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頂著「21世紀最佳歌劇」光環,《切膚之痛》驚艷了上海觀眾

[複製鏈接]

61

主題

61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花鳥卷少女 發表於 2018-10-27 2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游吟詩人愛上一位貴族夫人,貴族發現姦情后,將游吟詩人的心臟挖出來,餵給了妻子吃……這是《切膚之痛》里的劇情。暴力、背叛、嫉妒、殺戮,不管是故事還是音樂,喬治·本傑明的這部現代歌劇都稱得上暗黑,然而就是這麼一部極端的歌劇,在全世界圈了不少粉。
10月25日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荷蘭-馬爾他籍指揮家勞倫斯·雷內斯執棒上海交響樂團,以「半舞台版」的形式,上演了有著「21世紀最佳歌劇」之稱的《切膚之痛》。
演出結束,不少人的朋友圈就被刷屏了。三位主演不僅聲樂造詣精妙,表演功力同樣不凡,尤其是飾演女主阿涅絲的美國女高音喬治婭·賈曼,表演甚至精細到了髮絲,時刻牽動著觀眾的視線。即便沒有舞美和道具護體,這部「半舞台版」歌劇也證明,只要歌唱家和樂團「演技」在線,同樣會很有戲劇感染力。

慢工出細活的作曲家
英國作曲家喬治·本傑明年輕時便早早顯露出過人的音樂天賦。
1976年,16歲的他前往巴黎,跟隨梅西安學習作曲。梅西安對這位年輕有為的愛徒評價甚高,甚至將本傑明的才華與神童莫扎特相提並論。
後來,本傑明又進入劍橋國王學院學習音樂。就讀期間,他的管弦樂作品《為地平線環繞》就在英國廣播公司逍遙音樂節上公演,成為當時所有參演作品作曲家中最年輕的一位。該作首演即獲成功,梅西安稱其為「20世紀的經典傑作」。
本傑明在音樂上的早熟與成功,並沒有讓他心生驕傲,相反,他卻行事低調謹慎。
此後30年間,本傑明的音樂創作歷程可謂相當緩慢,雖然他涉獵了室內樂、歌劇、電子音樂等多種音樂體裁,但作品數量並不多。為了打磨一部十幾分鐘的作品,他可以花上數年時間之久。1988年至1992年,本傑明僅創作了兩部作品,加起來總時長竟只有20分鐘。換言之,他平均每年只創作了5分鐘的音樂。
本傑明認為,音樂創作需要許多草圖、許多放棄、許多等待,這是達到他所想要結果的唯一途徑,而在完成一部作品之後,需要有一段時間來深思熟慮下一步作品的構思。媒體因此常給本傑明的作品冠以「精緻」「一絲不苟」「完美無瑕」的評價,他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匠人。

古老的故事套上現代音樂
作為本傑明的第一部大型歌劇,《切膚之痛》由作曲家本人指揮,首演於2012年法國普羅旺斯-艾克斯音樂節。迄今,這部作品已在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歌劇院上演,獲獎無數。
本劇劇本由英國劇作家馬丁·克林普創作,和很多歌劇一樣,《切膚之痛》一脈相承了愛、嫉妒、報復的母題,講述了一段三角虐戀。
它的靈感來源於一則古老故事。故事背景發生在13世紀的普羅旺斯,游吟詩人愛上了他的守護者之妻阿涅絲,對她吟唱歌謠大加讚美。守護者知道后,怒不可遏,殺了游吟詩人,並挖出其心臟給妻子食用。阿涅絲得知真相,發誓永不再吃喝,以求在口中留住愛人的氣味。最終,她從陽台上縱身一躍,結束了生命。
在過去的大多數歌劇里,女性大都附屬於男性,且以死亡為結局。在《切膚之痛》里,克林普創作了一個大膽又有主見的女性形象——阿涅絲。她在劇中道出的第一個詞便是帶有挑釁意味的「不」,她對威廉的不斷挑逗暗含著性暗示,甚至鼓動他在皮膚上作一幅真正的女子畫像,叛逆又出格。
故事很古老,本傑明的音樂卻很現代。
全劇伊始,銅管、木管以及弦樂隊就奏出尖銳的不協和音。這種在和聲上對聽眾耳朵的折磨,在現代音樂中司空見慣,但本傑明並不僅僅用不協和音來描繪恐怖,他的音樂有自己的邏輯發展,更像是人物意志的痛苦宣洩。
黑暗、壓抑、狂野,本傑明就像在一幅巨大的畫布上做畫,雙簧管、弱音小號、撥弦樂器、手鼓合在一起碰撞出奇妙的色彩,甚至用上了很少見的玻璃琴來營造尖利的壓抑。即便是那些熟知作曲家以往作品的忠實樂迷,也不得不驚訝於《切膚之痛》帶給他們的全新衝擊。

更有意思的是,這部劇還呈現出一種類似「間離」的戲劇效果,劇中角色會以第一人稱講述劇情,又以第三人稱陳述自我的情緒體驗,觀眾要時刻緊繃神經,跟著跳進跳出。
《切膚之痛》在法國首演時是以舞台版面世的,當時的舞台導演直接安排了丈夫喂妻子吃心的場景,視覺與聽覺上的雙重刺激,讓人有看驚悚電影的錯覺。作為台下的觀眾之一,勞倫斯·雷內斯當時就被它迷住了,「可能未來幾百年它都會久演不衰,可以和莫扎特、威爾第的歌劇相媲美。」
舞台版和半舞台版都指揮過後,勞倫斯·雷內斯直言,這部歌劇融合了近一個多世紀以來的現代主義特徵和前沿調性,色彩變化繁複且極致,演起來難度相當高。譬如劇中有個片段,阿涅絲假裝睡著了,但丈夫心知肚明,似乎能在心裡聽到妻子睫毛蹭在枕頭上時,那種如同昆蟲蠕動般的聲音,「這時弦樂需要挑弓,營造出讓人害怕的音響效果。」
「當你在演莫扎特、貝多芬、馬勒、布魯克納時,每個作曲家就像一門你已經熟悉了的語言,你演得越多就越知道怎麼演下去。演現代音樂則像學新語言,你要帶著樂團在一周時間裡迅速學會它,還要傳遞那麼多微妙的不同情緒,這對任何一個樂團來說都是挑戰,而不只是上海交響樂團。」對於這次和上交的合作,勞倫斯·雷內斯語氣里都是滿意,「我很享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