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談玄武門之變

[複製鏈接]

39

主題

39

帖子

25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嘴毛 發表於 2018-10-10 1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唐高祖李淵原本是大半鮮卑血統的北朝勛舊,跟鮮卑的北周皇室還有親戚關係。一家子都是武夫,成年男子,甚至女子都弓馬嫻熟,領兵打仗,不在話下。李淵有22個兒子,其中長子李建成和李世民、李元吉和李玄霸,都是原配夫人所生。也就是說,李世民和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三人也都隨父起事,個個獨擋一面,能征善戰。後世小說家以及部分史家,把唐朝建立的功勞,都歸在李世民名下,顯然是對勝利者拍的馬屁。

李淵建立唐朝,承襲的是隋朝的制度,明顯是學漢人的。這沒辦法,即使是北齊和北周,也得學漢人,原來胡人的制度能力不行。其中,預立太子,就是一種標準的漢人制度。只是,李淵家族,鮮卑風習仍在。即使是一奶同胞,在爭權力方面,都不會客氣。

儘管李建成也能打仗,也有功業,但成為儲君,主要還是因為他是長子。這點,在鮮卑人那裡,其實是不合適的。在草原上,不管可汗有多少兒子,想要爭大位,必須得斗,哪怕斗得你死我活,刀刀見血,也得斗出來。不能像漢人那樣,按照所謂的禮制,走程序登大位。

李淵諸子之中,玄霸早死,真正的競爭者,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個,而李元吉,則站在李建成一邊。個個都是開府的戰將,兩大集團,各自既有一堆文臣武將,也合法擁有軍隊。這樣兩個集團,撕破臉皮,廝殺起來,是早晚的事兒。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漢人慣常的那種兄弟情義,即便是有,也不耽誤他們互相廝殺。

其實,在平日的競爭中,佔優勢的,其實是李建成集團,他不僅得到李元吉的相助,而且老爹李淵,也是向著他的。李淵宮裡眾多得寵的嬪妃,也多半向著李建成說話,有意無意,給李世民下蛆。倒是未必像正史上講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跟這些嬪妃有一腿(既然為了爭天下,這樣低級的錯誤,他們應該不會犯)。而是他們善於處事,比較會討這些寵妃的歡心。如果不發生變故,那麼,等老皇帝一死,繼位者一定是作為太子的李建成。即使是向著勝利者的正史,也沒說出什麼李建成的惡行(李元吉倒是有點小劣跡),看來,即使是他做皇帝,也不見得會很差。

所以,擺在李世民和他的集團面前,只有一條路,如果不想等死的話,那就得冒險一博。反過來,時間在建成與元吉一邊,所以,他們反倒不著急。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集團冒險一搏的產物。原本是正常的朝會,但在大家必經之地的玄武門,李世民早早就收撫了守衛,換上了他的人,然後伏兵門內,在李建成和元吉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襲此二人,將他們殺掉,等到二人的護衛部隊反應過來,大門已經關閉,東宮的護衛倉促發動的進攻,打了很久,但沒有攻具,攻不下城門,後面李世民的兵又包抄過來,只能歸於失敗。於是,大局遂定。也許正因為李建成集團的優勢地位,使得他們疏於防範,萬萬沒有想到會在上朝的路上遭遇埋伏,才遭此暗算的。

自然,到了這步田地,李淵能有什麼辦法呢,李世民已經派他的大將尉遲敬德「擐甲持矛」帶兵「護衛」他來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讓位,自己做太上皇去了。否則,下場他自己也知道,老命肯定得丟。當年他們的祖先在草原上,就是這樣掙大位的。君不見,匈奴的冒頓單於,是怎麼奪的大位的,鳴鏑所向,萬箭齊發,把他老爹射成了刺蝟。

李建成和元吉死後,一家子人都被殺掉,幾個兒子,一個都沒活的。李元吉漂亮的媳婦,還被李世民搶去自己享用了。說起來,這也是鮮卑的傳統,失敗者男丁都得死,而女子,則作為戰利品歸了勝利者。

在當時,李世民並沒有擔心這種弒兄殺弟的惡行,會有什麼不良的反應。可是,隨著唐朝漢化的味道越來越濃,這個怎麼也抹不幹凈的糗事,倒成了唐朝史家的一塊心病,按照儒家倫理,怎麼說,都說不圓。

其實,對於老百姓來講,只要上台的人幹得還不錯,他們才不管他到底是採取什麼手段奪的位呢。反正王朝的天下,都是打出來的,誰打下,坐住了,就是誰的。

56

主題

146

帖子

53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39
沙發
anlybaby 發表於 2018-10-11 08:46 | 只看該作者
成者王侯敗者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