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打貿易戰改變不了我國所處的歷史機遇期

[複製鏈接]

436

主題

436

帖子

280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美國打貿易戰改變不了我國所處的歷史機遇期

  今年以來,美國對全球多個國家發起貿易戰,並將矛頭指向中國,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對此,有人心生疑慮:美國打貿易戰會不會改變我國所處的歷史機遇期?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變」與「不變」,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可以肯定,雖然美國打貿易戰帶來了新的變數,但我國所處的歷史機遇期並不會因此發生根本改變。

一、美國打貿易戰帶來外部環境明顯變化,但我國發展仍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國挑起貿易戰就是這一變局的表現之一。面對波詭雲譎的國際形勢,我們要放寬視野,在更高層次上「睜眼看世界」,才能準確把握我國所處的歷史機遇期。

美國打貿易戰嚴重衝擊正在復甦的世界經濟,但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去年,全球經濟出現了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同步性增長,經合組織(OECD)監測的45個經濟體全部實現正增長,帶動全球經濟增速達到3.8%。伴隨全球經濟的復甦,貨物和服務貿易實際增長4.9%,超過GDP增速1.1個百分點。這是貿易增速在連續5年低於GDP增速后再次反超。美國在世界範圍內挑起貿易戰,引發全球性貿易摩擦升級,不僅增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而且掀起了一股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的逆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個別國家逆潮流一意孤行,只會使經濟全球化更加曲折,而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指出的那樣,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美國打貿易戰明顯增加了國際格局變化的複雜性,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的群體性崛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佔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已超過發達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全球力量對比變化引發的矛盾和衝突日趨激烈。特別是中國經過40年改革開放,加速融入世界經濟和深度參與國際分工,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引發一些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焦慮。要看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是大勢所趨,國際力量對比將繼續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難以逆轉。

美國打貿易戰深刻反映了全球治理體系之爭的尖銳性,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方向不會改變。世界貿易組織為各成員國搭建了一個合作共贏的平台,美國打貿易戰使多邊貿易體系面臨挑戰。作為多邊貿易體系的創立者和主導者,美國在推動制定諸多於美有利的國際經貿規則中分享了豐厚利益。但近年來,美國將國內政策不當引發的勞動力市場兩極分化、中產階級規模縮小和收入差距擴大等矛盾,歸咎於「不公平」的國際貿易,在推動全球多邊貿易體繫上設置障礙,這無疑將衝擊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要看到,完善現有國際規則,積極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進程,避免全球貿易體系碎片化,促進建立均衡、共贏、包容發展的多邊貿易體系,推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大勢難逆。

二、美國打貿易戰對我國出口和經濟增長會造成影響,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毋庸諱言,美國打貿易戰將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對外貿易、市場預期和就業民生等造成一定影響,但我國仍處於歷史機遇期的內在條件沒有根本改變。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從需求看,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4億人,正在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費市場。未來世界發展,短缺的不是生產能力,而是市場需求。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高品質的產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將持續釋放,國內市場的總體規模將加速擴大,巨大的內需潛力可以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從供給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門類體系,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特別是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和集成電路增勢強勁,平台經濟、數字經濟等日新月異,生產方式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將在滿足消費結構升級中不斷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增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

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過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我國經濟發展更具韌性,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顯著提升。近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保持戰略定力,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有針對性地預調微調,連續12個季度經濟增速保持在6.7%—6.9%的區間。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將創造出城鎮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的投資需求,以及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而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成為擴大內需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我國作為一個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國家,經濟發展的迴旋空間較大,沿海地區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可以向內地轉移,使產業的生命周期得以明顯拉長。這種特有的迴旋餘地,使低成本的比較優勢可以通過國內產業轉移而繼續保持,使各區域在不同產業層次上發揮動態比較優勢,實現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積累正在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戰略支撐。近年來,我國科技投入明顯增長,2017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2%,超過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科技創新進入活躍期,「獨角獸」企業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平台經濟、新能源汽車等躋身世界前列。人力資本積累水平提高,人力資本總量和人均人力資本實現較快增長。基礎設施網路化水平提高為經濟持續增長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截至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運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477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3.6萬公里;網際網路上網人數達到7.35億,已經超過歐洲人口總量。

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今年上半年達到78.5%,高於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7.1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繼續提高,達到5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5%,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3和1.4個百分點。從貿易結構看,上半年進出口中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到59%,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供需關係更趨平衡,推動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升態勢,增速已接近2%。消費貢獻率上升、服務業佔比提高、貿易結構改善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表明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正在持續深化。

我國應對重大風險和挑戰的能力明顯增強。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中央統籌能力很強,地方配合相應順暢,上下協同優勢明顯,面對重大風險和挑戰,能迅速動員各方面資源。這種高效動員體系,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時經受了考驗,也一定能夠在應對新一輪外部風險中發揮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國人民在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不屈不撓的團結奮鬥精神。當前,面對一些國家對我國進口高科技產品的封鎖和打壓,已經激發起我們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的決心。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我們有信心將來自外部的壓力轉化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內生動力。

三、維護好歷史機遇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加快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動力

從總體上說,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機遇期沒有改變。如果說過去我們所處的歷史機遇期主要來自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今後的歷史機遇期將伴隨更多的風險和挑戰,能否維護好歷史機遇期取決於我國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加快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動力,以及主動塑造國際經濟環境的能力。面對外部環境的明顯變化,維護好歷史機遇期,我們既要打好防範和化解風險的防禦戰,更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維護好歷史機遇期,就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不動搖。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強化知識產權激勵機制,最大程度地釋放科技人員創新潛能,攻克核心關鍵技術。積極挖掘內需潛力,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向高端化、個性化和服務化升級的新需求,增加高品質、多樣化的商品和服務供給,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鼓勵擴大民間投資,鼓勵企業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投入,增加新興產業投資。

維護好歷史機遇期,就要堅定不移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總結試點經驗,逐步推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強產權保護,確保各類產權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更好發揮產權的激勵作用,強化政府履約踐諾的約束機制。進一步深化土地、技術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消除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流動障礙,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維護好歷史機遇期,就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落實已經承諾的金融業開放和製造業取消股比限制的舉措。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加強對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營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路,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8: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