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避孕藥的奇怪真相:會令女性「男性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10-15 1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8年10月15日 08:33 新浪科技

  
  

  避孕藥是革命性的發明,讓女性在選擇何時生育和是否生育時有了更大自由。

  

  服用某類避孕藥的女性具有更好的心像旋轉能力,通常男性在這方面要強於女性。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避孕藥中有9種不同的激素,有些具有微妙的「男性化」效果。為什麼?我們應該對此感到擔憂嗎?

  一切都從一種墨西哥薯蕷開始。1942年,一位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化學教授正在尋找廉價的黃體酮(progesterone,又稱孕酮)來源。這種激素在當時有很多用途,包括預防流產和治療更年期婦女。

  事實上,這位名為羅素·馬克(Russell Marker)的化學家已經發明了一種用特定植物中的化學物質製造黃體酮的方法。一種選擇是野生日本薯蕷的塊莖。不過,日本薯蕷的塊莖個頭很小且多葉,並不含有足夠的激素。

  馬克在田野中尋找各種替代品,分析了超過400個物種,但一無所獲。後來,他偶然在一本不起眼的植物學著作中發現了一幅畫。畫中的薯蕷具有肥大、多節的根部,據報道其重量可達100千克。他前往該植物的原產地墨西哥,將一個薯蕷私運出境。

  在發現了經濟實惠的黃體酮來源之後,研究人員開始將其用作避孕藥。不到十年之間,避孕藥就投入了市場。另一方面,馬克神秘地從公眾生活中消失,開始沉迷於銀器收藏。

  無論是對經濟還是社會,避孕藥的副作用都同樣深遠,並且被充分記錄了下來。人們可以盡情享受性愛而不必擔心懷孕。突然之間,女性可以將20多歲和30多歲的人生用於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職業成就,而不是家務和尿布。

  然而,從一開始,避孕藥就隱藏著一個秘密。

  

  由於避孕藥使用了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因此可能會導致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面部體毛增多。

  近年來,科學家開始意識到,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大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相比那些未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前者大腦的某些區域似乎變得更像通常意義上的「男性」。

  一些行為也發生了改變。服用特定類型避孕藥的女性在辭彙運用上表現不佳,而這通常是女性較為擅長的。另一方面,她們的心像旋轉(mental rotation)能力有所提升,而這方面通常是男性較有優勢。最後,服用另一類避孕藥的女性在識別面孔上更為出色——這是女性通常就很擅長的。

  很困惑吧?科學家也很困惑。發生了什麼?

  經常有人對我們說,避孕好含有雌激素和黃體酮。但是,沒有一種避孕藥只含有其中一種激素。這是因為,當口服避孕藥時,雌激素和黃體酮會分解得太快而不實用。相反,避孕藥含有一些合成的激素。這些激素更加穩定,經過修改以模仿天然激素。

  市面上各個品牌的複合避孕藥都含有相同類型的合成雌激素、炔雌醇和8種合成黃體酮之一的孕激素(progestin)。炔雌醇可以阻止女性體內每個月的排卵,而黃體酮製劑會增加宮頸入口處黏液的黏稠度,使子宮變得不適合受孕。即使有卵子滑出並受精,受精卵也無法著床並生長。

  說到這裡,一切似乎都沒什麼問題。然而,儘管合成激素能有效避免懷孕,但它們卻無法完美替代天然激素。最終結果是,這些合成激素會帶來原始黃體酮從未具有的副作用。

  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各種服用避孕藥后出現痤瘡、出汗和不必要毛髮生長的報道和軼事。一位女性描述自己臉頰上體毛瘋長,而另一位女性在使用了新牌子的避孕藥后,出現了「披薩臉」(臉上長滿了痤瘡)。科學家已經對這些「男性化」副作用進行了充分研究,證實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某些類型的避孕藥確實會產生很糟糕的不良後果,特別是對於過敏體質的女性。

