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喚醒見證者:世界還在,人類變了;人類還在,人生變了!

[複製鏈接]

76

主題

8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霸王請 發表於 2018-10-23 0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建平:《從生存到感知》

  人類已經生存了數萬年,當生存已經成為既成事實以後,人們所要做的就是:怎麼生存?人的一切行為和努力都是為了生存,尋找合適的生存方式方法是人須完成的任務,不可置疑的生存觀念壟斷了人的思維與認識,人可以質疑生存的一切,但從不質疑生存本身,生存是什麼?這才是巨大的認識盲區。

  生存是什麼?是生命的存在,是存在著的生命。生命是自我維持的獨立個體,生命是一個堅固的概念,它從根本上固化了人對存在現象的認知,並衍生出具體的生存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生存世界觀。

  我們懷疑事物的真實性,我們懷疑這個世界的合理性,我們懷疑一切的存在,我們懷疑自己生存的目的和意義,但是,我們從未懷疑過生命的實在性。人一直以生命為起點,從生命出發,一切建立在生命存在的基礎上,生命概念是存在的原旨,生命觀念決定了存在的方式和人的認識,生命成為了世界實際的邊界。

  從生命概念發展形成的生存理念建立起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構成了人的生存秩序、生存規則和生存邏輯。生存理念決定了人的生存形態,也決定了人的生存內容,因此,生存是一切存在的理由和根據。由此,人類存在的所有問題的原因就有了解釋:一切均來自於生存意識。

  人的生存現狀已經說明了生存意識給人帶來了什麼:生存的封閉性、排他性和暫時性特質已經給人的存在釀成了先天的缺陷和永久的禍患,人囚於自設的生存樊籠而不知,人陷於生存意識的泥淖而不覺,人止於生存認識的局限而不明,人在不自覺中淪為生存的奴隸。生存以死亡恐懼相脅迫,讓人全數陷入一場無休無止的生存競爭之中。

  人並不真正明白生存是什麼?生存的表象構成了人的生存概念,生存概念形成了生存意識,生存意識被作為一切事物的發端。這其實是一個極大的誤會:生存並不是存在的本質,

  生存只是感知運動的過程和環節,生存只是感知的條件和因素,生存服從和服務於感知。

  一切存在的方式是感知,存在的本質是感知,存在的能動力是感知。感知運動使事物存在,感知運動使物質和生命彼此為對象相互存在。感知的基本原理表明:感知運動在介質中運行,感知在介質中作正向運動為感知體,感知在介質中作反向運動為被感知體。感知體被人命名為:生命;被感知體被人命名為:物質。感知體和被感知體在感知運動中運行,形成不可分割的存在事實,這就是存在的現象世界。

  人作為感知體的一個種類,是存在的最高能力的感知體。人的錯誤認識在於:把生命從感知的整體運動和整體結構中剝離出來,將生命視作為獨立存在,將物質視作客觀存在,這種粗暴的割裂破壞了存在的整體性,在意識及觀念上造成人與物、人與人的對立關係,造成世界不可彌合的矛盾與衝突,造成孤立無依的人性困境。人進而將物質作為實體的存在,生命服從並依附於物質存在。物質中心主義和拜物思想事實上成為人的主要認識,儘管有唯心主義及宗教信仰試圖有所改變,但仍然局限於生存理念,並不能對人的存在有本質的影響。有史以來,所有的觀念、思想、主義、教門及信仰都不能解決人因生存理念而遭遇的重重危機;所有的先哲、聖人、大師、領袖都無法讓人脫離生存的苦難與壓迫,成為自由、幸福、愉悅的人類。

  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方法沒能使人真正認識到存在的本來真相,事實上,人本質上是根本意義的感知體而非表象意義的生命體,將感知體釋義為簡單的生命體違反了存在本質。這種反存在的認識擾亂了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錯置了生命與物質的根本關係,喪失了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導致世界的存在和人類的存在誤入歧途。

