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條現金流,撐起中產家庭

[複製鏈接]

264

主題

264

帖子

168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清氣正 發表於 2018-11-1 1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中產階層」再次成為熱搜詞之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後來才成為經濟學概念。亞里士多德當年說過,城邦經濟必然會有極富和極窮兩個階層,極富者主政必然獨裁,極窮者主政必然動蕩,唯有中產階層態度中庸,他們既不會嫉恨富人,又不被窮人嫉恨,是城邦經濟的穩定器。
如今,全球人口的51%生活在城市,控制著90%以上的全球財富。不明事理的人危言聳聽,總在驚呼中產將「破產」,其實不然,中產階層的每一個人都可能被淘汰出局,但中產階層常在,是都市經濟中永恆存在的群體。
人們習慣於把中產階層描述為人口多數,許多人還接受了一個未經證實的假說:「兩頭小,中間大」,中產階層就像橄欖球一樣位居中間,舉足輕重。然而真實的都市經濟並非如此,中產階層群體的數量取決於人們選擇的統計標準。
某權威機構的研究證明中產階層在中國已達4億人口,主要依據是薪酬;我認為中產階層約佔都市家庭的20%左右,主要依據是資產;還有人選擇各種不同的統計指標得出各自不同的結論,但都不支持中產階層是人口多數的假說。僅從城市人口看,不同統計口徑的中產階層人數在1億~4億區間。

麥肯錫研究院認為中國中產階層是年收入1.35萬~5.39萬美元的人群,人數約為1億。波士頓諮詢2010年的報告以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約800美元)以上為基準,預計2020年超過4億人。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的「中等收入群體」年收入在17萬~25萬元區間,再加另外3項據稱很重要的指標綜合考慮,但可同時滿足4項指標的群體僅佔中國適齡人口的4.1%!此論滑稽引來一片噓聲,最流行的嘲諷是:你連中產都不是,還談什麼焦慮!
回到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社會群體分三等,富人、中產、窮人。若以人口比例計算,肯定是窮人多,富人少,中產居中。經濟學的貢獻在於「量化」收入,於是就有了可量化的兩條現金流,其一是薪酬,其二是資產。富人是資產收入者,薪酬收入可忽略不計;窮人是薪酬收入者,資產收入可忽略不計,二者之間就有了中產階層的標準:兩條現金流。
中國文化的成功路徑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簡稱修齊治平。若把「修齊」和「治平」分開,中產階層作為社會穩定器的功能在於其專註修身齊家。全球企業統計中百年老店數量最多的國家是日本,有2.2萬餘家,註冊企業1100多萬家,以日本總人口1.27億計算,10多個人就有一家企業。這些百年老店的僱工數總數不及日本20家大型企業。
日本稅收制度對這些「個體戶」網開一面,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統計也不太認真。其實,每一個若有若無的小生意,背後都是一個中產家庭:家財萬貫,不如一個「爛店」!中產階層的核心人口正是這些專職或兼職的小生意人,看到機會就開店,生意不好就關店。恰如我在《拉開貧富差距的「碎片」》一文中所述,碎片時間拉開人生的差距。
在大數據時代,新經濟的核心有二:其一是「用戶創造價值」;其二是「平台鏈接用戶」。這一場劃時代的變革呼嘯而來,如風捲殘雲,而最能適應變革的群體卻是中產階層。當人們還在討論「網際網路+?」的時候,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微型店「忽如一夜梨花開」,填滿了購物中心的碎片空間。
一旦為中產,兩條現金流。職業收入源於工作時間,資產收入源於碎片時間。無數個「爛店」雖不起眼,卻潤物無聲,如雨後春筍,喚醒了中產階層求新務實的創業和投資,而中產階層的崛起則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6: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