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校合作如何更科學更有效

[複製鏈接]

258

主題

259

帖子

156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shsrose 發表於 2018-10-19 1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家長:作業多、任務緊、負擔重

  李女士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她的女兒今年6歲,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她每天的家庭作業是這樣的:「語文需要寫字、寫筆畫、寫拼音、背誦,還需要發背誦視頻給老師,每天需要閱讀半小時併發送閱讀視頻的片段給老師。數學需要寫數字及符號、訓練口算(一秒鐘一道題並且發視頻給老師),英語作業在APP上完成。體育課需要發跳繩視頻給老師看。科學課需要按照老師給的模板做植物生長記錄,這個記錄很複雜,需要拍照、寫作和用一些編輯軟體製作。這是每天的常規作業。」李女士告訴記者。

  全部完成這些作業很耗時間,李女士表示,他們經常到晚上八九點鐘還在趕作業。「大家的視頻都在班級群里發,別的孩子背誦得流利通順,自己的孩子自然不能太落後,別的孩子閱讀得聲情並茂,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平鋪直敘,這樣的訓練耗時耗力。」

  張女士的女兒同樣6歲,她遇到的情況類似。「教育部明確規定小學三年級以下不能布置書面作業,於是我們的作業全改成了製作PPT、視頻發送和APP作業。我小時候作業都是書面作業,我記得很容易完成,還有很多課餘時間,但是現在沒有書面作業了,作業更難完成了,課餘時間也快沒了。」

  在記者採訪的學生家長中,大家都提到了「任務緊、負擔重」的問題。「我們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無暇進行家庭教育,都在疲於應付學校任務。」張女士說。

  家庭作業的完成過程,也許本身是給孩子和家長親子互動的空間,但由於作業要求多、要求高,甚至成了壓在家長身上的「三座大山」,他們希望身上的擔子能更輕一些,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真正進行互動,有更多時間進行家風家教的教育。

  2.教師:站好位,不錯位

  家長們有牢騷,教師們也有自己的委屈。教師們形容,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句「工作忙,老師多管教」就徹底丟到一旁,彷彿「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

  為什麼家校合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北京市順義區教委德育科副科長謝岩認為:「家校合作最重要的前提是理解和信任。要釐清邊界,站好位,不錯位。」

  「如果家校雙方都能保持『我能為你做什麼』的心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謝岩告訴記者。「每一個家庭對於教育的理解都有不同和偏差,因此學校應該給予家庭以引導。家庭教育按照學段不同,側重的重點也有不同,比如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應該在習慣培養方面下功夫,在高年級階段應該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上下功夫。」

  她認為,各級各類家委會也是連接家校之間的紐帶。「家委會的作用其實和第三方類似,比如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委會就可以從中調停,對家庭教育也有推動和促進的作用。」

  北京市丰台區民大附中中學部副校長王忠榮認為,家校合作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在溝通方式上。「學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代替不了學校教育。但是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為了孩子成長成才。我認為,家長有責任有義務積極配合學校教育,積極了解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老師也有責任和義務跟家長溝通,而不是全用社交軟體溝通解決,這不是良性的情感交流。」

  王忠榮認為,從學校方面說,有一些學校特別是基層學校「大班額」問題還比較嚴重,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可能會把責任下放一些,造成家校之間矛盾的突出。學校應該堅持小班額教學,減輕教師負擔。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明確工作職責,如果在小班額的前提下,還把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就太不應該了。

  哪些是家庭教育應該涉及的、哪些是學校教育應該負責的?是不是應該有明確分工?在北京小學班主任唐亮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我在和家長溝通的時候就會注意,我不會告訴家長他的孩子上課『不愛發言、不專心』,因為這是我應該解決的問題,這是課堂上我的責任。家長應該做的,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家庭教育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一年級孩子,家長們需要教會他自理,自己整理書包、寫作業等等。二年級孩子,家長需要教會他自覺,他應該懂得先做作業再玩耍。三年級孩子,家長需要教會他自尊,他應該懂得哪些語言和行為是傷害。四年級孩子,應該懂得自知,哪些是不能做的,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五年級孩子應該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家長能做的是讓孩子從『他主到自主』。六年級孩子應該有一些自律的能力,同樣是從『他律到自律』。」唐亮告訴記者:「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進入初中后,就會有比較好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3.專家:家校合作主動權在學校

  近日,北京市教委正式發布《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辦好家長學校、建好家長委員會、開好家長會、完善家訪制度等措施,希望形成學校組織、家長參與、社會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謝春風表示:「家校合作的主動權應該在學校,因為家長們對於教育問題的理解程度不一,在不少家庭,家庭教育出於本能和自發,缺少規範和科學性。學校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應該承擔起這個任務。」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根,由於家長們對教育的理解各有偏差,學校教育應該差序化教學,我想,這就是新的因材施教。有的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學校學習也不太吃力,這個時候老師可能給予他20%的關注就可以。有的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家庭對他的學習無法提供幫助,老師可能需要給他80%的幫助。老師們應該分清楚哪些孩子需要的關注更多,而不是給予所有孩子一樣的關注。這也是家校合作產生育人合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謝春風說。

  針對一些家長提出的「學校給予的壓力大,無暇進行家庭教育」的觀點,唐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家庭教育的功夫應該在涓滴之間,在陪伴的過程中言傳身教。比如同孩子交流傾聽,而不是代替孩子做決定。孩子的意見和家長向左的時候,家長應該聽聽孩子的理由,而不是簡單地打斷。」

  謝春風認為,在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還應維護教師的權威,告誡孩子「尊師重教」的道理。「我認為還應該給予老師一定的容錯機制。一些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和錯誤,他們絕對不是故意要把孩子教壞,可能只是認知上的偏差。但是如今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教師需要承受的壓力就很大,一些教師因此有一些畏難情緒,客觀上造成了家校合作的鴻溝。家長和教師就分歧溝通時,應該在孩子不知情的狀況下,尊師重教是應該始終牢記的一環。」謝春風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0: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