  同樣的時空,同一個世界,以感知為本和以生存為本的存在狀態截然不同,人作為感知體與作為生命體截然不同:感知體以感知為目的,生命體以生存為目的;感知體的意義是維持感知運動的運行,生命體的意義是維持自身的存在;感知體的對象是被感知體,生命體的對象是自身;感知體與被感知體相互存在,生命體以自身獨立存在;感知體與感知體互為感知,生命體不與其它生命體互為生命;感知體的感知是共有的,生命體的生命是個體的;感知是交互和重複的,生命是唯一且不可重複的;感知是無限的,生命是有限的;感知是自由的,生命是保守的;感知是永恆的,生命是短暫的……感知體與生命體這些截然不同的本質區別將會得出不同的存在結果:共同感知體之間共享感知和互享感知,相同生命體之間互相競爭互為威脅;感知體以感知的相同性和共同性為連接紐帶,生命體以生命的相同性和共同性為競爭理由;感知體以另一感知體為感知資源,生命體視另一生命存在為潛在危險;感知體用感知的共同性增益存在能量,生命體用生命的排他性消耗存在能量;感知體外向性存在,生命體內向性生存;感知體以愉悅的感知為目的,生命體以生命的存在為目的;感知體的運動結果是感知存在;生命體的運動結果是必然死亡……

  處在生存為本階段的人是迷惘的:一邊受生存所縛一邊為生存而爭,一邊受生存所驅一邊為生存而亡,即使感知仍是人之所需,但卻在生存的名義下進行。感知服從和服務於生存的需要,是生存活動的行為和工具。生存的外在表象掩蓋了感知存在的本質,生存的人為意志替代了感知的真正意義。人對一切的懷疑與不滿出自於本質的感知,人對一切的認識與釋義出自於自我的生存,這徹底的錯位造成人本身痛苦的撕裂。感知的意義被忽略,生存的意義又缺失,人的存在就如同迷路者在流浪和歷險?生存猶如一場懵懂的逃亡。

  雖然生存觀念對於人的存在已造就既成事實,但存在的感知本質不會改變,感知存在方式、目的和意義也不會改變,人很容易明白,人並非是在求取生存,而是在進行感知,無論人有什麼行為過程,感知才是存在的最終結果。以感知為結果的邏輯順序必將改變人的盲目行為,無論人在生存的迷途上走出多遠,無論這本末倒置的世界混亂成什麼模樣,感知存在必然是人的最終歸宿。

  從生存到感知,不僅是兩個理念的更換,更是兩個世界的跨越。自生存演繹的世界是對立的、疏離的、分崩離析的,這是一個沒有前途的世界,也是一個亟待改變的世界。僅靠工具和外力可以改變外在形態,不能改變內在本質。一切的關鍵在人,在於人的改變,而人的根本改變在於理念,一個新理念可以使人脫胎換骨,更可以使世界煥然一新。

  但是,從生存到感知並不是一個必然的更替,這需要人的覺悟。存在的理念可以有N種選擇,但感知是自然的、本來的和恆久不變的。人憑藉智慧與理性理所當然該選擇感知理念,因為感知就是一切存在的本質與本來。

  生存理念與感知理念並不是矛盾對立的,感知理念兼容生存理念,生存理念則忽略感知理念的存在。從生存理念到感知理念相距不遠,卻相隔整個世界。兩個理念的更替,不像痛苦的手術過程,到有妙手回春式的變化,不過人已經病入膏肓,康復還需要人的決心、耐心和信心。

  生存理念已經存在和施行了數千年,人類付出幾千年的代價就是為了替自己找到一條光明的出路。存在理念的更新換代已經刻不容緩、勢在必行,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已經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紀元的大廈已是勢所必然。不過,要人放棄積累至深的生存慣性不是容易的,卻是必須的。

  或許,不會很久,有這樣的事實發生:世界還在,人類變了;人類還在,人性變了;人性還在,人生變了;人生還在,結果變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