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丹青談文革:歷史不算賬,就可能會重演

[複製鏈接]

269

主題

283

帖子

773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車承燦 發表於 2018-10-31 15: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於「文革」:道歉是有價值的

中國青年報:你剛才提到「文革」。「文革」對國人來說有繞不開的影響,你的書中也有很多對「文革」的評論。現在很多從「文革」過來的人,開始懺悔道歉,如陳小魯、宋彬彬。你怎麼看?

陳丹青:我們仍然活在「文革」的後果中。陳、宋二位還是勇敢的,道歉是有價值的,使社會聽到一丁點良知的消息,總是好的。但此事大可深究,不是指罪責,而是指時間與人心。想想吧,再過兩年,「文革」爆發五十周年了,如果至今沒人出面道歉,沒人吭聲,豈不更可怕?

1966年到1969年左右,每個學校、每個單位、每條巷子,一天到晚都是批鬥會,幾百、上千人圍著一個或幾個人,吼叫、拖拽、痛打、追著打,直到打死、逼瘋……現在回頭想想,全是十六七歲的孩子啊!聽說北京那位被打死的校長家屬不接受道歉,他是對的。如果我是他,我也不接受。來倆孩子道歉?!誰縱容他們施暴?誰都知道那是老人點的火,幾十年後,孩子道歉了,荒謬啊!40多年前他們在吼叫,40多年後,他們老了,懂事了,出來道歉了:當年的大人在哪裡?

中國青年報:對「文革」的態度,一部分人在道歉,但還有一部分人在歌頌,這似乎很悖論。

陳丹青: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文革」的內因啊。說起「文革」,有兩個問題。一是迄今談論「文革」的水準仍太低,太不像話。80后、90后的孩子很少聽父母詳詳細細說「文革」;我們這一代倒是常聽爸媽講「抗戰」,可見「文革」是國民不願提起的往事,提起來,也說不清楚、說不徹底,以至僅僅隔一兩代人,這個大悲劇、大災禍就湮沒了。

二是「文革」成因。所謂「文革」,就是惡的大規模釋放。不是一群人對另一群人施暴(譬如納粹時期),而是人們在彼此施暴,人人參與。最後,完全分不清你我。「文革」沒有勝敗,十年期間,全國上下一塌糊塗。同樣的事如果發生在歐洲,它會被不斷談論、反省,大家試著做些什麼,希望不再發生。但中國人偉大:沒事兒!我最佩服就是中國人「沒事兒」。包括「文革」,包括百年來無數事情,百分之九十的人竟可以當作它沒發生,「向前看」。關於「文革」,迄今沒有全景式的、有穿透力的說法,歷史不算賬,就可能會重演。

中國青年報: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我們在這個惡劣的環境中待久了而不自知,是因為這個文化性格已經深入骨髓,接受了對惡的沒規則?

陳丹青:這要分兩說。一方面,大家認為傳統文化、道德境界,比如禮義廉恥信只有咱中國才有。不,歐洲和美國社會的道德觀、家庭觀、良性的人際關係、清晰的社會底線、人群的集體教養,全都有。在那裡你會找回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信等等,中國反而沒了。可是另一方面,我不會把整體人性狀況設想得那麼糟糕,古代不用說了,晚清、民國,共和國早期,甚至「文革」中,戰爭或政治運動之下,大範圍的善意、禮貌、義氣,人際關係的種種良性狀態,都沒消失。反倒這二十年,一些人的公然無恥,達於極點。「文革」中人殘害人,可是背地裡,人彼此取暖,支撐,比現在單純太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