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毒打良善老人者多談法律少談感恩

[複製鏈接]

336

主題

337

帖子

214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男子毒打八旬老人被提請逮捕:18歲 沒上學也沒工作對毒打良善老人者多談法律少談感恩
  光明網評論員:浙江海寧一男子毆打八旬老人一事有了最新進展。
  近日,毆打張老太的18歲犯罪嫌疑人尚某,因尋釁滋事罪被海寧公安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海寧公安已向海寧市檢察院提請逮捕。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媒體記者,被毆打的張老太全身多處骨折,仍躺在醫院,「人沒有性命大礙,但估計今後只能卧床,因為她實際上虛歲88歲了,老人家骨頭經不起這樣打。」
  前情提要無比簡單:出門散步的老人好意提醒正在摔車的年輕人,「你這樣要把自行車摔壞的」,沒成想換來一頓暴擊,尚某扔下自行車,徑直奔向老人,狠狠地飛起一腳將老人踹倒在地,並連續用腳蹬踏、用拐杖抽打倒地老人的身體,直至被趕來的群眾制止。如果說「崑山砍人事件」后的沸反民怨是民眾對正當防衛的籲求,那麼,「海寧暴打老人事件」后的同聲譴責則是社會對良善秩序的捍衛。
  沒有一言不合、也無舊仇宿怨,88歲老人一句善意提醒,竟招致18歲青年的狠命暴打,荒唐的是這一切僅是因為嫌疑人「心情不佳」——這種悖逆人性與法治的戾氣,不啻於公共秩序與公共利益之上的「隱性炸彈」,法律若不嚴懲、制度若不憤怒,天理何在、正義何在?值得一說的是,當地警方在理性客觀的「警情通報」里也罕見地用了「令人髮指」、「喪心病狂」等形容詞。
  有人說,老人家若非古道熱腸,或能躲過「此劫」。這話乍聽起來很有道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省得點燃了嫌疑人的「暴脾氣」。但真正的問題是:第一,如果人人冷血冷心,這個社會如何溫暖起來?第二,即便不是老人好言相勸,但凡其他公民在嫌疑人「心情不好」之時與之有所接觸,就一定不會發生「全武行」的情況嗎?「海寧暴打老人事件」后輿論的同聲譴責,其實指向兩個層面:一是必須呵護老人的善意,這是值得珍視的小溫暖;二是提醒法治的剛性,這是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與自由的大能量。
  眼下看來,老人良善提醒的「代價」,或是自此終身卧床。如果法律不能讓惡行「罪得其咎」,那麼,善良就容易滅了銳氣,戾氣就容易漲了脾氣。18歲,在法律上已經是成人,是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公民。不要說什麼「不上學也沒工作」,也不要談什麼「父母剛好回老家了」,若是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能踹倒老人並補刀到「停不下來」的節奏,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就算缺位很久也不足以成為借口。施暴者最缺的恐怕不是什麼春風拂面的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而是威嚴瓷實的法制教育、規則教育。這就像時下歹戲拖棚的「霸座事件」一樣,是非明確的公共事件一旦淪為一地雞毛的口水戰,不僅道德很受傷,作姦犯科者反而有了加倍調戲民意的膽量。
  有兩個細節溫暖人心:一是事發時有熱心市民出面阻止暴行,正氣得彰、正義不泯;二是國慶假期第一天,辦案民警經過加班加點工作,已將案件提交至海寧市檢察院提請逮捕。案件定性上的目的正義固然要緊,司法機關在程序正義上的點滴增益,才是溫潤人心的重要力量。事實上,「海寧暴打老人事件」雖是極端個案,卻引起全國廣泛關注,成為世道人心、法治正義的重要考量。
  「法者,天下之儀也。」對毒打良善老人者多談法律少談感恩,對底線社會問題多些理性少些抒情,以法治威嚴收斂蠻橫戾氣,以規則意識醫治任性妄為,於此基礎之上,德行教育才會有所依靠,而「善有善報」等良善取向才不至於總是靠抽象信仰來自我慰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3: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