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迴音壁:港珠澳大橋開通 香港納入大陸的象徵性項目

[複製鏈接]

2

主題

2

帖子

1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ike888999 發表於 2018-10-24 1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在10月23日開通。此橋全長55公里,是集橋、島、隧道於一體,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中國南部和澳門。大橋開通之後,從香港到珠海、澳門由原本的3小車程縮短至30分鐘。 對於這樣一個加速地區間人員和物資流通的大橋,西媒給出了不同的解讀,質疑和批評之聲也不少。 死亡之橋 從這座大橋的作用看,是服務中國民生的一項大工程。但該橋的建造過程以及對環境上的影響遭到了西方輿論的譴責。
英國廣播電視(BBC)報道稱,這座橋被一些當地媒體稱為"死亡之橋",大橋主橋、人工島及各地連接部分等整個項目耗資三地超過200億美元,香港投資了1200億港元。大橋原定2016年押后兩年通車,建造期間造成18名工人死亡、幾百人受傷。直至2017年3月,工程共釀成10人死亡,逾600人受傷,被形容為"血淚大橋"和"一橋功成白骨枯"。 《紐約時報》也表示,在建橋的九年中,至少有10名工人被殺,建築也受到腐敗的困擾,19人因偽造的混凝土測試而面臨刑事指控。 其環境影響的評估也引起了西方媒體的譴責。 這座橋樑的建造帶來了自己的爭議。珠江三角洲是瀕臨滅絕的中國白海豚的家園,受到香港和其他城市大規模土地復墾的影響。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表示,該項目可能對該地區的海洋生物造成嚴重危害,包括極為罕見的中國白海豚。 面對施工安全和環境的指責,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以文字形式回應,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沒有出現大的安全事故、質量事故和環境污染事故,實現了海上"三零"(零死亡、零污染、零事故),實現了白海豚"零傷亡"的目標。為此,港珠澳大橋到底是否對白海豚及環境出現污染破壞,還尚未有定論。 為了經濟還是為了融合 除了施工安全和環境污染,港珠澳大橋作用西媒的質疑。 美國廣播公司(ABC)稱,中國投資建橋的背後的可能不是純粹的經濟原因,因為這座橋樑將把擁有獨立治理體系的香港帶入更接近北京的勢力範圍。 報道還說,北京想要使香港成為大灣地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香港更接近中國大陸,儘管官方承諾'一國兩制'模式,香港融入中國大陸越多,就越不能給予特殊待遇。
一位香港民族黨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他質疑這項工程附加政治條款。"我們仍然對這座大橋將帶來什麼樣的香港持懷疑態度,這是將香港納入大陸形象的另一個象徵性項目"。 CNN也認為,這個項目有一個政治組成部分,它在大陸和自治的香港之間形成了明顯的物理聯繫,北京一直在加強對其的控制。它幾乎像臍帶一樣將香港與中國聯繫起來。 《紐約時報》提到,習近平因為這個項目受到一些商人和分析家的抨擊,因為他以國家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方針和對穩定的關注,而不是主動推動市場自由化。 不過,不少輿論用港珠澳的"連接"大陸和香港也並非壞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曾銳生(Steve Tsang)告訴ABC新聞,這座橋樑是中國更大投資戰略的一部分。"這是『大灣區』項目的一部分,其中包括香港和澳門的珠江灣地區的發展,這是為了讓香港成為中國新的充滿活力的經濟和創新引擎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建制派人士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基建,可以為區內帶來十萬億人民幣的經濟收益,如果不依靠大陸,加強與大陸連繫,香港將會"被邊緣化"。 法新社採訪了一些珠海居民,居民支持港珠澳大橋建設,認為便利當地區民和促進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 從港珠澳初建的目的和作用來看,這項工程的建成確實會對粵港澳三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也是一條連接大陸和香港的重要紐帶。 如今香港雖然和大陸遵循著"一國兩制"的政策制度,但香港回歸大陸已有21年,大陸與香港之間的經濟、文化交往不斷增多。逐步融合兩地的文化、政治、經濟也是在未來的必須經歷的過程,而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很可能是為這樣的"融合"鋪平道路。 ...轉自多維新聞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5: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