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常識] 總過敏?可能你是體內寄生蟲不夠多

[複製鏈接]

31

主題

77

帖子

26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西山壹號院 發表於 2018-10-15 1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長相醜陋、搶奪營養、引起多種疾病……一直以來,寄生蟲似乎沒給人們留下什麼好印象。然而,近年來有些研究結果卻表明,人見人厭的寄生蟲竟也有「友好」的一面?

  鉤蟲鑽入皮膚那一刻,酸爽!

  2004年,寄生蟲學家大衛·普里查德(David Pritchard)把一塊浸滿鉤形蟲(Ancylostoma duodenale)蟲卵溶液的紗布「吧唧」拍在了他的左臂上。紗布上具體帶了多少蟲卵,10、50還是100?誰也不知道。普里查德這樣做不是為要減肥,而是為了驗證他的一個想法。
普里查德和寄生蟲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時他聽說了很多寄生蟲可以防治過敏的故事,從而對免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入伯明翰大學攻讀免疫學博士,並在畢業幾年後來到諾丁漢大學繼續從事寄生蟲和免疫系統相關的研究。

  一開始,他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寄生蟲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但僅有動物模型是不夠的,普里查德希望能在人身上進一步驗證寄生蟲和免疫系統疾病的關係。

  於是,他跨越半個地球,來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個位於南太平洋上的國家,有相當一部分的居民還過著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寄生蟲感染率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的城市,而這裡的居民很少會有哮喘或者花粉症這樣的過敏癥狀,他們正是普利查德理想的實驗對象。

  普利查德通過數當地居民糞便裡面的寄生蟲,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糞便中成熟寄生蟲的數量越多,免疫球蛋白E的含量就越低。而這種免疫球蛋白與過敏癥狀密切相關,體內免疫球蛋白E過量的話往往就會造成過敏。與此同時,一旦寄生蟲攻佔了消化道,寄主的免疫系統就會變得不再那麼活躍。

  寄生蟲和過敏癥狀之間似乎有一種相互抵消的作用,那麼,能不能「以毒攻毒」,利用寄生蟲治療過敏呢?

  為自己「接種寄生蟲」

  想證明這一問題,普里查德需要臨床實驗來驗證寄生蟲的療效,但是顯然這樣一個「瘋狂」的實驗很難得到英國公立醫療系統(National Health System,NHS)的批准。畢竟在熱帶地區,鉤形蟲感染每年會造成65000人的死亡,以及大量人群貧血。
      鉤形蟲的正面免冠照。圖片:DPDx Image Librar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於是,就有了開篇的一幕,普里查德決定先用自己做小白鼠,來向NHS證明他的實驗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普里查德成功活下來冒生命危險投身科研的精神最終說服了NHS,他獲批招募30個過敏症病人進行寄生蟲療法臨床實驗。實驗組的15個病人每人得到了10條鉤形蟲,而對照組的病人則使用安慰劑。

  結果令普里查德倍感欣喜,實驗組病人的過敏癥狀緩解了很多,同時還沒有因為鉤形蟲感染而感到過多不適;很多接受安慰劑的對照組病人得知實驗結果后紛紛表示:人家也要鉤形蟲!
      幹了這杯鞭蟲卵運動飲料

  普里查德並不是唯一一個嘗試發掘寄生蟲天使一面的人。這次要說到的另一位,是來自塔夫茨醫學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的喬·文斯托克(Joel Weinstock)的胃腸病學家。

  他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一種叫做炎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疾病。患有炎性腸病的病人通常會出現腹痛、便血的癥狀,有時還伴有發燒、嘔吐和貧血,甚至還會增加腸癌風險。大約1/5病情嚴重炎性腸病患者無法通過藥物改善病情 ,只能通過手術切除發炎的腸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