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到底是不是精神病人?

[複製鏈接]

258

主題

259

帖子

156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shsrose 發表於 2018-10-17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大學生劉剛(化名)自稱被強制送入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治療134天,其間接受過電擊、強制喂葯等治療,還曾被護工毆打過。2016年10月13日,劉剛前往河南科技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接受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該院醫生認為劉剛「不是精神病」。

隨後,劉剛起訴洛陽市師範學院和洛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認為其非法限制自己人身自由,造成其身心嚴重摧殘,要求被告公開道歉並賠償損失。2018年,10月10日,該案在洛陽市洛龍區法院二審開庭,法官隨後宣布當日休庭,擇日再審。



河南科技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給劉剛開具的診斷結果

精神障礙病人到底應該如何診斷呢?

精神障礙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

精神障礙的初期表現多為性格突變、情感紊亂、行為詭異、敏感多疑、睡眠障礙。常見癥狀包括,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思維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智能障礙、情感障礙和意志行為障礙。

精神障礙的診斷需要滿足以下2項及以上:①反覆出現言語性幻聽。②明顯的思維異常,如思維鬆弛、思維破裂、思維貧乏、強制性思維、思維被中斷等。③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體驗。

精神障礙的診斷主要依靠精神檢查,通過面對面交談進行判斷,為目前診斷的金標準。其它方法還包括量表評估,是面對面精神檢查的補充,有助於發病初期的確診。由於精神障礙病因不明,無確切的病理學器質基礎,因此無法通過高級頭顱檢查進行確診,如腦電圖,無法尋找到診斷證據。

科學前沿:腦波動狀態可識別精神病早期跡象

以往的研究認為,精神疾病與大腦網路結構的異常相關。然而,據News Medical 近日的一則報道,一項來自於美國的研究顯示,具有輕度精神異常癥狀的普通人會表現出獨特的腦部狀態,可為精神疾病的早期提供新的診斷標誌。

美國范因斯坦醫學研究院的Barber博士及同事分析了來自於「人腦連接組計劃」的229名志願者的腦成像數據,其中含有76名表現出輕度精神疾病癥狀。結果表明,具有輕度精神疾病癥狀的志願者的腦部波動狀態較少的表現出參與認知神經網路的常規特徵,更多的表現出腦部視覺區域過度活躍的狀態(通常在出現幻覺的患者腦部產生)。雖然這項研究不包含已確診精神障礙的患者,但這種腦部波動狀態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同。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生物精神病學:認知神經科學和神經影像》雜誌上。Barber博士認為,這些異常的腦動力學可為亞臨床精神疾病提供新的診斷標誌,識別精神疾病的早期跡象。

精神分裂症患者會反覆發病

精神分裂症是一組常見的病因未明的嚴重精神疾病,多起病於青壯年,常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方面的障礙,一般無意識和智能障礙,病程多遷延。「就像酒店門口的轉門一樣,病人永遠在這個門裡轉來轉去,一會出去一會進來,反覆再住院,所以病人的複發率和再住院率非常高。」北京安定醫院院長王剛教授表示,談及精神分裂症,我們會聯想到很多辭彙,其中一個詞是複發,又被叫做「旋轉門效應」。這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反反覆復、沒完沒了地發病,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無盡的精神煩惱與沉重的經濟負擔。

「中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年的複發率40%左右,五年累計複發率約48%,從我們臨床醫生角度來看,這個比例恐怕會更高。」王剛教授表示,除了監測和評估的技術之外,臨床醫生更希望從藥物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藉助長效針劑抗精神病藥物。有的長效針劑每年僅需注射四次,可提升患者藥物依從性,降低複發風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