  不過,背後的原因令人意外。根據2012年的一項研究,服用避孕藥的美國女性中,有83%選擇的藥物含有由雄性激素製成的黃體製劑。其中包括一些頗受歡迎的品牌,如Ortho Tri-Cyclen、Loestrin FE 1/20和Tri-Sprintec®等,不一而足。

  

  這些避孕藥所使用的雄性激素與被稱為「諾龍」(nandrolone)的睾酮關係很近,一些男性拳擊手會用其作為興奮劑。

  這些避孕藥所使用的雄性激素與被稱為「諾龍」(nandrolone)的睾酮關係很近。這是一種強效的雄激素(影響雄性生殖系統發育的激素),能導致典型的男性特徵發育。

  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的認知神經學家貝林達·普勒策爾說:「這種激素有時會被添加到男性服用的興奮劑中。」它能幫助增長肌肉,因此很受舉重運動員和拳擊手的青睞。前重量級世界拳王、英國運動員泰森·福里最近被判禁賽兩年,原因是在2015年的類固醇檢測中呈陽性(他聲稱這種藥物進入體內是因為食用了未閹割的野生公豬肉)。

  我們對這些副作用的了解已經有幾十年:第一種合成的黃體酮——炔諾酮(norethindrone)——就具有雄性激素的效應。回看20世紀40、50和60年代,懷孕女性有時會大劑量服用炔諾酮,以預防流產。然而,這種激素也導致她們身體發生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變化。

  

  近年來的避孕藥品種在設計上都是抗雄性化的,並經常用於治療女性的痤瘡和毛髮過度生長。

  這些女性更容易出汗,毛髮增多,臉上的痤瘡也更嚴重。有些人注意到她們的聲音變得更深沉。服用這類避孕藥的母親所生的女嬰中,有將近五分之一具有男性化的生殖器。其中一些不幸者還需要接受手術。

  現在市場上用雄激素合成的黃體酮中,雄激素成分已經大大減少。避孕藥中這種合成激素的劑量也減少很多,並且這些激素往往會與合成雌激素結合,抵消了我們身體上的許多雄性化副作用。

  不過,一些副作用依然存在。

  「多年來,這些合成的黃體酮製劑的劑量已經有所減少,但仍然與睾酮的化學結構相關。所有衍生物最終都會與乙羥基二降孕甾烯炔酮(levonorgestrel)沾上邊,這是最常用於合成黃體酮的物質,」紐約人口委員會的生殖內分泌學家雷吉娜·西楚克-維爾說,「它本質上依然屬於雄激素類,因為能夠與雄激素受體結合。」

  多年以來,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合成黃體酮。早期的黃體酮製劑幾乎都具有雄激素特徵,而近年來,科學家已經利用合成黃體酮開發出了新的避孕藥。這些藥物具有相反的功效,經常被用於治療痤瘡或毛髮過度生長,因為它們是「女性化」的(不過也可能由於激素不平衡而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這方面的例子包括Yasmin®和Ocella™。

  總體而言,老牌子和較便宜的避孕藥往往含有雄性化激素,而較新、較貴的藥物則往往含有抗雄性化激素的成分。這或許就是服用複合避孕藥的美國女性中,只有17%的人選擇服用抗雄激素類避孕藥的原因。

  

  即使很少量的睾酮也能使女性大腦的某些區域變小,同時使另一些區域變大。

  人體中遍布著雄激素受體,尤其是汗腺和毛囊中,這解釋了為什麼促進雄性化的黃體酮製劑會讓一些女性更容易流汗、毛髮增多且痤瘡增多。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強效且能改變性特徵的類固醇還會影響大腦。

  我們知道,青春期男性體內釋放的雄激素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對女性而言同樣如此,相對少量的睾酮也能夠導致大腦某些區域縮小而另一些區域增大。

  就我們對這些激素作用的了解,或許更令人驚訝的是,直到最近都沒有人核實過由雄激素製成的黃體酮製劑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有大量的研究是關於它們對人體的副作用,」普勒策爾說,「還有一些研究是關於情緒上的副作用,因為有些女性會出現一直抱怨的情況。但是,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對大腦和認知的影響。」

