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寒飛論債】為何掙錢那麼難?從時勢造英雄到英雄造時勢

[複製鏈接]

169

主題

173

帖子

105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dzie 發表於 2018-10-31 2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市場往往以符合預期開始,以超越預期結束。2018年的股市和債市,再一次讓投資者感受到了市場的威力,尤其是國慶節之後,國內外股票市場的連續下跌,「跳水」從小票蔓延至大票,左臉剛被打完,就被打右臉,一時間有毀三觀的感覺。基於掌握的信息有限以及本人水平,不去討論關於個股的細節,我相信每家上市公司以及背後的「鐵桿粉絲」都能給自己家的股票找出各種各樣的「短期利空」+「長期利多」等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證據。



問題是:股票市場難掙錢,以及2018年資本市場的新變化,只是一個短期的現象?還是代表長期的趨勢呢?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首先需要回答一個最最基本的問題,資產價格(典型的是股票和債券)由什麼決定呢?翻開任何一本國內國外的教材,都有一個經典資產定價公式:分子是該資產帶來的未來現金流,分母是貼現因子,貼現現金流之和就是資產價格。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理論上都可以用這個公式來進行測算。可是,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微觀上某一類資產未來產生的現金流一般難於預測(債券相比股票來說,票息是Fixed,相對簡單),貼現因子也時時刻刻在波動(因此債券價格大多數時間僅與貼現因子密切相關,甚至可以用利率來替代債券價格)。不過,貼現現金流的資產定價方法看起來精巧,大部分時間用不著或者沒有用,看清一個月之後的事情都沒辦法做到,更何況是未來無限期的現金流和貼現因子預測,實在是霧裡看花。反正我是不相信有人(包括上市公司CFO)能夠通過預測出未來三年企業的需求、產能、收入、成本、利潤(可以統一成企業商業模式)以及貼現因子來最終預測出公司股價(公允價值),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許未來AI能做到)。



從微觀角度來決定資產價格顯然太難了,那麼有沒有稍微簡單的方法?有!那就是從宏觀角度來決定資產價格:個股的定價偏差太大,幾千隻股票價格合在一起成為股指,也許就有辦法來確定股票整體的走勢了(統計上來講顯然是有道理的)。宏觀角度來看,股市的走勢與經濟增長(代表了企業的整體業績),流動性(代表了宏觀流動性狀況)以及投資者風險偏好(代表了投資者對不確定性的評估),其實這三個宏觀變數是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上影響股市的:簡單來說,如果經濟增長不錯(順風),好公司遍地都是;如果流動性寬裕(錢多),好公司會特別貴;如果風險偏好高(人傻),豬也可以上天。



以上三種因素都可能是導致股票市場出現牛市(當然牛市持續時間有差別)的關鍵因素。資產價格的宏觀決定模型,看似簡單,其實也不簡單:(1)慢變數趨勢容易把握,但是拐點難以判斷(君不見2017年還有一群經濟學家喊新周期啟動,宏觀分析師比策略分析師還靈活);(2)增長、流動性和風險偏好,三者之間有比較複雜的時變關係(數學上叫非正交變數),導致很多時候比較難捋清楚宏觀變數與股市之間的因果關係。儘管如此,但是對於解釋甚至預測中國股市,以我個人有限的經驗來說,宏觀決定模型看起來更管用(微觀決定模型的失靈,不光是統計意義上的雜訊過多,而且還跟中國股市的重要微觀特徵有關: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關係的嚴重失衡,導致微觀資產定價公式在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成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查看我在今年一季度寫的《2018年最大的黑天鵝是債券市場牛市》一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7 0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