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民愛民的彭德懷

[複製鏈接]

242

主題

242

帖子

14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q2018 發表於 2018-10-24 2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78年12月24日,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在彭德懷追悼大會上致的悼詞中高度評價彭德懷:「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群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開國元勛彭德懷,一生都將群眾疾苦冷暖掛在心上,嘔心瀝血地為群眾謀幸福,誠心真切地為民請命。他思想深處蘊涵的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注重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艱苦卓絕的人民群眾觀,是其政治品格和從政風範的集中體現,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愛戴尊敬和永遠的懷念。

「你們去前線看一看,戰士們吃的什麼,穿的什麼!」

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的艱難條件是可想而知的。作為志願軍的統帥,在前線指揮的彭德懷深知志願軍將士們的艱苦,更深深情牽著廣大志願軍的民生問題。為此,憂心如焚的他曾經回京陳詞,為軍需怒震居仁堂。

經過三次戰役后,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較多,兵員一時補充不上,而後方供應線又長達數百里。在美戰機不停地攻擊下,後勤供應出現嚴重困難,中國人民志願軍幾乎無法繼續作戰。彭德懷決定立即返回北京面見毛澤東。

1951年2月24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和彭德懷一起召集軍委各總部負責人在中南海居仁堂總參謀部會議廳開會,討論各大軍區部隊輪番入朝和如何保障志願軍物資供應的問題。

在會上,臉色凝重的彭德懷介紹了志願軍在朝鮮前線作戰中物資、生活、兵員等各方面面臨的嚴重困難,希望國內不論軍隊和地方等各方面都要想辦法全力支援前線。

然而,當會議討論到具體問題如何落實時,一些幹部強調國內機構剛剛建立,許多問題一時還難以解決。

彭德懷本來就為前線的供應不繼焦急不滿,加之會前蘇聯軍事顧問表示拒絕提供必需的空軍、高炮部隊來援助與掩護志願軍的交通線,更使彭德懷十分失望而惱火不已。此時,在這內部會議上出現的這種強調困難的情況,使彭德懷忍無可忍,立刻火冒三丈。

只見彭德懷十分惱怒地猛地站起來,把桌子一拍,吼聲在居仁堂回蕩:「這也困難,那也困難,我看就是你們愛國,難道志願軍戰士們都是豬?他們不知道愛國?你們去前線看一看,戰士們吃的什麼,穿的什麼!現在第一線部隊的艱苦程度甚至超過長征時期,傷亡了那麼多戰士,他們為誰犧牲?為誰流血?現在既沒有飛機,高射火炮又很少,後方供應運輸條件根本沒保障,武器、彈藥、吃的、穿的,經常在途中被敵機炸毀,戰士們除了死在戰場上的,還有餓死的、凍死的,他們都是年輕的娃娃呀!難道國內就不能克服困難嗎?」

彭德懷的怒火,令會場的氣氛驟然間緊張、肅然起來。主持會議的周恩來盡量維持,會議最終還是不歡而散。

會後,周恩來連續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會議,對加強志願軍第一線兵力和後方供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定,即凡國內的部隊,都要輪番到朝鮮作戰。一則替換第一線部隊修整,二則鍛煉部隊,提高全軍現代化作戰指揮能力。會議決定,將剛改裝的空軍和高射炮部隊調到朝鮮北部掩護後方交通線,再向蘇聯購買幾十個師的武器裝備;調用國內各種物資大力支援前線,由幾個大城市為志願軍製作炒麵和罐頭食品;號召國內各行各業增產節約和捐款購買飛機大炮。

這些措施對減少志願軍的困難、增強戰鬥力起了巨大作用。

隨即,北京等許多大城市的幹部群眾遵照以上精神指示,晝夜為志願軍趕製炒麵,迅速送往朝鮮,暫解了志願軍的斷糧之苦。以後隨著條件的改善,國內的支援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