  在最早的這類研究中,有一項距今只有8年,而避孕藥的使用歷史已經有整整50年。當時,普勒策爾對女性拿到在月經周期里的變化很感興趣。但是,當她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把服用避孕藥的女性考慮在內時,她開始了反省。「我們知道,我們身體里產生的類固醇,例如黃體酮和睾酮,會影響大腦。因此理所當然地,我應該預計到任何合成的性激素也會有同樣的影響,」普勒策爾說道。

  普勒策爾摒棄了最初的計劃,開始測試避孕藥的影響。她招募了一些男性和女性,有的服用避孕藥,有的不服用。接著,她對這些參與者的大腦進行掃描。

  掃描結果令人震驚。普勒策爾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大腦中,有若干區域要比未服用藥物的女性更大。這些區域剛好也是男性大腦中相對女性更大的區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8-10-15 10:32 | 只看該作者
這項研究的樣本數相對較少,而且沒有區分雄性化和抗雄性化的避孕藥,因此普勒策爾告誡稱,不要對研究結果過度解讀。不過,也有其他研究暗示稱,這兩類激素其實都可能改變人們的行為。

  

  某些避孕藥還可能影響女性的言語流暢程度。

  研究人員發現,服用雄性化黃體酮的女性在言語流暢性(遣詞造句的能力)上表現較差,而她們的心像旋轉(在腦海中旋轉物體)能力又較強。這其實說得通,因為男性通常被認為表達能力略遜於女性,而在空間感知方面又有一定優勢。

  其他研究表明,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在記憶情感故事時更像男性,即更多地回憶要點而非細節。而且,她們在識別他人的情感(比如生氣、悲傷或厭惡)時,表現得就像男性一樣。這一切都讓人懷疑,某些類型的避孕藥似乎在讓女性的大腦「男性化」。

  然而,或許最令人驚訝的證據來自發表於2015年的一篇論文。這一次,普勒策爾對比了服用兩類避孕藥的女性和未服藥女性的大腦結構。結果顯示,服用了較新的抗雄性化黃體酮製劑的女性大腦中,有若干區域都大於其他女性。

  關鍵在於,大腦的這些變化似乎正在影響她們的行為。

  有兩個大腦區域的增大尤其明顯:一是梭狀臉區(fusiform face area,FFA),該區域約為豌豆大小,負責處理面部信息(從親友的照片到卡通形象);二是海馬旁回場景區(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PPA),該區域對於識別地點(比如城市景觀)十分重要。這些大腦區域增大的女性也更加擅長識別人臉。

  通常而言,識別人臉是女性很擅長的領域,即使在嬰兒階段也是如此。因此這就契合了口服避孕藥會微妙影響大腦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抗雄性化的避孕藥可能就具有「女性化」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說,服用雄性化避孕藥的女性大腦中有若干區域也相對較大,包括通常男性大腦中較大的一些區域。女性服用這類避孕藥的時間越長,這些區域的變大就越明顯。

  

  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在識別他人情感(如生氣、傷心等)上做得不夠好,而這種情況更多見於男性。

  令情況更為複雜的是,所有複合避孕藥都含有會導致「女性化」的合成雌激素。這意味著,同樣是這些女性,其大腦可能會同時經歷「女性化」和「男性化」的影響。

  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一株其貌不揚的薯蕷會引發女權革命。避孕藥被稱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據說還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女性工資水平提高三分之一的原因之一。

  然而,避孕藥也可能有黑暗的一面。正如普勒策爾在2014年所寫的,運動員服用類固醇藥物時,我們稱其為「服用興奮劑」。人們認為這是藥物濫用,全社會都予以強烈譴責。但是,我們卻樂於見到數百萬的女性每天都服用這些激素,有時更是從青春期持續服用到更年期。

  科學家還不知道這些藥物對大腦的影響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但現在或許是時候檢測一下了。(任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21: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