絕世武功,無不滲透著武林俠士超脫於器物之上的對「道」的體悟。這種於「道」之「悟」,融入了儒家的仁愛與理智、道家的清靜與無為、佛家的慈悲與包容。秉持著這種武學精神的俠士英豪在馳騁江湖的過程中,酣暢淋漓地張揚著生命的力量,感染並引領著現實世界中為探尋生命之「道」而上下求索的人們。

可見,與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思想相聯繫,武俠文化中的武俠精神其實體現的是一種人生境界。武俠世界里的英雄人物不僅有殺富濟貧、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英勇行為,更有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的精神境界。這其實包含著「女媧補天」式的關愛蒼生、「后羿射日」式的不畏強權、「精衛填海」式的堅韌不屈、「夸父逐日」式的頑強進取,等等。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武俠小說、影視劇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其審美特徵皆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某種品性和氣質相契合,自然能激發人們豐富而自由的藝術想象。武俠文化中所描繪的武功常常騰雲駕霧、踏雪無痕。比如,金庸筆下的「降龍十八掌」剛猛有力、「玉女素心劍」玄妙飄逸、「九陰白骨爪」幻化狠辣、「六脈神劍」石破天驚,還有古龍小說里的「靈犀一指」「踏雪無痕」「天外流星」,梁羽生書中的「天狼劍法」「飛花逐蝶」,黃易提及的「歸魂十八爪」「紫氣天羅」等。除了這些出神入化的絕世武功,還有世外高人棲居的各種神秘莫測的洞天福地,在為武俠故事賦予浪漫、奇幻色彩的同時,也滿足了千百年來人們追尋美好生活的心理渴求。

不僅如此,無論情節如何緊張、故事怎樣曲折、懸念何以不斷,武俠小說或影視劇都試圖用豐富的思想內涵凸顯其所堅持的社會價值,回應諸如「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有情人終成眷屬」等一些普羅大眾心中的美好願望和訴求。這樣的敘寫和展示,使讀者、觀眾藉由武俠世界體驗生命意志舒展的喜悅,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世人對現實世界的潛在心理慾望,有效滿足了受眾的娛樂審美需求。

對人性善惡的思考

武俠小說還注重展現人性。創作者在表現各種利益紛爭、江湖權謀的同時,也展示了江湖中人面對愛恨糾葛、利益紛爭時的複雜心理,這其中雖不迴避因自私貪慾而扭曲的人性醜惡,卻更多地張揚了拳拳之心、赤子之情的人性美好。很多武俠小說中的英雄,大多幼時經歷失親之痛,他們在奇遇名師后經過百般磨難歷練,終以絕世武功成就豐功偉業。郭靖憨厚、楊過機敏、張無忌猶疑、胡斐魯莽、喬峰慷慨,這些具有鮮明個性特徵且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平民英雄」令人自然心生親近,使世上平常之人渴望建功立業、揚名天下的夢想在武俠故事塑造的人物身上得到了回應和宣洩。江湖暗喻現實社會,武林人士刀光劍影的明爭暗鬥實則對應著真實生活中的各種縱橫博弈。創作者利用對武林爭鬥的描摹,圍繞人之生命意義向受眾發問,並由此闡釋他們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即謳歌真誠、善良、奉獻,譴責貪婪、功利、市儈,引領人們為創造更美好的社會和人生而努力。

在全球化與電子媒介飛速發展的現代語境里,本土文化中出現了一種淡化歷史記憶和模糊本土文化特質的虛無主義傾向。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武俠文化何去何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