「要給大家解決實際問題,入冬前一定要做好防寒準備。」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中朝聯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指揮部就設在一個大山溝里。山腳下有一些當年挖礦時留下的洞,洞內經過修整,縱橫相連,可以住人,只是非常潮濕。因此,彭德懷就住在搭建於洞口的一個木板棚子里,他的寫字檯則是用木頭箱子壘成的。這個小板棚總是頭頂漏水,四壁淌水,地下流水,冬季很冷。1952年初春,全國文聯組織的以巴金為組長的朝鮮戰地創作組跨過鴨綠江,深入抗美援朝前線體驗生活,當他們和陪同的朝鮮同志實地參觀了志願軍指揮部,了解到統帥著上百萬大軍的彭司令員竟然住在這麼簡陋的板棚里、工作如此艱難困苦等情況之後,內心受到強烈震撼,無不感動萬分。

不久,朝鮮人民軍派來一個工兵連,要給彭德懷重新整修一下板棚,但他只讓工兵連把通訊人員和警衛排住的房子整修了一番。過後,他得到了一個大電爐。每到晚上,電動機響起來時,他的屋子裡立刻熱烘烘的。等住在隔壁的警衛員們睡下后,彭德懷總是把電爐移放在門口,並把爐嘴對著他們的鋪位。半夜,警衛員們發現后,又把它調了過去。但第二天起床時,警衛員們發現電爐又轉過臉來對著他們烘烤著了。有時,彭德懷辦公到深夜,電爐不便搬動,他就把自己的被子、軍毯和大衣悄悄地蓋在警衛員們的身上。

1956年秋的一天,彭德懷來到青海省格爾木一帶,視察一個負責物資轉運的高山兵站。他不僅認真地察看戰士們的勞動工地,而且還看了他們的住房、食堂。

彭德懷摸著戰士蓋的棉被,伸手接著板棚上不斷撒落下來的塵土,向幹部們詢問道:「戰士們住在這樣的屋子裡不冷嗎?」幹部們說:「冷呵,這樣的房子既不擋風又不擋沙,早起時,被面上起一層霜。不過大家沒意見。」彭德懷鄭重其事地指示道:「要給大家解決實際問題,入冬前一定要做好防寒準備。」

當晚,彭德懷就住在兵站,和大家吃一樣的飯。半夜,他起來檢查該兵站的哨位。發現哨兵在寒冷的夜晚未穿皮大衣。彭德懷很奇怪,問:「你怎麼不穿皮大衣?」哨兵回答:「報告首長,我們沒有皮大衣。」彭又問:「為什麼你們沒有皮大衣?」得到的回答是:「因為上級有規定,以一條什麼河為界,河西才算高寒地帶,發皮大衣、毛皮鞋;我們河東,沒過線,所以不算。」

第二天,彭德懷經專門調查后發現:這個兵站因地勢高,比河西有的地方還冷些。他當即指示有關部門:「按實際情況發給禦寒物品。」

過後,上級不但給該兵站的官兵們發了皮大衣等禦寒物品,還配備了一些烤火的鐵爐等設備。

「你們要多為戰士想想!」

1955年秋,時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的彭德懷來到祖國南海岸視察。進入一座軍營時,從一個亮著彩燈的禮堂里傳來悠揚的樂曲聲,顯然那裡正在舉行舞會。於是,他下了車,徑直朝營房後面的連隊駐地走去。進門后,他發現一個班的戰士們正在討論時事,便自我介紹說:「我是彭德懷,來參加你們的學習,好嗎?」

大家一看是彭德懷來了,趕緊忙著端茶倒水,又拿來一把椅子,在上面墊了一床被子請他坐。

可是,彭德懷斷然拒絕了,同戰士們一樣坐到了簡陋普通的矮凳子上。

隨即,彭德懷話歸正傳,問:「你們討論什麼問題?」一名戰士將一張報紙遞給他看,原來是報上的一個話題:為什麼一些新獨立的國家老是鬧政變?

戰士們繼續熱烈地發表意見。大家說,是帝國主義的干涉和顛覆、新興的獨立國家沒有馬列主義政黨的正確領導以及民族民主革命不徹底等原因,造成了這些國家長期的動蕩。最後,彭德懷舉起手來:「報告班長,我發個言。」接著他說道:「這些國家不安寧,同志們分析的原因都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領導不願意和大家一樣坐矮板凳、硬板凳,可能原先他們也是坐矮板凳的,後來他們就只能坐高板凳了,比你們叫我坐的那板凳還高,高得多!」

戰士們聽了哈哈大笑,彭德懷卻站起來,嚴肅地看了看隨後跟來的這個部隊的幾位領導幹部。他接著剛才的話頭語重心長地說:「那些坐在很高很高的板凳上的人,看不到士兵了,不知道士兵們在說什麼想什麼了。士兵們在學習,幹部們在跳舞!」見幾個領導幹部臉刷地紅了,他繼續追問:「今天星期幾?你們一個禮拜跳幾次舞?」然後說:「我不跳舞,我也不反對別人跳。但你們在娛樂的時候,也要儘可能和士兵在一起。唱歌、演戲、打乒乓、下棋,怎麼不可以?大家同樂怎麼不好?為什麼光搞那個東西?搞也得分個時間場合嘛!不要在營房裡搞!不要因為你們自己不愛打球,不愛唱歌,只愛跳舞,你們就不去提倡,不去組織適合戰士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你們要多為戰士想想!」

「叫你買普通票,你怎麼又搞這個?你們就是不愛接近老百姓,不怕脫離群眾。」

建國初期,國家面臨許多問題,為了能及時地傾聽老百姓的難處,他常輕車簡從去視察。

有一天,他去鞍山,動身前,他對辦公室主任講,這次不坐公務車,而是乘普通客車前去。因為這樣走,就能在車上聽到老百姓的心裡話了。

辦公室主任答應了,保衛部門的同志卻不答應,他們一致認為:保衛首長安全第一位。

開車時間到了,彭德懷來到車站,看到的還是公務車,他立即嚴厲地對辦公室主任說:「叫你買普通票,你怎麼又搞這個?你們就是不愛接近老百姓,不怕脫離群眾。」

當時,隨行的一位同志立即前來解圍說:「車已經安排了,再說,也不是他一個人安排的。」上車后的彭德懷,一個人坐在那裡生氣。到了目的地,已是中午時分了,其他同志紛紛都去餐廳吃飯,唯獨那個辦公室主任不去吃飯,悶悶地坐在角落裡。看到這一情景,彭德懷倒有點心軟了。他走到那位同志面前,關切地問:「還坐在這裡生我的氣?」見辦公室主任仍不言語,他又輕聲細氣地說:「我們身在領導機關,身為領導幹部,處處都要注意影響,做好榜樣。剛才我態度不好,有意見你回去給我提,現在先去吃飯吧。」

辦公室主任被彭德懷說得不好意思,站起身,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離開座位去餐廳了。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彭德懷一時忍不住笑了起來。只是那次視察回來后,再也沒有誰敢給他安排公務車去視察了。

「不搬了。這裡房子多,應當給家口多的同志住。」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彭德懷從朝鮮回國,住進了中南海永福堂。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國內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象。但在一部分幹部中,也出現了鋪張浪費、追求名利和貪圖享受的不良傾向。對此,彭德懷很有看法,並首先對身邊工作人員和家屬敲起了警鐘,提請全黨「要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永福堂是個小四合院,又窄又舊,前面歸另一家居住,東、西兩廂除了正上中學而和彭德懷一塊兒住的侄女住一小間外,其它的都是公用。所以彭德懷的住處擁擠不堪,一間屋子是辦公、會客兩用;飯廳中間擺了一張桌子,圍坐著吃飯時,四周就不能走動了。其他侄兒侄女們來了后沒地方住,只好搭地鋪睡。

那時北京住房還不像現在這樣緊,管房子的部門看到彭德懷的情況,就在什剎海附近另找了一個大院子的住處,房子兩層樓,比較寬敞。秘書說:「這院子適合辦公,離浦安修同志上班的北師大也近些。」彭德懷看了院子卻不說話了。侄女問他:「搬不搬?」彭德懷反問了一句:「你想搬呀?」侄女回答:「當然啦,永福堂那個地方多擠呀。特別是我房后那個衛生間,大家共用,我是女孩子,多不方便。」彭德懷聽后,毫不猶豫地說:「不搬了。這裡房子多,應當給家口多的同志住。咱們家沒有多少人,不用住這麼寬。再說,住在中南海裡面,門口有個站崗的就夠了。搬到這裡,又要搞個警衛班,那不是增加國家負擔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